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当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经典阅读也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在经典阅读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之后.“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就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每个语文学科教育工作者的面前。经典阅读的益处固然很多.但如果不能解决好“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那么阅读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与人们的初衷南辕北辙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开卷有益。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读书肯定是件好事,而读书之中,阅读经典名著显得尤为重要,毕竟经典里蕴藏着一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名著篇目,读了让人赏心悦目,百读不厌。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学生们尤其是中小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不是风生水起,而是渐趋凋敝。名著少人问津,问题到底出在哪?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学习中小学生对于这些经典名著课文缺失阅读兴趣和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着力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解读和赏析。一般来说,阅读教材中的名著有"五大阅读法",也即参读、美读、比读、议读、笔读五种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3.
作为学术作品的《经典常谈》,其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去把握。从宏观维度追问学术作品整本书阅读的价值,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从中观维度思考学术作品整本书阅读的迁移运用,解决“如何评价”的问题;从微观维度进行学术作品整本书阅读的动态引导,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三个维度的关注最终目的是要共同构建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素养。  相似文献   

4.
从阅读经典到经典阅读,这是阅读教学的一贯追求。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筛选阅读文本,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促使学生构建新的阅读认知;组织学生演绎文本内涵,帮助学生实现阅读本质的提升。这样才能从阅读经典到经典阅读,实现阅读教学的理性向学。  相似文献   

5.
提倡大学生阅读经典,多读经典,对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十分重要。阅读经典,旨在吸取经典精神文化的滋养。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尚须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首先要学会选择经典;其次对经典进行细读、精读、反复读;其三要配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经典活动。  相似文献   

6.
阅读经典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倡大学生阅读经典,多读经典,对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十分重要.阅读经典,旨在吸取经典精神文化的滋养.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尚须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首先要学会选择经典;其次对经典进行细读、精读、反复读;其三要配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经典活动.  相似文献   

7.
浅谈经典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是文化的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结晶。阅读经典,不仅是获取知识,寻求完善、独立的自我与品格的有效途径,也是悠久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最好途径。本文从经典阅读问题的出现(意义)、经典阅读的教材及阅读的方法等角度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认为,经典阅读是进行人文精神建设的有效途径,如何利用好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的经典,转化为现代人不断进取的动力,是现代教育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8.
第二,“时尚阅读”、“流行阅读”对经典阅读的挑战。 随着大众化的迅速兴起,新的化氛围的逐步形成,人们传统的艺术观念、审美理想和欣赏趣味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反映在阅读领域。人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已发生转移。简单说来。就是那些传统、高雅、严肃、学和思想性高的经典作品其受众越来越有限;而反之以新颖、通俗、休闲以及娱乐性强为特征的“时尚阅读”和“流行阅读”却日益盛行。比如。现在各种明星自传和影视小说的流行,恰恰就是读从经典阅读往流行阅读转变过程中的一个现象。图书给予读的,不再是深沉的思考,更多是一种休闲化消费。传统纯学作品早已退居边缘地位,取而代之是记录流行化的时尚图书。这是整个化现状造成的,说的危言耸听点儿,今后我们的读面临的很可能将是一个纯学荒芜、经典沦陷的时代。而且这种趋势也已经影响到了我们广大青少年学生的阅读倾向。  相似文献   

9.
谈及阅读,人们想到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阅读理解不单单是语文课要解决的学习任务,数学课也经常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教学的基本环节中,运用一定阅读指导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掌握数学阅读方法,循序渐进,使学生从厌读到愿读,转变为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  相似文献   

10.
杜浩珍 《考试周刊》2012,(45):34-34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由于初中课程增多、学习任务繁重、升学压力大等多方面原因,经典阅读赢弱不堪。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经典解读程式化及教法单一化等问题,不少教师只是在学期初强调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更没有过程性的指导、反馈,阅读量明显不足,经典阅读的有效性不能得到保障。提高经典阅读的有效性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1.
稍作调查,大量中学生在作文中暴露出思想贫乏、语言苍白、感情造作的通病。深层原因是阅读面狭窄,积累单薄。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尝试用综合阅读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什么是综合阅读呢?它不应该简单地等同传统意义上的课内阅读加课外阅读,而是在此基础上的超越,螺旋式上升。语文综合阅读应该是听、说、读、  相似文献   

12.
卢金明 《文教资料》2012,(16):63-65
教育经典是中文系师范生专业成长的精神食粮。调查发现,中文系师范生教育经典阅读呈现高认可度、高需求率、阅读数量偏低、阅读质量偏低等特点。为提高教育经典阅读品质,首先要准确定位教育经典在教育类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教育经典的阅读价值;其次要加强教育经典阅读方法指导,正确处理导读与自读、快读与慢读、吸收与质疑、务虚与务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阅读经典     
有关经典在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一书里,对经典的解释比较暖昧,卡尔维诺说,所谓的经典,不是我们正在读而是正在重读的书。在这里卡尔维诺着重强调的是经典不断地被认知过程。在卡氏看来,经典最大的意义是不断地给予读者以阅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儿童生态阅读理念倡导健康阅读基础上的深度阅读、快乐阅读,倡导一种自然、审美、人文、经典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促进生命发展的阅读状态,让孩子浸润其中,与书为友,与经典亲近,与大师对话,在阅读活动中获得情感的润泽、精神的滋养。我们感到生态阅读是儿童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为了儿童发展的阅读研究。为此,从2009年起,我们努力从阅读环境、阅读方式、阅读活动、阅读主题等多个层面、多个  相似文献   

15.
传统语文教学课程或者阅读课程,多是把单篇的经典文章或经典作品中的语段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往往又偏重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运用,缺乏对作品文化层面的解读,结果是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中国的文化认同感也不强。从经典文本阅读的角度,指导学生多读经典作品、读懂经典、读活经典,以帮助学生提升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力。  相似文献   

16.
要使学生的阅读热情保持下去,就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科学的设计阅读活动,使学生不仅爱读、会读,而且读得积极主动,从而实现从"要我读"到"我要读"转变的目标,激发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传统语文教学课程或者阅读课程,多是把单篇的经典文章或经典作品中的语段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往往又偏重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运用,缺乏对作品文化层面的解读,结果是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中国的文化认同感也不强。从经典文本阅读的角度,指导学生多读经典作品、读懂经典、读活经典,以帮助学生提升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力。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进行文学教育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为了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要解决“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三个问题。在阅读的方式上,要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古典与现代结合和“顺情”与“逆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正一、高中生名著阅读现状分析上网一搜就会发现,近十年来,人们不断地在调查中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但结果几乎一致:大部分学生没有读名著。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真正喜欢阅读名著的人较少,他们往往是阅读积累丰富的学生,其中不乏语文尖子生。也有些学生想读点名著,但不知道读什么好。尽管不读名著的孩子一样能长大,但是可以肯定,读名著的孩子和不读名著的孩子长大了会有所不同,读名著是一种需要,读名著是一种提升,读名著是一种超越。要想解决大多数中学生不读名著的问题,首先要知道中学生不读名著根源。  相似文献   

20.
阅读可以增加见识,净化心灵,读经典更能让人们受益终身。让高中生爱上阅读经典可以先从激发其阅读兴趣入手,然后用学生喜欢的阅读方法进一步引导。从读书的意义与价值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引导,不必功利心太强,也不必去改变学生的价值观,我们只需让他们爱上经典阅读,在师生共读中静待花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