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分析现实问题,而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过程中几何直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几何直观在低段“数的认识”中起着“抽象”的作用,几何直观在中段高段“数的认识”中起着“数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联系起来.这就是数感。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的能力,并能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外语有“语感”一样,数学有“数感”,数感是新课程教学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数感”、“符号感”、“空间感”、“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六个概念中“数感”摆在首要位置,因此,教师应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着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  相似文献   

4.
数感代表个人使数、数字系统和运算具有意义的观念,是由学生本身多年有关数的经验所发展出的一整套认知结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等方面。并把发展数感定为学习内容和重要目标。可见,学生有良好的数感极其重要,因为它是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的进一步发展,是形成数量推理的概念性基础。怎样发展学生的数感呢?情境学习理论认为:有用知识的获得必须镶嵌在相关的或“真实”的情境中,知识的传授不可能是抽象的,而…  相似文献   

5.
如同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一样,数学有“数感”。“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也是人对于数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这种理解和感受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良好的数感能起探索导航器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理解、观察、体验、猜想,逐步建立起数感。  相似文献   

6.
在学生的作业中经常会出现这些答案:“1000千米=1米”、“冬冬今年210岁,冬冬的爸爸今年26岁”、“蜗牛每分钟爬1千米”……对于这类司空见惯的错误,教师往往感到又好气又好笑。我们不禁感叹我们的学生怎么就不联系实际想一想,怎么这点“数”也没有。实质上,这是因为学生没有良好的数感造成的。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相似文献   

7.
吴梦然 《学苑教育》2023,(24):44-46
数感是学生的一种心智能力,是他们对数、数量、数量关系以及运算结果等数学要素具备良好的感知和感悟能力。作为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数感培养应得到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数感,指导学生通过利用多种方式表述“数”及应用“数”,帮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中快速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准确解决实际问题。基于此,文章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感培养展开探究,阐述了数感的内涵及特征,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提出培养学生数感的创新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对数感及其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数感”这一概念,一些学者对数感的含义作了探讨,认为数感是“感知”、“观念”、“知识,,等.其实,“数感”是对数的感悟,既有感知的成分又有思维的成分.数感发展的关键期是低学段.数感的教学需要实际背景的支持,需要学生亲身经历和实践.数感的培养需要直观经验与理性思考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数感”,顾名思义,是指一个人对数的意义、运算的直觉感知与深入理解。良好的数感是学好数学的必备条件,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数学课程标准》首次明确地将“理解数感”和“建立、发展数感”作为课程目标与重点的学习内容提出来,值得我们进行必要的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认识数感与发展数感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数感是人们主动地、自觉地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数感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概念,形成数学运算技能。在数学教育改革中应当正确地理解“课程标准”中有关数感的要求,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在数概念教学与数的运算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是小学数学十大核心素养之首,是学生对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的感悟能力。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良好的数感,有利于学生从根源上理解数的意义、掌握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_『数感,并将数感的发展置于首要位置上,并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宴践与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即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存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算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着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阐述了关于数感的一些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数感的涵义。数感是人们在认识和理解数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属于“直觉”范畴。数感本身有层次之分。  相似文献   

14.
数感是学生对数的感知,是基于大量经验形成的思维直觉,是一种潜在的智能。因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数感当成核心的教学目标来落实。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引入趣味情境,让学生在“看思”中形成数感;构建探究情境,让学生在“摆思”中建立数感;设计互助活动,让学生在“做思”中加强数感;依托问题探索,让学生在对比中发展数感;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梳理中积累数感。通过这些具体的措施,引导学生投入多角度、多层级的学习中,助力学生构建良好的数感基础,全面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数感具有内隐性、个体性的特点,它基于数学知识,但又并不等同于数学知识,是在学习认识“数”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的对“数”的感觉、感受和感悟。因此,建立和发展数感的过程,实际是学生经历“认数”过程,积累“认数”经验并不断发展的过程,“认数”经验的生成和深化对数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就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一样,数学有“数感”.在新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新课标有六个核心概念,它们是: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数感”摆在首要的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理解“数感”?怎样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浅谈本人的点滴见解.  相似文献   

17.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心智技能。建立良好的数感是建立明确的数的概念和便捷有效地进行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桥梁,是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方法处理解决问题的思维。本文从“联系生活”“操作探究”“质疑反思”“应用深化”等途径探讨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自从数感被写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数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业的优劣。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培养学生数感的重担就落在了我们的肩上。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在很多时候必须有“形”作为支撑。“以形助数”是数形结合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所谓数感就是一种数学素养,就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实验稿)》,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即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具有良好的数感的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