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400m跑是一项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的无氧运动项目,其疲劳的产生主要源自于代谢产生的乳酸而诱发的PH值下降,从而影响到肌肉收缩机制和能量供应,使肌肉收缩力量和收缩速度下降,在PH值的下降中,乳酸的生成和CP的耗竭是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素。针对CP的耗竭和乳酸的堆积,可通过补充肌酸和口服碱性盐来推迟400m跑中疲劳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400m跑速度耐力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400m跑是一项极限强度的运动项目,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速度能力,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速度耐力。从400m跑的能量来源和供能过程看,它的能量供应是由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糖的含量决定的,水平较高的运动员400m跑肌肉的工作时间一般为50s以内,在开始的8s左右主要依靠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供能,在代谢产物中不产生乳酸物质。  相似文献   

3.
400米跨栏跑主要是通过非乳酸能和乳酸能两个系统提供的能量进行的。后20米栏绝大部分依靠乳酸能的供能,而乳酸能的供能将产生大量的乳酸,致使肌肉出现疲劳,因此耐受高乳酸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400米栏的跨栏成绩。400米跨栏跑栏与栏之间要有一定的步数,从起跑到终点需要的步数越少越好,运动员以及教练员提高成绩都在减少栏间步  相似文献   

4.
运用实验法,比较电针刺激肢体穴位和综合穴位的不同效果。结果显示:综合穴位刺激相对于肢体穴位,400m跑后血乳酸、肌力、30m跑、立定跳远等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电针刺激运动员综合穴位消除肌肉急性疲劳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对运动员在400米跑中的疲劳程度的研究是通过测量肌肉的三磷酸腺甙(以下简称ATP)、磷酸肌酸(以下简称CP)、乳酸盐(以下简称M—La)和血乳酸盐(以下简称B—La)来进行的。受试者为六名男性短跑运动员,须进行四项实验(100米、200米、300米、400米跑)。在前100米跑中,运动员肌肉中的CP含量由15.8±1.7mmol/kg,减少为8.3±0.3mmol/kg;而M—La含量增加到3.6±0.4mmol/kg;经过200米跑之后,CP降为6.5±0.5mmol/kg;M—La增加为8.3±1.1mmol/kg;当跑完400米之后,ATP和CP浓度已分别减少27%和89%,而M—La将增加到17.3±0.9mmol/kg。由此可见,跑过200米之后,虽然CP含量并未完全耗尽,乳酸浓度也并未达到饱和状态,但奔跑速度已经减慢。一旦CP的含量消耗尽,而且B—La和M—La达到各自的最大量时,极度疲劳将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400m跑能量代谢特点的分析,探讨三个能量代谢系统在400m跑全程中的供能方式,发现400m跑项目磷酸原中的能量物质CP在整个跑程中都参与供能,同时阐述了决定400m跑项目成绩的主要因素,并且提出400m跑项目的训练应从速度入手,当速度达到要求后再向速度耐力转化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根据周期性项目运动强度的划分方法,400m跑和800m跑虽然都属于次最大强度工作,能量供应主要由乳酸能无氧代谢系统提供,但由于两者距离不同,运动持续时间不同,运动强度仍然存在一定的区别,肌肉收缩动用的能量供应系统比例也不尽相同.400m跑能量供应系统中,非乳酸能无氧供能比例高于800m跑,运动肌细胞内乳酸堆积的速率明显高于800m跑,但运动结束后血浆中乳酸堆积的程度却低于800m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分析了400米跑的主要疲劳因素———乳酸对运动能力的作用及磷酸原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在推迟疲劳产生中的作用,并结合运动实践提出了:在400米跑专项运动训练中速度训练应和速度耐力训练一样成为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周新华 《体育学刊》2001,8(4):62-63
通过16名400~800m跑项目运动员在程控跑台上完成400m跑极量负荷使运动员机体内堆积大量的乳酸,然后分别测定各种不同强度的恢复性运动对血乳酸(HLa)清除速率的影响,观察了血乳酸清除速率与恢复性运动强度的关系,从中寻找快速清除血乳酸消除疲劳的最佳强度范围.实验结果表明清除血乳酸最快的强度为400m最大强度的50%~65%之间,心率在145~165次/min之间.研究表明,最佳恢复性运动强度是400m最大强度的60%,心率为150~160次/min,此时16名运动员的跑速为(4.21±0.67)m/s,与受试者的跑速无氧阈值(4.35±0.88)m/s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400m跑的项目及供能特点,阐述了400m跑在运动训练中运动性疲劳的基本成因和消除的手段,旨在为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和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世界优秀女子赛跑运动员比赛中疲劳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参加过 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 10 0 m、2 0 0 m、40 0 m、80 0 m半决赛和决赛的前 8名共计45 8名优秀女运动员的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 ,得出世界优秀女运动员 2 0 0 m、40 0 m、80 0 m赛跑中的疲劳系数 ,旨在为我国优秀女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及成绩目标的确定提供量化参照目标。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参加过 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 10 0m、 2 0 0m、 4 0 0m、 80 0m半决赛和决赛的前 8名共计 4 5 8名优秀男运动员的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 ,得出世界优秀男运动员 2 0 0m、 4 0 0m、 80 0m赛跑中的疲劳系数 ,旨在为我国优秀男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及成绩目标的确定提供量化参照目标  相似文献   

13.
The primary study objective was to identify determinants of short-term recovery from a 161-km ultramarathon. Participants completed 400 m runs at maximum speed before the race and on days 3 and 5 post-race, provided a post-race blood sample for plasma creatine kinase (CK) concentration, and provided lower body muscle pain and soreness ratings (soreness, 10-point scale) and overall muscular fatigue scores (fatigue, 100-point scale) pre-race and for 7 days post-race. Among 72 race finishers, soreness and fatigue had statistically returned to pre-race levels by 5 days post-race; and 400 m times at days 3 and 5 remained 26% (P = 0.001) and 12% (P = 0.01) slower compared with pre-race, respectively. CK best modelled soreness, fatigue and per cent change in post-race 400 m time. Runners with the highest CKs had 1.5 points higher (P < 0.001) soreness and 11.2 points higher (P = 0.006) fatigue than runners with the lowest CKs. For the model of 400 m time,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of time with CK (P < 0.001) indicates that higher CKs were linked with a slower rate of return to pre-race 400 m time. Since post-race CK was the main modifiable determinant of recovery following the ultramarathon, appropriate training appears to be the optimal approach to enhance ultramarathon recovery.  相似文献   

14.
以世界优秀男子400 m栏运动员的数据为样本,运用统计、计算、分析与归纳等方法,分析速度节奏变化对400 m栏成绩的影响,依据项目的特点,对运动员速度节奏技术类型进行分类与评价。结果显示,"A型"的技术特征具有显著符合项目自身内在规律的表现形式,代表着男子400 m栏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男子400 m栏运动员更适合"A型"技术的发展方向,并建立了男子400 m栏运动员分段时间量化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及分析法,对5名参加以400m跑为主项的短期集训运动员的训练过程进行分析,探讨短期内提高运动成绩的有效途径,结果证明,长距快速跨步跳是短期内提高400m跑运动成绩,特别是后半程运动成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对男子400m栏栏间节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数理分析及归纳法,对国内外优秀运动员400m栏栏间节奏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对促进男子400m栏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影响400m栏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平跑速度和栏间节奏,而影响栏间节奏的因素是步频和步长。因此在全程节奏中,步频和步长协调配合是取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世界优秀男子400m短跑运动员平均最高速度产生在50—150m段落,速度明显下降发生在300m处;在300—350m段落,几乎所有运动员步长降至最短,冲刺阶段略有回升;大部分运动员步频在50—100m段落增大至最高水平,然后逐渐下降。步频与步长呈高度负相关;年龄与步长呈高度正相关;最高速度和速度耐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最终成绩。  相似文献   

18.
浅谈男子400m栏栏间跑节奏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内外优秀的400m栏运动员栏间跑节奏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初步探讨表明,运动员选择适宜的栏间跑节奏,对提高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中、外女子400m栏的技术与节奏、步数、速度和跨栏跑技术及栏间跑的自然顺畅等有关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少年运动员跨栏训练实践,集中探讨女子400m栏间节奏的相关因素,研究和分析在少年基础训练阶段如何打好跨栏跑节奏的基础训练。提出少年运动员跨栏技术训练和栏间跑的节奏训练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