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早期维新派的图书馆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早期维新派对西方图书馆事业的考察与介绍、对封建藏书楼弊端的批判、提出大开公共藏书楼的建议及其与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关系几个方面入手,论述了早期维新派的图书馆学思想在近代图书馆产生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戊戌变法与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诞生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诞生的原因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诞生在清代末年,是适应当时社会需要,在我国封建藏书楼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先进技术而出现的新事物。促使我国封建藏书楼转变为近代图书馆的动力是近代维新运动,转变的标志是戊戌变法。  相似文献   

3.
简析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图书馆在古代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的衰落、近代西方图书馆文化理念的输入、维新派公共藏书思想及图书馆实践活动的促使下产生;在近代出版业、近代公共藏书楼的创办和国粹思潮的影响下形成;在新文化运动、新图书馆运动的影响和图书馆法规制定的推动下,由私有垄断文化向阶级专享文化、服务大众文化转变,同时各类型图书馆大规模创建、图书馆数量剧增、业务水平得到提升、图书馆学著述硕果累累、图书馆学教育兴起.  相似文献   

4.
我国图书馆从封建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转变的过程中,知识分子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对于清末知识分子在图书馆中所产生的作用进行详细分析,为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对中国近代图书馆进行了及时准确的定性,认为它是一个对国民进行终身教育和普及教育的基地。蔡元培采取多种措施从制度上保障和推动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并参加活动.举荐贤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图学理论,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做出了卓越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对外开放的历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中国图书馆发展的背景,是先进知识分子追求世界先进潮流、开放思想、更新图书馆概念的过程。本文说明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对外开放的过程是中国向世界寻求图书馆发展经验、积极开展国外图书馆学研究、联络国际图书馆界、加强与国际图联交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戊戌变法与中国图书馆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戊戌变法时期,维新志士和光绪皇帝共同创建近代图书馆的历史功绩。它为清末《京师及各省市图书馆通行章程》的出台和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创办打开了通道。戊戌为法“虽聚起而半蹶”,但却以它“拨旧开新”的历史贡献,理所当然地成了中国图书馆由封建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的分水岭,由封闭走向开放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与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启超一生不仅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且对图书馆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特别是对中国传统目录学理论作了有益的改革和创新,推动了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图书馆是在西方图书馆思想和中国古代藏书楼物质的双重基础上诞生的。它与旧式藏书楼有着根本区别。近代图书馆馆刊,是为了适应新式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发展之需出现的,在宣传先进图书馆思想、研究图书馆学理论和图书馆业务、揭示馆藏、交流经验,促进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已将中国近代重要的图书馆刊编为《近代著名图书馆馆刊荟萃》出版。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近代图书馆的孕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近代社会思潮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维新变法思潮促进了中国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化。转化的主要标志是原有藏书楼的开放和新式藏书楼的出现。在中国民主科学思潮兴起期间,中国图书馆完成了由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全面转型,形成了“形似”的近代图书馆。此后,中国藏书楼才全面、完全地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图书馆。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新图书馆运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近现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仿效近现代西方公共图书馆运动的精神与办馆理念,掀起了一场持续近20年的新图书馆运动(1917-1936年),新图书馆运力图革除封建藏书楼的陋习,提倡图书馆平民化教育。1925年,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后,开始致力于“中国的图书馆学”和全国性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图书馆运动”由自发步入自觉时代。回顾新图书馆运动历史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树兰捐资创办古越藏书楼 ,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史上从封闭的封建藏书楼向近代公共图书馆过渡的一次重大文化创新 ,其整个过程通过革新藏书理论、藏书制度和藏书分编技术三步实现。清光绪二十六至二十八年 (1 90 0 - 1 90 2年 )乡绅徐树兰独家捐资“银三万二千九百六十余两” ,在自己家乡绍兴府城古贡院 ,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公共图书馆———古越藏书楼。古越藏书楼的诞生 ,是中国图书馆史上一次重大文化创新 ,不仅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具有开创意义 ,而且对中国近代教育 ,特别是社会教育事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古越藏书楼的创办过程 ,是楼主…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开拓性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开拓性的贡献。他领导和创建了多所图书馆 ,为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中国传统目录学理论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大大推进了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中国图书馆发展历程中,缪荃孙的藏书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江南与京师两座图书馆的创建,缪荃孙为中国后世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人也不愧是"近代中国图书馆之开山鼻祖"。在思想上,缪荃孙深受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影响,对其后来从事图书馆事业,尤其是将西方近代图书馆引入中国起了重要作用。对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至死不渝的缪荃孙,继承家风、克服万难,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典籍图书。在藏书之余,缪荃孙还以极大的热情对书籍进行编目,推动了近代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藏书楼是近代图书馆的初级形式,近代图书馆则是古代藏书楼的高级阶段,二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西方传教士是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促进者;清末民初知识分子是西方图书馆观念的"传播者",是中国古代藏书楼的"扬弃者",是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奠基者";中国近代图书馆既不是"国故"也不是"舶来品",它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它的根在中国,它开放和谐、兼容并蓄.由此可见,近代图书馆产生的全球性和地域性,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文化起源的多元性,决定了研究近代图书馆的历史必须具备全球视角.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已引起史学界的重视。现将有关情况简介如下。关于中国近代史学发展进程的研究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阶段性问题,至今还没有人作过明确的论证,目前,一般都是根据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来阐述的。 (一)鸦片战争后最早出现的是救亡图强的史学思潮,它是封建专制统治和民族危机的产物。龚自珍和魏源是这股史学思潮的最早代表。他们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探索造成封建“衰世”的原因,呼吁变革,论证变革是历史的必然。龚自珍还批判了烦琐考据的学风,倡导恢复明清之际经世致用的传统。魏  相似文献   

17.
试论百年图书馆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百年图书馆精神起源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华民族的压迫和清王朝封建统治阶级对中国民众的压迫,从而使近现代每一个中国人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精神,这种精神融入了中国图书馆人的人格中,使之产生了一种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一直推动着中国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图书馆事业历史悠久,经过两千多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然而在近代,我们却落伍了。十七、八世纪的西欧诸国由于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大踏步地把图书馆事业推向前进时,我们却站在一边,坐失了良机。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中国大门的打开,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社会变革的冲击下,我国图书馆界似乎觉醒了,跃跃欲试并有所举动,逐渐掀起了一场从封建藏书楼  相似文献   

19.
清末新政与近代藏书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近代藏书楼是清末新政的重要措施之一。近代藏书楼是在中国古代藏书楼基础上吸收西方近代图书馆文明而建立起来的,联结了中国古代藏书文化与西方近代文明,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建立的众多图书馆中,中国科学社图书馆作为近代民间的科学社团创办的图书馆,对中国近现代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在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史和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文章对中国科学社图书馆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