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一词有两种含义。在古代常见的一种含义是指相知、相识的人。这在上古的书籍中已有记载。如《管子·人国》:“不能自生者,属之其乡党知识故人。”但现代更多的是用的知识的另一种含义,即指人对事物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素质”这个词在现实生活中被人们广泛应用。按《辞海》的解释,“素质”是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而人们常说的“素质”,其含义要广泛得多、复杂的多,它不只是人的一种心理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三个影响极大的思想:一是表现为阴阳五行说的辩证法思想;二是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天人相应”思想;三是在人与人关系中的中和思想。 本文主要是对“天人相应”之说作一点阐释与评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有双重含义:一种含义是有意志的、人格化的,事实上也就是指天帝、上帝。另一种含义是无意志的、非人格化的,事实上是指大自然。在“天人相应”的观念中,“天”的含义主要是用后一种。 《周易·序卦》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这就是说天地生成万物,而人(男女)则是万物之一;人与万物并不对立,而是统一的。 又《周易·乾卦文言》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这  相似文献   

4.
人们都知道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可很少有人知道孙中山对于语法也有极为高深的造诣。孙中山在《行易知难(心理建设)》一文中,讲过曾国藩的一个故事:“如曾国藩者,晚清之宿学文豪也,彼之与人论文,有‘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入其门而无人门焉者,入其闺而无人闺焉者’。”这里的“风风”、“雨雨”、“衣衣”、“食食”、“门门”、“闺闺”,都是叠用字,对于这些叠用字在句子中的词性、作用,这位大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编辑学界认为“编辑与出版并无必然联系”的人已见减少,同意编辑活动是出版业或传播业中的一种专业活动的学者日渐增多。不过,何谓出版这早已存在的分歧,却又在京、沪两地的刊物上公开争论起来。编辑概念与出版概念或许将长期困扰中国学术界,尚难说这是幸抑或不幸。笔者曾数次撰文谈编辑概念,此文则谈出版概念。 日常用语中的“出版”含义并非科学概念 日常用语中出版一词的含义,经常是指书籍的印刷制作。比如,出版社中设立的“出版部”或“出版科”,其职责就是管理文稿在编好以后所需印刷制作方面的工作。再如,一些名称是“出版学校”,实际上只有印刷专业或者再加校对专业。然而,现在所有的印刷机构还是称其为“印刷厂”,不称其为“出版厂”。再进一步看,最近十来年的各地以出版命名的科研机构如“出版研究所”等,其研究对象并不限于印刷,更注意编辑和发行,最近十多年各省市新编的《出版志》,其内容并不限于印刷,同时还包括编辑和发行等。因此读者不难发现,上面所说“出版部”、“出版科”、“出版学校”中“出版”一词的含义,与“出版研究所”、《出版志》中“出版”一词的含义,两者并不一致,甚至是差别相当大。前者仅指书籍的印刷制作,后者则包括编辑、印刷、发行三方面。  相似文献   

6.
“图书”一词起源较早,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目前可以确证的是它出现于西汉初期。“图书”由单音词“图”与“书”组成,“书”的本义指“书写记录之物”,“图”本义指“地图档案”,二者均有档案之义。本文对出现“图书”一词的早期文献及其版本进行考辩,并对其组成意义进行分析,认为“图书”一词的原始含义为“图籍档案”。  相似文献   

7.
“优罪”与“伏法”两个词的含义有严格的区分。根据《新华词典》的解释,“伏罪”的含义是犯人承认自己的罪过,如低头认罪。而“伏法”则是指犯人被执行死刑。如果不能将两个词的含义区分开并准确运用,在新闻报道中就会给读者造成误解。  相似文献   

8.
《陕西日报》二月十一日第二版《轮奸哑女国法难容》的报道中有“凌晨一时”之称;二月十四日第一版“秦瞭望哨”栏末之内又有“深夜凌晨三时”之称。这样使用“凌晨”一词不妥。《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均是:“凌晨”,即指“天快亮的时候”。它与“拂晓”的含义相同,与“黎明”的含义相似(《辞海》注释“黎明”:“天将亮末亮时”)。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写的《采地黄者》诗中有一句说:“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据注释:凌晨,即天将亮时;薄暮,  相似文献   

9.
读了于鸣镝、尚玉卿二位同志的《藏书流通过程中的增殖现象》(载《图书馆学刊》,1989年年第3期以下简称《现象》)一文后,写了一篇《藏书流通过程中的增殖现象”读后》(以下简称《读后》),发表在《图书与情报工作》,1990年第3期上。于鸣镝同志于是在《图书与情报工作》,1991年,第2期上刊登了《价值一词有两种含义》(以下简称《含义》)来答复我在《读后》中所提的问题。于鸣镝同志在其《含义》一文中引用《辞海》一九七九年版(缩印本)第200页上对价值一词的解释如下: “价值:①指事物的用途或积极作用,如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正江 《新闻窗》2013,(1):43-44
细节,是指新闻通讯报道人物的表情、动作、穿着、言语,事件发生的天气、所在地的场景等。《现代汉语词典》对“细节”一词解释为:一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的细微部分;二是文艺作品中用来表现人物性格或事物本质特征的细小情节。新闻学中的细节,其内涵与文学中的细节基本类同。  相似文献   

11.
一、编辑与编辑劳动“编辑”一词有哪些含义?《辞海》是这样解释的:“①指新闻出版机构从事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等工作,是定稿付印前的重要阶段。②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辞源》上的解释是:“收集材料、整理成书。”“编”就是串联竹简的皮筋或绳子,当顺次排列讲。“辑”就是收集,古代“编辑”一词的含义,基本上限于整理次序,以及补校写本的正误脱漏等等;到唐代,“编辑”的概念就是收集材料、整理成书。随着近代印刷的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出版业,随  相似文献   

12.
“其他”和“其它” 时代在前进,字、词的含义和用法也随着发生变化。“其他”一词的含义和用法,便是典型的一例。 “其他” 和“其它”,同音同义,本来写作“其他”。后来有人觉得,“其他” 只能指其他的人,指其他的事物时用“其它”。经过若干年以后,如今,不论指人,或者是指事物,通通用“其他”  相似文献   

13.
14.
消息探源     
“消息”是一个很常用的词,一般指音讯的意思,如,“消息全无”,即没有任何音讯。作为新闻专业的一个术语,消息则专指最常用、最简练、最直接、最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然而消息最早的含义却不尽如此。在我国,“消息”一词的出现比“新闻”早得多。虽然“新”和“闻”两字早就散见于殷墟甲骨文中,但联成一词使用却在秦汉以后,据考最早见于《新唐书》中,唐初孙处玄曾感叹当时很少有记录新鲜事的书,而云:“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这里的“新闻”主要指奇闻异事、街谈巷议、新鲜见识等,恐怕类似《汉书·艺文志》中的“…  相似文献   

15.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辞典》中,在“美仑美奂”一词下注释为“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语出《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矣。”郑玄注:“心讥其奢也。轮,轮困,言高大。奂,言众多。”  相似文献   

16.
1. 信用的含义。“信用”一词是舶来品,最早起源于拉丁文credo,原意为信任、信誉、相信,后被引入英文。“信用”的英文是credit, 《大英百科全书》把credit解释为:“指一方  相似文献   

17.
一、文献的概念在汉语中“文献”一词的出现似乎比“图书”早。前者见于《论语·八佾》篇:“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而后者见于《史记·萧相国世家》:“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若把这两个字分开,可追溯到《周易上系辞》所载“河出图,洛出书”,但尚未连成一个词。据宋代朱熹的解释:“文,典籍也;献,贤也。”其又是指历代典籍和熟读典籍有学识的贤人。可见“文献”包括历代的历史文件和贤者两个因素。元初,马端临以“文献”一词作自己著作的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定义及其载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中“文化”这个词,本是对拉丁文culture一词的意译。那么,为什么用“文化”二字来翻译那个拉丁词呢?这就因为中国古籍中本来就有“文”“化”二字的关连使用,而其含义又与现在所说的“文化”有一些关系。 例如《易经·贲卦·彖传》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正义》解释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 又如刘向《说苑·指武》篇更把“文”“化”二宇连在一起:“凡武之为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以上《易传》把“文”“化”二字关连使  相似文献   

19.
西汉人笔下有关商君的“开塞”一词,或指“商君之术”,或指《开塞篇》。《开塞篇》中的“开塞”意指开辟新的“兴王之道”;“上世、中世、下世”分别对应于西周、春秋至战国中期、战国晚期三个历史阶段,反映了商鞅学派的历史观和建立君主集权的官僚制帝国的政治目标。《开塞篇》一般认为非商鞅手著,但所谓商鞅本人的刑赏观与《商君书》中刑赏观的矛盾还不足以支持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20.
1989年第3季,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奇门遁甲》。书封面是《奇门遁甲》,扉页却是《奇门五总龟》,章贡池本理先生解编,烟波钓叟歌合刻,刘秉荣点校(以下简称《奇书》)。这部《奇书》摆上柜台不久,便被抢购一空,可惜购到这部《奇书》的人,竟没有一个人能看懂,都大叹上当受骗。这部《奇书》既不是《奇门遁甲》,又不是《奇门五总龟》,而是一部杂八凑,并且错误百出,实在不堪入目。《奇门遁甲》原来是一部数术学。《四库全书》把它归为数术类,与《太乙》《六壬》同为中国三大数术。它源于《易经》,以《易纬乾凿度》“太乙行九宫法”为依据,其法不用龟筮占算,只以十天干、九星、八门来推演——以乙、丙、丁作为“三奇”,戊、己、庚、辛、壬、癸作为“六仪”,将甲隐去,故曰“遁甲”。以《周易·系辞》“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之三方布局。上层象天,列九星;中层象人,列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下层象地,列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八卦变相为八门,故名“奇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