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是“信息人”。人类经历了从自发“信息人”到自觉“信息人”的转变过程,成为“理性信息人”。“理性信息人”是具有强烈“信息欲”的人,是追求“充分信息”的人。“信息人”假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人类社会从物质时代走向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2.
激活信息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情报杂志》1994,13(1):48-49
目前,图书情报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大概非“信息”莫属了,“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智慧”、“信息就是企业生存的命脉”……信息与人类竞争生存间的内在联系正在被揭示并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所存在的问题,借助云计算技术,提出了以服务的方式整合区域教育信息资源的新模式。首先分析了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现状,讨论了云计算在信息资源整合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服务纬“和“数据维“构成的二维教育信息资源整合框架,分别从资源整合的内容和资源整合的形式两个方面探讨教育信息资源整合,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包含“物理层“、“资源池“、“处理云“、“应用云“和“服务组合云“的教育信息资源云服务模型。最后探讨了云教育服务与传统教育信息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发展市场经济必须以信息以导向,农民闯市场需要准确、及时、适用、有效的信息,即需要“耳聪目明”。分析了使农民“耳聪目明”的方法:增强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建立上下贯通、纵横交错、多层次有序的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网络;努力培养“知识型”信息人才;成立“销售联合体”,发展信息经纪人。  相似文献   

5.
试论"非资源"信息及其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立 《情报科学》1999,17(3):327-330
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信息资源的内涵,指出信息要为信息资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否则只能归于“非资源”信息。然后对“非资源”信息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它的一些特征,最后讨论了“非资源”信息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2 关于信息产业 2.1 乌家培批评我“不同意广义信息的说法”,认为我说他把“所有的物质商品”都说成是“信息商品”的推论是“多么可笑”,“否认信息有载体和两者不可分的事实”是“何等荒诞。”这种说法不仅不符合事实,而且偷换了论题。我从来没有“不同意广义信息的说法”,也从来没有“否认信息有载体和两者不可分的基本事实”,乌家培在我的答辩中,找不到任何证明这种指责的证据。事实是,我是在讨论“物质商品究竟是不是信息商品”这个问题时,才不同意把广义信息作为界定信息商品范围的;也是在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下,才提出不应该把有物质载体的信息商品与含有信息的物质商品混为一谈。从广义信息说,一切为人类感官  相似文献   

7.
基于“”理论的分析方法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根据相似性原理,通过情报过程与能量过程的比较,论证了把“”理论引入情报学的可行性。从“情报是在一定环境下对用户有用的信息”这一命题出发,提出了情报即“信息”的观点。从“信息”的情报观出发,阐述了情报学就是以“信息”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该学科的中心任务就是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信息中所包含的“信息”。“信息”是情报概念的一个新的认识视角,具有探索性。  相似文献   

8.
信息构筑体系及其对推动信息服务业进步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InformationArchitecture (IA)是近年来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界流行的一个新概念 ,我国出现不同的译名 :信息构筑、信息构筑体系、信息体系结构、信息结构体系、信息设计、信息设计体系、信息建筑学、信息建筑体系 ;我国台湾省译为资讯架构 ;日本译为情报构筑。本文视不同情况对IA取名为“信息构筑”、“信息构筑体系”、“信息构筑师”。 1975年 ,R .S .Wurman首次提出“信息构筑”和“信息构筑师”的概念 ,但开始并没有被广泛认同。随着因特网和网站建设的普及 ,IA成为今天众多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I…  相似文献   

9.
信息与情报     
目前,“信息”已是一个十分流行的术语。上自党中央文件,下至儿童识字课本,都常有“信息”这个词汇的出没。据统计,“人民日报”1984年9月份一天的第三版,大小标题中出现“信息”16次之多,“信息”已是我国报刊中词频较高的一个名词。不唯如此,为了加强语气,充实涵义,在许多文件中都出现了连缀的用词现象,如“科技情报信息……”。更有甚者,“信息”正在大量地取代与置换“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情报”改“信息”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情报”与“信息”的性质与特点,理清了情报与信息之间的辨证关系。“情报”改“信息”带来了正面的效果,但是也带来了消极作用,提出了减少负面效应所采取的有效措施。最后对“情报”与“信息”进行了正确的定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改名。  相似文献   

11.
叶锦青 《情报探索》2012,(11):11-13
立足信息服务生长的现时环境,就当前信息咨询服务的评价机制问题,从信息咨询的“源”“法”“人”“果”4个尺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图书馆提出了“3 2”的培养模式。其中,“3”指三个层次教育,是指新生入馆教育、文献检索课程教育、专项讲座和信息科研活动;“2”指信息服务与信息环境,信息服务是指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多种信息服务;信息环境是指提供现代化的设备、丰富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3.
在虚拟世界中调节人们信息关系的主要手段是信息伦理和信息法律,但信息礼仪作为调节主体信息行为重要手段的作用被人们所忽视了,信息礼仪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研究和实践.文章首先阐述信息礼仪、信息伦理和信息法律各自概念,然后从集合关系视角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为各类信息主体信息行为“合礼”“合理”和“合法”提供了一个行为定性框架.  相似文献   

14.
大力加强科普信息报道,是实现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的重要途径。县(市)科委如何在科技信息、管理信息、应用信息的传播中当好科普信息顾问,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提供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服务,为领导和管理人员提供信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信息事业的发展,振兴地方经济呢?笔者在十多年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要在“热”字上作奉献,在“改”字上做文章,在“传”字上要效益,在“点”字上建网络,在“借”字上当“红娘”,在“搜”字上建立“材料库”。  相似文献   

15.
重论信息即负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一直普遍接受“信息即负熵”的观点,但近来有人认为“信息即熵”。为弄清这个问题,笔者在对信息与熵及负熵之关系进行阐述之后,重新论证了“信息即负熵”。  相似文献   

16.
信息炯探讨:情报概念的一个新的认识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粗[火用]”理论的分析方法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根据相似性原理,通过情报过程与能量过程的比较,论证了把“[火用]”理论引入情报学的可行性。从“情报是在一定环境下对用户有用的信息”这一命题出发,提出了情报即“信息焖”的观点。从“信息[火用]”的情报观出发,阐述了情报学就是以“信息[火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该学科的中心任务就是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信息中所包含的“信息[火用]”。“信息[火用]”是情报概念的一个新的认识视角,具有探索性。  相似文献   

17.
首先,提出了与信息化理论体系相关的4个基本要素及其逻辑关系——信息技术一信息革命一信息化一信息社会。接着,从全球的角度探讨了构造信息化理论体系基本框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信息技术”的概念形成、阶段性特征、未来的8个技术走向;“信息革命”的定义,其具备的“数字化”本质特征、产业革命性质以及对人类的重大深远影响;“信息化”的定义,正确认识信息化、制定推进策略的重要性;国际社会关于“信息社会”的测度和判定标准,“信息社会”的数字化本质特征。最后,分析了“信息化”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地位,认为“农业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3条平行的轨迹,三者之间不是相互排斥、“有你无我”的关系,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翟姗姗  胡畔  吴璇  孙雪莹 《情报科学》2021,39(10):118-125
【目的/意义】从新媒体社交平台中用户行为角度分析造成“信息茧房”的影响因素,探究突破特定内容领 域“信息茧房”困境、提升信息传播力的策略。【方法/过程】本文构建了新媒体社交平台中“信息茧房”现象影响因素 模型,运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定量化检验新媒体社交平台中“信息茧房”现象产生的多重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 提出突破茧房提高非遗短视频传播力的策略。【结果/结论】选择性接触行为、信息偶遇和主观规范直接正向影响 “信息茧房”感知和“信息茧房”突破意愿;使用时间、使用频率、单次使用时长和关注人数间接正向影响“信息茧房” 感知和“信息茧房”突破意愿。【创新/局限】本文借助于抖音APP为实证平台,融合新媒体社交平台结构属性与资源 内容属性双重特征,针对特定内容领域的信息茧房现象探索影响因素的形成动力与信息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9.
政府是国家最大的资源拥有者。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传播促进了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政府的特殊地位其信息并不是都逐台公开传播。在电子政务信息传播中引入“控制论”,利用其“把关”对信息进行筛选,利用“反馈”对信息传播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判别“摘要性信息”在微信公众平台与期刊文章信息相关栏目中的实用性的同时,证实所阐述的“微文”的可行性,以期为其他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设置提供思路。【方法】结合《电力系统自动化》微信公众平台的实践,以阅读量为衡量指标,对平台先后所采用的“摘要性信息”和“微文”这两种内容设置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早期采用“摘要性信息”时,近75%的信息的阅读量徘徊在200次左右,而采用“微文”后,目前近80%的信息的阅读量超过1000次。【结论】在与期刊文章信息相关栏目的内容设置上,相较于“摘要性信息”,“微文”更易吸引阅读者的关注,对阅读量的提升具有较好效果,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