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对我国信息素养研究方面的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从论文发表年代、期刊发文数量、学科分布、论文作者及被引频次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其基本情况,促进信息素养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2003年~2012年我国信息素养教育期刊论文的分布、论文作者、论文主要发表期刊及主要研究机构等进行了科学的统计分析,揭示出了我国学者在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方向、层次,研究力量的分布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3.
刘晓波 《现代情报》2013,33(4):159-161
以CSSCI数据库2001-2010年的数据为分析源,采用知识图谱的方法对我国信息素养研究的年代分布、高影响力期刊、高影响力文献和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我国信息素养研究成果产出各年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期刊,高影响力的文献研究主题集中于信息素养教育,这与研究热点不谋而合。研究还发现,信息评价是我国信息素养研究的薄弱领域。  相似文献   

4.
以国内外信息素养研究论文为基础,采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对国内外信息素养研究从论文年度分布趋势、高产作者、期刊载文量、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张格丽  高栾  王政军 《现代情报》2012,32(1):130-134
图书馆员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体。馆员信息素养研究是值得业界探讨和重视的主题。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外图书馆员信息素养研究文献的年代分布、来源期刊、核心作者以及主题内容等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国外图书馆员开展各种合作教育研究、实施在线教育提高信息素养、探索对不同用户群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等三大研究热点。指出国内研究存在主题范围狭窄、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内核心期刊1992-2010年间刊载的信息素养领域学术论文的年代与期刊分布,由不同时间段的关键词共词聚类分析表征的主流研究领域的发展与演化情况进行分析,揭示目前的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以期为专家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信息素养的起源及概念进行阐述,对信息素养的内涵及教育内容进行论述,最后对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可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素养标准和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标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知识图谱等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和VOSviewer软件对信息素养研究的时间分布、地域与研究机构分布、发文作者、被引作者、被引期刊、高被引文献、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信息素养研究主题演化历程与学科生长点透视,预测该领域未来将向理论归纳、新冠病毒机理分析、电子健康数据收集和不同人群健康知识教育4个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巧英 《情报探索》2013,(2):45-48,53
阐述了信息素养内涵发展演变过程,重新厘定信息素养的内涵,同时对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发展历程进行了追溯,并解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信息素养教育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信息素养教育对培养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尽管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仍然比较落后,与国外先进国家的信息素养教育相比存在多方面问题,与信息化社会对信息素养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因此,必须有效实施信息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1.
学科信息素养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回顾与分析国内外信息素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学科信息素养模式,提出学科信息素养应分为3个层次,初级层次为基本素养,指学科思维与学科读写听说等基础能力;中级层次为工具素养与资源素养;高级层次则为研究素养。  相似文献   

12.
代磊  刘羽萱 《现代情报》2018,38(12):40-47
本文使用与信息生态学与信息素养的相关理论,以信息素养构成要素为基础,构建了信息生态视角下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并结合生态学理论的Shannon-Wiener指数公式和Pianka公式,建立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测度。最后,以吉林大学学生为例,采用纯语言多属性群决策方法采集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和验证。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本科阶段信息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毅 《现代情报》2009,29(1):205-207
笔者从论述信息素质教育的期刊文献量和信息素质教育相关课程的设置两方面来论述目前我国高校本科生阶段信息素质教育现状。从中发现:从论述信息素质教育的期刊文献量上看,信息素质教育自2000年以来是愈来愈受到关注;从本科生课程设置上看,信息素质教育却是不受重视,且在近几年是愈来愈不受重视。文中分析了个中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朱莉  霍明奎  康美娟 《现代情报》2016,36(11):162-169
[目的] 利用知识图谱工具对国内信息素养研究的内容、层次和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 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刊载的2000-2016年信息素养研究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国内信息素养当前处于平稳发展阶段;呈现出4个主题聚类和5个热点研究方向;已有研究处于“小部分集中,整体分散”的状态;不仅各级学校要注重信息素养教育,针对社会弱势群体也要展开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的引导和培育。[局限] 由于技术局限问题,未能对文化产业研究的共被引情况进行解析,在演进路径研究方面存在不足。[结论] 研究过程和结论为信息素养研究提供整体性的描述,为后续研究定位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纬华  吴晓伟  娜日 《现代情报》2010,30(8):135-140
通过使用课题组自编的《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能力量表》,对上海市部分高校475名本科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①当前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总体较好,但网络信息技能还有待提高;②大学生使用网络更多的是为了休闲、娱乐,而较少利用网络开展学术研究;③女生的信息安全与道德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文科大学生的信息创造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大学生;此外,年级和生源地均是影响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信息素质教育: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昆嵛 《现代情报》2006,26(4):68-69,71
文章在分析信息素质的基本含义基础上,论述了人的信息素质和信息素质教育日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目前国内外高等教育十分重要的热点问题.信息时代呼唤科学的信息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新形式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霏嫣 《现代情报》2011,31(3):148-150,153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内涵不断被丰富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广东商学院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调查分析,指出了当前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高校如何有效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和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欧洲信息能力发展行动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莫力科 《情报科学》2005,23(1):157-160
信息能力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崛起而出现的。它发展至今,已经成为21世纪最关键的能力之一。随着世界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能力的大小将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生产力、综合国力乃至国际竞争力高低的关键因素。各国政府逐步开始把信息能力与经济进步、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放在一起通盘考虑,并且采取许多具体可行的行动措施。本文介绍欧洲的信息能力发展情况,并提供欧洲信息能力发展有关机构与组织、行动计划和会议的一些实例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O’s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nnovation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Even if information literacy’s business value has been recognized in recent literature, its impact o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 critical and strongly information intensive process, has never been studied befor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based analysis of data collected from 184 company CEOs in Finland revealed that CEOs’ information literacy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exploratory and exploitative innovations in SMEs. Additionally,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nnovation. Overall,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slightly stronger on exploitation than exploration. Nevertheless, the mutual positive effect suggests that information literacy enhances innovation ambidexterity in organization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we discus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s well as futur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in workplace information literacy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