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鹏 《新闻三昧》2001,(4):38-39
在报纸实际经营工作中,大家越来越重视有效发行这一概念,以往那种粗放型办报模式,报纸只关心发行的绝对数量,只要总数达到某一目标就大功告成,几乎没有谁对发行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定性定量研究,近来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广告客户的货币选票,使报业同行们自觉不自觉地明白了必须重视有效发行。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华书店系统1987年一般图书的发行比重为66.16%(除教材、课本外的其它图书),1989年降为60.37%;我省的发行资料反映:1987年一般图书的发行比重为66.31%,1988年为63.25%,1989年为57.26%。这种逐年下降的情况,虽然是在开展多渠道图书发行工作以后出现的,但作为发行主渠道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要研究它,重视它,采取措施制止这种下滑局面,并能得到扭转和加强;否则,与我们担负的社会责任不相符,为什么呢? 一、多发、发好一般图书,是主渠道的社会责任。因为一般图书具有鲜明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3.
党报发行的与时俱进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友炜 《新闻记者》2002,(11):55-56
经 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风风雨雨 ,党报在办报理念、发行机制、发行标的、发行策略、发行经营、发行管理上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党报的发行人和从事党报发行工作的同仁 ,从思想观念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作风都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 ,实现党报发行工作的与时俱进。一、办报理念 :从抢新闻到既抢新闻又抢发行。这些年来 ,从中央到各地党报 ,为了更多地争取读者 ,争取市场 ,每年的改版都在“新闻扩容 ,压缩专版”上下功夫 ,而且在人财物等方面不惜工本 ,抢抓独家新闻 ,千方百计增加报纸的信息量 ,提…  相似文献   

4.
学习类报刊自办发行从产生到现在已有很长的历史了。作为邮局发行不足的弥补,学习类报刊自办发行以其灵活、多样、机动等特点由小到大,渐渐发展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发行渠道,并且在今后一个相长的时间内,将会在发行舞台上大展身手,与邮局发行并列甚至超过邮局发行,成为学习类报刊的主要发行渠道。这是因为,邮局发行因其体制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我国报纸发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就一直处于不断探索之中,大体经历了邮发模式一统天下阶段,邮发和自发两种模式并存竞争阶段,接着从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邮发和自发相结合、物流发行等多渠道发行模式,还有一种有争议的模式——数字化发行等四种主要模式。本文对这四种模式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版图书发行问题,近些年始终是不少出版社领导剪不断、理还乱的“死结”。在此,笔者结合自身15年从业经验,在分析、比较各种图书发行模式优劣之后,为出版社支一新招——自建区域图书发行公司,严格管理本版图书商流、物流、信息流,牢牢控制发行主动权。一、各种图书发行模式的优缺点(一)图书代理发行模式从延续几十年的新华书店总经销,到如今不少出版社、民营书商只设负责各地市场巡查的发行部,均属于此种模式。其主要优点是:只要选准总经销商或者分片选准区域代理商,出版社即可高枕无忧、全力以赴地投身图书选题策划、编辑出版工作,可谓是…  相似文献   

7.
王仿子同志在《关于图书发行工作答客问》一文中,对新华书店的发行工作、出版社自办发行,以及图书市场竞争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深化图书发行改革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鸿雁 《报刊之友》2013,(10):80-82
高校校报要良性发展,需面向市场,重视发行经营。在适众定价基础上做好有效发行,优化发行结构,明晰发行渠道,邮发、自办发行、零售相结合,拓宽发行空间,满足读者多方面阅读需求。树立服务理念,提高办报质量,优化内容和形式,增强时效性,用优质投递促发行,主动提供多样服务,开展多种读者活动,重视订户管理,建立读者数据库,用真诚培养读者忠诚度,增加报纸吸引力。做好发行员的选用、绩效管理,抓好发行人员队伍培训,建设和管理发行队伍。增强校报推广营销意识。  相似文献   

9.
王鸿雁 《今传媒》2013,(10):80-82
高校校报要良性发展,需面向市场,重视发行经营。在适众定价基础上做好有效发行,优化发行结构,明晰发行渠道,邮发、自办发行、零售相结合,拓宽发行空间,满足读者多方面阅读需求。树立服务理念,提高办报质量,优化内容和形式,增强时效性,用优质投递促发行,主动提供多样服务,开展多种读者活动,重视订户管理,建立读者数据库,用真诚培养读者忠诚度,增加报纸吸引力。做好发行员的选用、绩效管理,抓好发行人员队伍培训,建设和管理发行队伍。增强校报推广营销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可靠的实物资料,认为至迟在万历元年,出版业中已经开始使用"发行"一词。"发行"成为出版业的专门术语,说明当时出版业已经出现刊刻和销售分离的现象,是出版业繁荣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报纸发行自从打破“邮发”一统天下,有了自办发行、自主发行、多渠道发行格局之后,发行竞争日益激烈。为争夺读者,各家报纸都使出浑身解数,或改变原有发行模式,或探寻新的发行之路,或推出旨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服务。服务意识的增强和服务手段的多样化、人性化,越来越受到报纸主管负责人和发行领导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个数字发行信息交换规范的设计,并以此为标准提出了一个涵盖数字发行、发行计费以及发行统计的发行系统设计。该系统的设计充分借鉴了传统出版物发行的经验,同时引入了许多数字发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报刊之友》2010,(4):115-116
2009年,世纪华文沿用SIS报刊研究体系和SRR研究系统,对全国报纸发行市场做了连续性监测,研究的内容主要分报纸发行和读者研究两个角度,其中,发行部分细分为零售发行与订阅发行(含家庭订阅和单位订阅)。依据渊研数据,我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北京、上海、南京、珠三角地区、沈阳的报刊发行作为典型案例,对都市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南方日报》自办发行一炮打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孟昱 《传媒》1999,(2):17-17
报纸自办发行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南方日报》发行量大,覆盖面广。这就为自办发行带来了诸如征订难完成、报费难回收、投递难到位、时效难保证等众多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我们在部署自办发行时,提出要特别注意抓好五个环节: 一.坚持“自主发行、为我所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党报在发行方面的优势。必须紧紧依靠三个方面的力  相似文献   

15.
荷兰图书发行市场别具特色,通过对荷兰最大的图书发行商中央书屋的实地调研,剖析了其实体书发行、电子书分发和数据信息服务三大业务,从而揭示荷兰图书发行市场的概况和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一些出版社相继设立“项目策划编辑部”“市场策划部”,广纳八方信息,精研市场走向,于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随着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深化,强化策划发行已势在必行了。本文联系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发行工作实际,对“策划发行”这一新概念作一些理论探讨。一、策划发行的功能策划发行是通过发行人员与编辑人员的密切配合、积极主动的活动,实现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宣传广告、公共关系等多种手段的选择、组合与应用,是出版社营销管理的重要职能。(一)沟通信息。策划发行的主要功能是传递图书信息,沟通市场信息。出版社选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经历了近20年的发行体制改革,"一主三多一少"的目标基本实现,观察今天的中国图书发行市场,我们不能不看到: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繁荣与泡沫、国有与民营、书店发行与自办发行、寄销与退货、折扣与货款的矛盾,始终缠绕在业内人士的心头.境外资本的虎视眈眈,新生代出版物的默默蚕食,尽管加入WTO还不可能在近期内影响中国图书市场格局的变化,但是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毕竟加剧了业内人士的焦虑,在某种意义上也激化了中国图书发行市场贮积已久的矛盾.中国图书发行市场明天会怎样,这一问题已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搞好出版社自办发行的几点思考山东人民出版社丁莉一、认准谁是“上帝”计划经济条件下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行业垄断,导致我国的图书发行除新华书店外,别无它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经营和发展,新华书店已拥有了十多万发行大军,庞大的图书发行网点遍布城乡的每个角落,建国...  相似文献   

19.
发行集团体制创新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体制创新是当前发行集团的紧迫任务 我国发行集团多是以教材专营权为基础、在新华书店的招牌下、主要运用行政手段组建而成的法人联合体的形式,并未真正形成产权清晰、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的问题并未因集团的成立而解决,一些发行集团尚带有行政性公司的浓厚色彩.集团内部普遍缺乏健全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0.
“发行是报纸的生命 线”,一语道出了发行的重要 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报纸发行量的高低、市场份 额的大小、结构是否合理,直 接影响到报纸的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报纸发行面对的 是读者市场,是支持广告市 场的基础,是报业产品销售 的终端。发行量大,意味着一 张报纸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力,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更 关心的是报纸的另一个市场 ——广告市场,因为广告商 更看重的是一张报纸的广泛 的市场影响力。 当把传媒放在一个产业 环境中去参与竞争时,笔者 根据多年从事报业工作的实 践认为,发行不再以“发行数 量”作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