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角色意识研究中,角色期待研究有概念混淆的不足.文章将角色期待定位于社会对教师职业和教师个体责任、能力和行为规范的要求,从责任期待、道德期待、能力期待和技巧期待四个方面对教师角色期待的社会特征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教师伦理角色是教师职业角色的一个方面,是教师专业研究的重要问题。不仅涉及教师自身道德的完善,也涉及教师对所承担的符合社会期望的外部职责的践行。乡村教师作为振兴乡村教育的核心要素,在外部数字技术环境干扰下,所凸显的工具理性僭越教师人之为人的生命价值,乡村教师伦理角色问题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境况,教师伦理角色本质得以重构。由此,针对教师伦理角色中的诸多伦理角色困境,呼唤从国家、政府、学校以及教师自身等多主体联合下得以回归,消除数据鸿沟,构建数字生态系统的伦理道德体系;完善数字技术,增强乡村教师个体的伦理问责机制;回归育人理念,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教育伦理素养。  相似文献   

3.
由于教师职业的高影响性、高关注性,社会对于教师有着很高的期待。面对社会的期望、家长的重托,教师必须强化职业意识、规范职业行为。文章试从角色期待、角色冲突、角色负担的角度阐释教师职业角色,从用爱心呵护学生、用知识充实学生、用行动影响学生、用智慧引领学生等方面探讨教师的职业行为。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因不受教学时空的限制以及资源丰富的特点冲击了高职教师的专业权威,导致其知识传播者角色模糊;后喻文化趋势下高职师生关系疏远导致教师课堂主导者角色冲突;教学范式急需创新的社会期望导致教师育人角色超载。对此,高职教师要恪守以育人为中心的理念,秉持伦理关怀,警惕唯技术论。应从高职院校加强相关培训、教师自身提高信息素养、政府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等多方面共同发力,助力高职教师角色转型。  相似文献   

5.
教师隐喻是基于教师工作的特点从不同视觉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对教师职业的多重隐喻反映了社会赋予教师更高的期望值和教师自身的职业期待。笔者试图从教师隐喻的角度来分析教师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对教师角色的认同,是师范生确立教师职业理想,实现与教师角色接轨,持续发展专业素养的重要前提。当前,高师院校应积极关注师范生的教师角色认同,通过开展教师职业价值观教育,培养教师职业情感,开发隐性教育类课程,加强教育实践体验,利用优秀教师榜样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职前教师角色认同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教师角色认同是师范生专业成长的主要问题之一。培育师范生的教师角色认同有利于促进师范生的专业成长、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职前教师教育应通过教师职业价值观教育、教师职业情感培养、开发隐性课程、开展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和利用优秀教师榜样等形式培育师范生的教师角色认同。  相似文献   

8.
教师角色认同是师范生专业成长的主要问题之一。培育师范生的教师角色认同有利于促进师范生的专业成长、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职前教师教育应通过教师职业价值观教育、教师职业情感培养、开发隐性课程、开展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和利用优秀教师榜样等形式培育师范生的教师角色认同。  相似文献   

9.
《太原大学学报》2021,(2):99-105
信息时代发展的外部诉求为教师角色扮演提供了新的契机。从社会角色扮演动态过程的角度来看,教师角色扮演可以看作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依社会需要、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领悟、实践的动态过程。教师角色扮演动态化离不开一定的生物基础和社会条件。在教师角色扮演动态过程中,明确教师角色期望,深化教师角色扮演领悟,发挥驱动因素的积极影响,提升教师角色扮演实践的实效,能够有效地推动教师角色扮演动态化的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教师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专业伦理。笔者通过对全国十多个省市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总体状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为学生服务的质量尚需提高;与同事的团结有待加强;与家长的合作欠深入、平等;不善于坚持专业判断;对社会(社区)没有尽专业之职责;对专业集体的责任履行不很充分。为此,本文建议要着力构建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注重一体化的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教育,并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修养方法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教师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专业伦理.在对全国十多个省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中发现,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中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为学生服务的质量尚需要提高;与同事的团结有待于加强;与家长合作欠深入、平等;不善于坚持专业判断;对社会(社区)没有尽到专业之职责;履行对专业集体的责任不很充分.为此需要构建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注重一体化的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教育,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修养方法教育.  相似文献   

12.
教师承担了超出其角色合理范围的工作职责,导致其责任泛化,表现为责任标准拔高、责任类型增多、责任属性模糊等,加剧了教师工作负担。学校管理制度失调、教育主体责任错配、社会期待不断叠加、教师边界意识淡薄是中小学教师责任泛化的影响因素。教师责任泛化可能会引起“价值冲突”“去专业化”“非义务性责任繁重”,造成教师认知、情感和体力负担。为营造教师良好的从教环境,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学校要健全教师管理制度,规范教师责任标准;教育主体加强补位互动,促使教师回归本位;社会分离教师角色期待,明晰教师责任属性;教师树立责任边界意识,承担专业核心责任。  相似文献   

13.
教师角色是社会、国家与人民对教师期待的镜像,是教师自我职业信仰与教育理念的化身;教师责任是教师强烈的职业认同感与社会对教师的殷切期待的相遇,是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生命担当与教育自觉。教师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思想者、燃灯者与开拓者,是真理、生命与未来的责任人。  相似文献   

14.
在诸多教师职业角色中,价值教育者是教师的重要角色之一.教师扮演价值教育者角色是教师职业伦理使然.胜任价值教育者这一角色,需要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重新回归其“传道”本色,并针对价值教育的困境与要求,在学校生活以及个人职业发展中,了解价值教育的具体内容、方法和准则,担当起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价值教育的角色与使命.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化进程要求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向更体现公共服务性、专业自主性的教师专业伦理发展.运用问卷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以教师意愿为主体,辅之以学生的视角,尝试建构教师专业化时代所需要的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对职业所具有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已经达成较强共识,对教师职业所具有的服务性、自主性已经达成初步共识;教师对处理与学生、职业、同事关系时适用的行为规则均有不同程度的共识.建构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在法律层面,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制定应与《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配套进行;在价值理想层面,应以教师专业伦理精神来重建师德原则;在规则层面,应对教师行为禁令进行充实完善.  相似文献   

16.
赵慧宁 《职业技术》2007,(2):111-111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文明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教师是春蚕、蜡烛、园丁……这种种比喻都形象地概括出教师职业的伟大,深刻地揭示出教师人格的高尚,也道出了人类社会对教师角色形成的共识和对教师道德品质的期待。今天,人类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产生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助人行业,长期面临高强度高压力情境:多重的社会角色,每天超负荷地工作,面对差异越来越大的学生,面对家长、社会越来越高的期望,教学任务越来越复杂,频繁变化的教学改革等等,与之相对的则是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专业角色的冲突,专业素质欠缺,专业发展缓慢,专业自主受限等等,这一切都在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长期工作压力得不到缓解,专业水平得不到提升,教师长期处于高压力高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无能为力的挫折感,工作士气与热情大大减弱,身体、情绪、心智处于极度疲惫状态,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教师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8.
研究教师的角色有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随着教育与社会的改革发展,教师的角色有了新的变化,其内涵更加丰富,责任更加重大,作用更加广泛。为此要积极促进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加速教师的发展和成长。  相似文献   

19.
从拟剧理论的视角看,当前中小学教师的角色行为存在外在规定性的角色期待、传统教师群体文化对教师角色的束缚,以及社会对教师新角色期待的不明确等问题,这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对教师角色的新期待;教师丰富自身知识;自我角色意识的觉醒;培育教师专业文化。  相似文献   

20.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教师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专业伦理。为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伦理水平,本文建议构建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注重一体化的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教育和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修养方法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