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10月25日-28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联合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国际研讨会",主题集中为"语言变化"。21世纪的语言学更快地向跨学科合作发展,近十年来,在国际顶尖学刊《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上发表的与语言学有关的研究基本上都分属于演化语言学领域和语言的大脑认知研究领域,而这两个方面可以统一到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上来,本质上都是要回答语言作为复杂适应系统的特性以及演化过程。从人类复杂系统角度来进行语言研究是语言学新的学科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夏炎 《科学中国人》2014,(12):33-36
2014年10月25日-28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联合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国际研讨会",主题集中为"语言变化"。21世纪的语言学更快地向跨学科合作发展,近十年来,在国际顶尖学刊《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上发表的与语言学有关的研究基本上都分属于演化语言学领域和语言的大脑认知研究领域,而这两个方面可以统一到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上来,本质上都是要回答语言作为复杂适应系统的特性以及演化过程。从人类复杂系统角度来进行语言研究是语言学新的学科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 《科学中国人》2012,(22):12-13
一、总体介绍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简称CSLC)成立于2005年,是国家"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是一个文理兼容,涵盖语言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等学科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中心。中心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造诣较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队伍。现有院士1位,教授18位,副教授及其他研究和辅助人员28人。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2013年“国际嗓音研讨会:生理、语言和文化”于10月9E1至12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文科基地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和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联合资助。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分别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天津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同仁医院、解放军301医院、上海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延边大学等单位,共76人。会议由林幼菁博士主持,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跃红教授、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陈保亚教授和语言学实验室主任、本次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孔江平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跨学科研究已成为基础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比分析了2003-2017年间中国、美国、日本国际论文的跨学科特点和发展态势,研究内容包括跨学科论文产出特征、学科多样性、学科融合网络特征和主要学科融合组合。结果显示,我国跨学科论文绝对数量的增长速度高于美国和日本;与美国和日本不同的是,跨学科论文中跨学部论文的比例中国近几年呈下降趋势。中、美、日都以两个学科融合为主,尽管两个以上学科融合的比例中国高于美国和日本,但学科融合网络特征显示,中国学科融合网络的连通性、凝聚性和平均度数都要低于美国和日本。中、美、日主要的学科融合组合存在差异,工程学部在我国跨学科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华莱士与达尔文讨论的两个议题,语言与大脑,经过150多年的科学探索与研究,已经不再那么神秘。可是如何通过语言与大脑更深入地了解与加强人类的合作精神,正是目前许多学科的研究目标,包括生命科学及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7.
赵鸿玉  王旭 《情报科学》2022,40(4):107-117
【目的/意义】量化分析“五计学”的学科交叉研究,揭示“五计学”的学科来源与知识结构,掌握跨学科模式 及规律,有助于推动开放科学背景下“五计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方法/过程】采用核心主题词检索策略,基于文 献计量的视角,研究“五计学”知识产出的跨学科广度、知识流动的跨学科广度和演化特征。【结果/结论】①“五计 学”知识产出呈现稳定增长,知识产出和知识流动多元学科特征明显;②“五计学”分学科知识产出对不同学科知识 的吸收能力有较大差距,不同学科“五计学”知识扩散效应不同。③“五计学”研究知识流入时滞多集中在2年,但不 同学科“五计学”知识流出时滞差距较大。④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是“五计学”的主研究学科,但核心地位正在弱 化,科学研究管理的“五计学”知识产出整体质量最高。【创新/局限】揭示了“五计学”研究的跨学科广度特征。未来 增加图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载体进行跨学科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6月20日上午,中国语音乐律预印本学术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传播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科学中国人》杂志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 Xiv项目组、  相似文献   

9.
科学系统的复杂化,使许多社会问题和科学研究无法单一学科独立完成,跨学科知识合作创新,成为现代科学不可或缺的研究模式。识别跨学科潜在知识关联,是促进跨学科合作的关键。本文在分析科学生长点的基础上,定义"知识生长点"为:产生新知识的科学生长点,并分析其基本属性与测评指标;定义"跨学科知识生长点"为:引入跨学科相关概念、理论、技术与方法,与活跃的学科关键知识点融合研究,产生创新知识的生长点,并分析其相关研究现状;"跨学科潜在知识生长点"的识别有利于促进知识创新,分析其产生元素学科关键知识节点、跨学科相关知识的识别方法,并探讨运用定量模型和定性咨询等方法,识别跨学科潜在知识生长点。  相似文献   

10.
"没有达尔文的演化论基础,所有的语言学研究数据,都不会有任何意义!"10月底11月初来到北京,应邀参加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和中文系举办的演化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流语言学者和顶尖的大脑与基因研究科学家等齐聚一堂,探讨人类语言起源和演变的历程。我报告的是文字的阅读及书写在大脑里的神经运作回路和方式。呼应王士元教授的开幕宣言:"没有达尔文的演化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吕晓赞  王晖  周萍 《科研管理》2019,40(4):1-13
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可视化工具对比分析了2009-2016年中美大数据研究论文的跨学科性发展态势,研究内容包括跨学科性(Rao-Stirling Index)测度、核心学科分布以及跨学科性与引用影响的关系,并应用VOSviewer将两国的学科分布进行了可视化呈现。结果显示,尽管中美两国论文的跨学科性都在逐年增强,研究期间美国论文的跨学科性始终高于中国。美国的大数据研究参考的学科数量更多,且学科分布更均衡,涉及的主要学科包括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国的大数据研究涉及学科较少,主要集中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论文涉及的学科数量与被引百分位显著相关,美国论文的跨学科性与引用影响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中国论文的这种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翻译研究是一门开放型、综合性的学科,它跟其他许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联系最紧密、最基本的学科当属语言学。本文从语言对比分析和翻译的定义简述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的关系,以期在翻译研究视阈不断扩大的今天,仍正确对待翻译与语言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王前  李丽  高成锴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792-1795
 跨学科评议的评审专家专业背景各异,在评审非本专业的成果时很难准确和全面。本文探讨了跨学科同行评议的合理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建立不同学科之间合理的对话机制,保持学术研究的规范性和创新性之间必要的张力,为科学探索特别是跨学科研究创造足够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2012年9月22-23日,由南开大学、《科学与社会》编辑部、《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以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此次会议以"科学社会学与中国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为主题,共提交论文60余篇. 在两天的会期中,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科学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社会学与中国科学实践"以及"技术的社会研究"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本文拟从理论探讨和经验研究两个层面,对会议观点进行总结陈述.  相似文献   

15.
在言语的语言学中,专门对话语进行语用分析的学科叫语用学。它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特定语境中如何理解与运用语言。语用学和语义学是不同的但又互补的两个平面。严格地用语言和言语的观点分析,语用学属于言语的语言学;语义学属于语言的语言学。但由于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98-2011年CSSCI期刊引文数据,从学科多样性的角度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属性进行分析。以学科多样性代表学科交叉程度,整合跨学科引用和被引两个方向上强度、广度、均匀性三个维度属性,使用布里渊指数作为多样性测度指标。本文提供一个考察中文社科整体学科属性的研究视角,结果表明:布里渊指数能够较好反映学科引用和被引多样性,引用多样性方面,民族学最高,语言学最低;被引多样性方面,政治学最高,体育学最低。对综合多样性的分析可将中文社科23个学科划分为6个多样性水平,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处于低水平,对引用率和被引率的统计印证多样性分析结果是可靠准确的。最后针对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多样性水平较低的现状,给出了相应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跨学科研究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学科研究组织是进行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机构,而良好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是研究中心最重要的制度,是研究中心高效运行与创造成绩的重要保障.从战略目标、组织结构、评价机制、交流制度、激励制度和环境建设等六个方面对国内外跨学科研究中心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特别强调其与传统的大学学科组织在运行机制上的区别,指出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其运行机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8.
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呼吁:"打破科学割据的旧习,作一种彻底联合的努力!"随着科技与经济、社会、军事、教育、文化等领域交叉渗透越来越密切,一个跨学科和交叉科学发展的潮流正在兴起,打破学科割据的旧习,作一种彻底联合的努力已提到新世纪议事日程.从一粒种子的育种到三峡工程,从科技管理到复合型人才培养,无不是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那么,如何实现不同学科的融会贯通和彻底联合呢?这就是一个新兴领域--跨学科学(即交叉科学研究)所探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国家社会科学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库作为文献计量来源,选择"低碳"作为研究方向进行试验性研究。基于116个有效样本对立项数目、学科、议题、研究群体及机构分布、预计成果形式等进行分析,以反映近年来我国关于低碳问题的研究态势。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成为低碳研究年,理工类院校是研究主力,低碳问题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跨学科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语言学是在人文主义语言观指导下的新的语言学规范学科。它诞生于对中国现代语言学近百年学术规范的全面和总体的反思之中。它和中国现代语言学在学术规范上构成一个对立的两面,就象中国现代语言学与传统小学在学术规范上构成对立一样。两次对立都发生在世纪之交的文化震宕之中,它反映出中国语言学在现代化过程中的艰难、曲折的经历,反映出中国语言学由近代理想主义回到人的本位的螺旋型上升趋势。在这个意义上,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