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境,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形成家校共育的格局,才能保障孩子健康成长。运用"非暴力沟通"技巧,让爱融入教育中,用爱去解决矛盾和冲突,不失为当前家校共育的良好方式。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形成就是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积极家校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家校合作构建积极家校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对全体学生品德素养和人文精神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提升学校文化。家校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也依赖于家庭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家庭文化和学校文化互为影响,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只有家庭和学校结合起来,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显著。加强家校联系,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家庭教育的地位和角色越来越受到广泛地关注和重视。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进家庭教育发展,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旨在为家庭教育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导和保障,强化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在教育中的协同作用,强调家庭和学校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应当形成合力,共同为孩子提供全面、健康的成长环境。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期,他们的思维、情感和身体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地推动孩子学科发展和全面发展,家校共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初中语文为例,详细阐述《家庭教育促进法》下初中语文家校共育路径,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加快,社会各界对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关注日益升温。家庭和学校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中的两个重要场所,缺一不可。家校联手、共同合作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该如何提高家校合作层次,提高家庭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家校活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实践中值得探讨的课题。我校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家校合作方面的困惑,为寻求家校合作的突破口,我校以家校心育课题为依托,通过拓展学校教育活动空间,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探索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整合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致力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 1.系统一生态理论 [1]系统一生态理论认为,学校、社区、家庭都是互相关联依存的,良好的家庭环境、亲密的亲子关系、良好的学校环境和师生关系,必然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家庭与学校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持教育系统的运转。  相似文献   

7.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是孩子最初接受教育的地方,是孩子一生的学校,而学校是不断完善孩子教育的地方。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过程,教育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才能对孩子起到更好的作用,尤其是家庭和学校之间的配合。只有家校不断的沟通和配合才能更好的教导孩子。  相似文献   

8.
家庭和学校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环境和场所。只要有了家校之间及时、科学、有效的合作,就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和强大的教育力量,家庭和学校也就能真正发挥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作用。但是,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许多家长在忙碌中忽视了家庭教育,忽视了家校之间及时的沟通,导致家校教育脱节,孩子的成长方向发生偏离。因此,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来说,为适应当前快节奏、强压力的社会生活,不断创新家校沟通模式迫在眉睫。就网络通信技术(包括短信平台、聊天空间和网络资源共享模式)与家校互动沟通的整合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王杰  郭莉莉 《山东教育》2021,(10):19-19
马卡连柯说院“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在教育着儿童,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在人当中,父母和老师占首要的地位。”由此可见,学校和家庭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扬所,而家校共育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在多数农村学校,家校共育的效果远不如城里学校。细细思忖,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应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原样重复,也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延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因此,良好的家校联系对于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家校结合主要是指在子女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其家长可能与学校发生的一切互动行为。当今世界各国对家校合作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都十分重视。家校合作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新课题,家校的有机结合,不仅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性格、习惯、人格的关键时期,因此,家校结合全方位教育孩子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弋阳家校合作风生水起,如火如荼。像满城春色,成为弋阳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架起了教育"弋家人"心灵的虹桥。本着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进而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的目标,弋阳家校合作在上级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已初步形成了家长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帮助教育的良好生态氛围。一、建构家校体系在家校合作实施过程中,弋阳县教体局通过科学定位家校关系、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13.
家庭与学校是小学学生两大成长环境,对学生未来发展与道德素养的培养具有影响作用。虽现如今农村小学教学设备等方面均发生极大转变,但在农村家校合作中,仍普遍存在校方与学生家长缺乏沟通、交谈少的情况,继而导致父母未能全面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校方同样难以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农村小学中,学生父母大多未经过高等教育,为此,在教育孩子方面常存在众多缺陷。为保障小学学生能健康、稳步的成长,校方应承办起家校合作的义务,对家长做好思想准备工作,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让学生在良好的成长环境中得到素质与品德的教育。为此,在此过程中,应对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继而有效促进家校合作的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偏颇比比皆是,过分强调孩子的名次、阻止孩子玩耍、指责孩子的失败等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质量和思想健康.因此,疏导交流通道,搭建沟通平台,保障家庭、学校的信息沟通和行为互助,对于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全面进步至关重要.做好家庭、学校联动互助,能够营造出更为健康和谐的教育成长环境. 为了畅通家校沟通互助渠道,我校建立了"家校恳谈会"制度,"家校恳谈会"不同于家长会,其核心是沟通,最终目的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与家长们协力对学生实施科学合理的人性化教育."家校恳谈会"一般来说都选择素质高的家长参加,但也有必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家长.一味地追求学历高、素质高的家长,反而容易导致信息的片面化,缺乏整体的关照.只要是关心教育、支持学校工作的家长,都可以作为代表出席恳谈会."家校恳谈会"实现家庭和学校的有效互助沟通可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家校合作对教育生态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是维持教育生态平衡、促进生态优化的基础条件。研究立足学校教育生态视角,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呈现了家校关系从冲突走向融合进而形成教育良好生态的全景式历程,同时也提取"学校层面的家校合作如何有效形成"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学校层面的家校合作存在行政重视、压力事件解决、校长能力偏好等多重动力机制;家校双方合作意愿激活的主动权在学校,瓶颈也在学校;家校合作的路径以建立家校工作感情和相互信任为基础,帮助家长认识自己的角色使命、提高养育能力和技能,营造欢迎家长参与的氛围并提供各种形式的参与机会和条件;家校合作的程序步骤,符合爱普斯坦实践模型的一般原则;家校行为在理论上存在跨界的限度,但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会随着家校合作整体"语境"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校融合教育,不仅能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发挥出家庭教育的优越性,同时能够有效规避学校教育的局限性。通过家庭与学校的有效合作,能够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关怀与教育。家校融合教育是很早就被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多年以来,不断被用于实践中,有一定的效果,却并不显著,因为一直以来缺乏一个系统规范的家校融合教育策略,使得家校合作一直流于口号。因此,家庭与学校需要更加努力,探讨出发展家校融合教育的措施并付诸实践,共同营造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学习成长平台。因此,教育一个孩子,需要家校共同携手。本文基于家校融合教育的理念,共同探讨如何发展家校融合教育。  相似文献   

17.
苏奕 《上海教育》2013,(9):76-77
家校合作在国外已经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概括,在我国则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家校合作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和家长共同进步、学校和家庭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何谓家校合作家校合作就是两种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个教育机构——学校和家庭,两种身份的教育者——教师和家长,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孩子发展。从概念中可以看出,家校合作有这样几个要素:第一,家校合作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8.
齐学红 《中国德育》2023,(20):51-55
目前,以学校为主导的家校关系在现实运作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如学校教师面临巨大的压力,学校“理想生活”和家庭现实生活的差异也可能给学生带来矛盾与冲突。运用人类学“文化反哺”的观念审视当下的家校关系,或可为重新认识和构建新型家校关系提供参考。以家庭为主导的家校关系中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可以改变学校教育整齐划一、千人一面的局面,为制度化的学校教育提供更加开放多元的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7):1-2
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当孩子上学后,家庭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本文阐述笔者立足于所在的农村中学,以德育生态理论为指导,着力研究当前班级的家庭因子的作用发挥,探索行之有效的家校共育共进的模式,促进班级德育的实效性的主要策略和做法。  相似文献   

20.
学校和家庭作为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两个重要场所,在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家校沟通也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为了解决家校沟通中存在问题,实现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笔者认为教师要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关心、热爱每一位孩子,针对家校沟通中的常见问题,采取必要的应对策略,使家校沟通达到最优化,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