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谈新闻采访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攀 《军事记者》2004,(5):13-14
采访活动是新闻活动全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通过记的感官和意识加工转化为记的主观认识的过程。采访也是记与被采访对象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的动态过程,从传播学角度讲.记与采访对象交流与分享的信息符号.除声音、语言外,还包括手势、姿势、表情等非语言符号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电视记者在新闻采访中要做到语言规范并有流畅性,提问要有人情味。提问技巧主要有:提问要有镜头意识;因人而异的采访提问;提问过程要注意观察。  相似文献   

3.
"提问"在采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 《现代传播》2001,(6):129-131
新闻深度报道节目的水平有时往往取决于“采访”,“采访”的水平往往取决于“提问”,因此,一个好记者的高明之处不在于自己讲得如何,而在于如何让别人“说”得精彩,因此“提问”便是采访最先决、最重要的前提。要想让别人“说”得好,记者就得“问”得好。怎样做好“提问”,“采访”和“提问”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提问”又涉及那些具体的概念与内容,便成为研究新闻深度报道节目不能不涉猎的问题。 一、“角色”与“提问” 如果说“提问”是一种艺术,那么这种艺术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便是“角色”与“提问”的关系。一个“记者”在采…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电视采访用语 俗话说:“凡事对症下药。”在电视现场采访中,记者要根据具体的采访内容和采访对象来确定采访提问的用语。 对于一个成功的电视记者来讲,他在采访用语上起码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使用口头语言,避免使用文言或生僻的专业术语 老舍先生曾说过:“世界上最好的文字是最亲切的文字,所谓亲切,就是要用普通的话。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不要用一大车大家不了解的话。” 电视是一种时效性很强的传播媒体。记者在提问时,如果多用朴实自然、生动活泼的口语,那么,对采访对象来说,就可以准确理解记者的问话,以…  相似文献   

5.
在采访中,有一种提问方式较难把握,这就是激将法。激将法是一把利器,使用得好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用不当则会使采访戛然而止。本文将对这一提问方法的使用做一些探讨。 采访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一种心理互动过程,女记者法拉奇认为,“人物采访是一出戏,一场战斗,对话生动,交锋激烈”。正因此,她在采访中所采用的提问方式往往直接尖锐,激将法就是其中之一。激将法提问,顾名思义,就是“记者提出刺激性问题引起采访对象重视,并且让对方无法回避,非向你马上说清楚不可的提问方法”。换句话说,激  相似文献   

6.
平媛媛 《新闻世界》2004,(11):61-61
电视新闻具有强烈的直观性,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可能丰富的信息告诉观众。电视新闻节目的采访,无论是事件性的新闻、非事件性新闻或重大题材的深度报道新闻,只要采访的顺利、到位.就意味着你的这期节目成功了一半。我们知道,所谓采访的难度,主要就难在谈话提问上,因为提问,是记在采访活动中的主要实施形式,更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因此,记必须熟练地掌握提问的技能。  相似文献   

7.
潘静 《新闻世界》2009,(10):34-34
一、要“平视”采访对象 记者在现场采访,无论被采访对象是谁,什么身份,记者的行为视角不宜“仰俯”,也不宜“俯视”,而应该是“平视”。切忌神态居高临下,提问咄咄逼人;或者反过来畏首畏尾,缩手缩脚。要注意以平常心对待各种采访对象,恰当地提问和倾听。  相似文献   

8.
谈到文风,首先需弄清楚语言风格问题。语言风格是“运用语言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区别性特征的总和”。记者在采访实践中,在运用语言打开采访对象内心世界时,由于个人素养、性格特点等各种主客观因素,在言语选择、问题设计、语气把握等各方面,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一个记者的采访提问,由于这不同的个性特征而区别于其他记者的提问,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风格。可以说,记者采访语言的风格也就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具有个性化  相似文献   

9.
记者提问中的语言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交流是人们沟通感情的最直接、最基础的形式。这种独特的交流艺术在记者与被访者沟通时有着很多的技巧。中国青年报记者麦天枢说:“你的采访对象是哪个层次,你的寒暄与提问就属于哪个层次,你将永远与你的采访对象一般高。”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记者在采访中一个最重要的语言因素——提问语言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李明文 《新闻三昧》2003,(10):18-19
本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新闻访问中言语表达要适应语言环境的问题。也就是说,记在访问中要根据采访对象、时机、场合等因素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做到因人设辞、因宜适变、因地置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闻访问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杜蕾 《新闻传播》2012,(5):187+189
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受到舆论导向、采访艺术等因素的影响。作为一名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中运用好提问技巧是采访获得成功的关键。文中从做好访前准备、把握关键环节、用好提问技巧等方面论述了新闻采访中保证采访质量的提问技巧。  相似文献   

12.
化冰 《新闻导刊》2005,(6):22-22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多数情况下,记是同采访对象直接接触的,其中包括记对采访对象的观察、揣摩、体味、交谈等。在这些接触中最重要的是记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交谈,这是记了解事物真相,探索采访对象内心世界最重要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心记不如手记”。不管采访设备如何先进,记好采访笔记永远是记者、通讯员的一项基本功。怎样才能记好采访笔记?简单的用一句话说清这个问题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采访时的客观环境、采访对象、采访任务,以及记者、通讯员素质、水平的高低和习惯的不同,记采访笔记的方法和内容就有很大的差异。尽管这样,还是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可以遵循的。笔者整理出记者、通讯员记好采访笔记的六法,供同行们参考探讨。一、记“眼见”要注意抓特征。有经验的记者、通讯员,采访中都很注意用眼睛观察。采访时眼睛观察到的东西很多,一般说与采…  相似文献   

14.
郭海鹰 《青年记者》2010,(14):61-62
提问是新闻采访成功的关键。新闻采访中的提问绝不仅仅是你说我记、我问你答,要掌握必要的方法,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运用必要的提问艺术,会使采访别开生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提问"是记者采访时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提问,有助于挖掘新闻事实,使报道更加细致化、深刻化。因此,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采访时的提问艺术,根据采访对象和想要获得的信息,随时调整谈话方向,灵活应用多种提问技巧,是新闻采访获取成功的关键。"提问"  相似文献   

16.
其分在现场直播的采访中有时会遇到一些记者提出的问题令人大跌眼镜,究其一个重要原因是记者没有对问题有充分的准备、精心的思考和对新闻价值准确的判断。提问题是一门学问。但仅仅会提问还不够,记者的倾听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采访的成败,记者是否能够抓住最关键的信息。也就是说,好采访技巧=提问+倾听。一、采访前的准备采访前,记者要对问题有充分的准备。有了好的提问,才会引来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提问为两个层次:第一,态度;第二,问题本身。对于记者来说,采访态度不可带个人判断、偏见和猜测。如果记者先入为主,那么记者就很难理清事实,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只听到自己想听到的,而最后的报道也就会有失偏颇。此外,采访对象通常对记者的态度很敏感,记  相似文献   

17.
在农业电视节目的采访中,记者提问的对象大都是农民,因此,记者的采访技巧和采访功力要求更加突出。著名记者邵飘萍说:“欲达多得事实之目的,必能先发有效之质问。”对农民的采访提问要有平民情结、平民视角、平民内容。  相似文献   

18.
吴怡 《视听纵横》2004,(5):53-54
隐性采访,用新闻学的语言,界定为“记出于特定原因,不公开自己的记身份,或是在不通知被摄对象、不申明采访目的等情况下,进行隐蔽的信息搜集的采访方式。”(《电视采访学》朱羽君、雷蔚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睿 《新闻窗》2009,(2):42-43
作为一个记者,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前提是要采访,通过采访获取大量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取舍素材,才能成就一篇好的新闻稿件。“记者不开口,材料难到手”。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采访对于新闻创作的重要性,而提问又是其中的关键。提问,是谈话采访的核心,它是记者与被采访者通过对话来进行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提问得当与否,  相似文献   

20.
牛颜  王译梓 《新闻传播》2012,(6):192-193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主持人的提问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主持人应具备和掌握提问的技巧,达到有效的采访效果。电视新闻主持人在进行采访时首先要准确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充分了解被采访者的具体情况;同时还要善于提问和倾听,对现场进行有效地把控;此外必须注意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主持人对采访对象要知己知彼,提出的问题要简洁易懂,提问要具体,不可抽象地提问题,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