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原电池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难点,重要原因是师生不清楚原电池历史,缺乏本质理解。基于科学史将原电池发展过程解构为四个阶段,即对电的认识、电池的诞生、电池的大规模使用、新时代电池的完善与创新。以此设计项目式学习,让学生重温原电池的探索历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构建原电池的一般认识模型。在探究活动中,感受社会进步与化学发展休戚相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介绍以原电池工作原理为问题情景进行探究性教学的过程。教学中模拟历史上记载的一些曾经发生的电池案例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假设、推理、实验验证等问题解决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而后呈现化学史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在探索中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模型与建模:国际物理教育新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物理教育研究者们建立了以物理建模为核心的物理教学理论体系.物理建模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学探究教学理论,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物理建模教学认为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就是物理建模的过程,并把物理建模过程分为模型发展和模型运用两个阶段.我国物理教育工作者应当借鉴物理建模教学,发展对"科学探究"连贯性,一致性的理解,加强"原始物理问题"与新课教学的整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模拟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4.
梁秋丽 《中学物理》2023,(10):13-16
模型教学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有重要意义,可以使学生很好地经历学习的过程、把握问题的本质、体会概念的内涵、学习科学的方法.模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理解模型及建模的内涵、树立建模的意识、挖掘教材中模型教学的素材、应用模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模型认知”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以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池的认知原型,构建原电池装置四要素和工作原理的二维认知教学新思路。在真实情境中设计递进式问题和教学任务,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自主构建认识原电池的角度和思路,学生在充分的思考和讨论中构建起原电池的认识模型,培养学生“模型认知”意识,形成“模型认知”的建构思维,使“素养为本”的教学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6.
<正>一、项目背景本案例为基于模型认知的“不同类型原电池设计”项目式学习,课题源于生活,有助于学生开展深度合作学习,以开放性实验活动进行有效探究。1.原电池内容的选取电化学是高中化学的核心知识之一,概念集中、原理抽象,学生在整个电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总是存在一些困难。而电化学知识一直是高考重点,常以陌生化学电池分析的形式出现,对学生化学学科能力要求较高。原电池是电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原电池知识,包括认识原电池本质、理解原电池各部分的关联、建立原电池认识模型,对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解决日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都有积极意义[1]。  相似文献   

7.
将原电池电极反应的教学划分为"知道""理解""应用"3个水平,在不同时机、依据不同素材实现3个"学习起点→学习目标"的进阶,让学生最终形成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的思想方法——"电池总反应→虚拟电极变化过程→电极反应"。  相似文献   

8.
"原电池"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条件 ,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 2 )使学生学会分析典型原电池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规范书写电极反应式 ,能初步根据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正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引言 ]1 .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电池。2 .演示 :将铜片、锌片用导线串联上电流计后浸入稀硫酸中。3.通过观察实验和教师的启发 ,使学生明确本…  相似文献   

9.
原电池是电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同学们在学习原电池时最易混淆下面两个问题. 1.在原电池装置中还原能力较强的一极一定是原电池的负极吗? 有些同学在判断原电池装置中电池的正负极时,没有理解原电池正负极判断的根本原则,仅仅机械性地参照金属活动顺序表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充分利用科技发展成果,把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膜技术成果应用到原电池原理的教学中,研制新型灵敏电流表,进行原电池原理的深入探究,引导学生建构原电池模型,体会电池的研发工作,用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以“制作一个简单的原电池”为目的展开探究,通过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微观探析、制作电池、改进装置、课后探索等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度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通过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原电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用金属镁、碳棒、透明塑料盒等材料组装成的镁燃料空气电池教具及制作.利用该教具,加入自来水能够给数字式电子表供电,加入盐水能使小功率电动机正常运转.实践表明,该教具应用于化学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激活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同时还能增强学生STSE意识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凸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3.
<正>在学习完"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化学电源"相关知识后,我们何不利用自己生活中的物品亲手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宝贝"呢?在这一思想的萌发下,我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了原电池制作大行动。上网查阅资料后发现,其中"水果电池"的制作最吸引我,其原理是将番茄、橙汁等作为电解质溶液,找到两种活性不同的金属(一般选用铜和铝)作为原电池的两极,通过观察  相似文献   

14.
原电池原理是高中电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其理论知识解释抽象,分析过程头绪偏多,微观现象难以观察,故一直是困扰学生的知识难点。借助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是一种很好的教学途径。笔者尝试利用Au-thorware结合word软件制作《原电池原理》课件,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现将自己的课件制作体会介绍如下。1课件设计的指导思想CAI课件的制作应当符合三个有利的原则:a.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以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b.有利于组织研讨活动,以提高学生思维和创造能力;c.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  相似文献   

15.
1问题的提出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化学能与电能"一节的教学内容中安排了实践活动"利用水果如苹果、柠檬或番茄等制作原电池"。那么,如何才能做成一个效果较好的水果电池呢?影响水果电池的电流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我们把教材中的实践活动设计  相似文献   

16.
<正>高中化学必修2中涉及《化学能与电能》的学习,这一章中有关原电池工作原理的介绍虽然篇幅不多,但却是同学们学习的一个重难点,因其抽象、难懂,导致很多同学不太容易理解。如果利用微课"短、小、精、专"的特点,通过老师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制作成的微课,同学们就可以更加完整地学习原电池  相似文献   

17.
<正>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入建模思想的策略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建模思想的作用,教师必须以教材为基础,指导学生自己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探究过程的理解,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建立模型是学生开展科学学习的方式,建立模型思想是科学学习的目标。掌握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就相当于让学生拥有了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这是他终身受用的"本钱"。下面以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  相似文献   

18.
铜锌原电池作为学生学习原电池的基本模型,不具备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普适性,从而导致师生对原电池的理解存在诸多困境.对北京市某示范高中的158名高一学生进行测试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电极材料必然活泼性不同","电极材料的不同是产生电势差的本质原因",学生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局限于铜锌原电池模型.基于此,构建了原电池认知的通用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原电池的教学原理》微机软件设计及应用河南郑州铁路一中(450000)杨金有一、制作本微机软件的目的《高级中学课本化学下册》《原电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一节中原电池的教学,是本节的重点。通过原电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原电池工作的化学...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物课程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构建模型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和建模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科学认知体系。本文联系教学实际对生物建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剖析,并对建模的合理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