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科技风》2016,(9)
文物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主要载体,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文物对于人们的教育功能,而文物陈列是文物宣传教育功能发挥的媒介,如何更好地实现对文物的陈列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关注。本文将从文物陈列创新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和研究文物陈列方式和方法,以期促使文物的宣传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是公共文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文物收藏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市场价值。因此,文物藏品必然是我国重点保护对象。博物馆承载着文物保护的重任,藏品的保护与利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因此,完善文物收藏管理也必须要从制度管理和设备管理两方面着手。博物馆不仅要丰富文物收藏,还要加强宣传,更要懂得怎样保护和利用文物藏品,使其能最大程度发挥文物中蕴含的历史知识与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3.
文物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载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研究古代社会的宝贵历史资料。文物建筑特殊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决定了其火灾不同于普通建筑火灾。保护好这笔宝贵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提升文物建筑火灾防控问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职责和义务。文章分析了文物古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崭新的历史时代赋予了博物馆新的特点、新的任务,今天全国博物馆都在积极面对"经营"二字,积极引入"文化产业",开始自我开拓创新,一方面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加强在文化市场中的竞争力。三峡博物馆近年来,在文化产业开发与经营上大胆尝试,努力创新,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点我的心得体会。一、抛弃陈旧的观念,不要讨好,要吸引三峡博物馆的文化商品包括文物复制品、旅游纪念品、书籍等  相似文献   

5.
何为文物?有人看到精湛的技艺,有人看到不菲的市场价值,有人看到深沉的历史,也有人看到悠长的文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身为温州博古斋、北京博古仁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博古仁和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纪平对文物的理解超越了一个普通古董商人和拍卖行家的认知,在他心目中,这些文物作为"物"带来的财富远远不能与其作为"文"的沉淀相提并论。与其说他是一个收藏家或者文物拍卖商,倒不如说他是一位文化根基的守护者,是一位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6.
东莞可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岭南园林的珍品,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丰厚的文化内涵。但其建筑材料以木为主,且是"连房广厦"的建筑格局,如果发生火灾,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从各方面做好可园的消防安全与防火是文物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7.
文物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对于指引我们探寻历史,发展文化事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就需要我们加强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从而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对于每个公民来说,保护文物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现代社会的很多人都没有文物保护意识,一些文物保护机构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都造成了很多文物的流失和损坏,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1,(16)
文物保护工作中测绘技术手段和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帮助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完成。同时,通过测绘技术手段的使用,可以使文物信息"活"起来,为公众通过文物了解历史、体会价值创造新的途径。本文对文物保护领域中测绘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探索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王刚  杨晟  楼烨  周纪江  倪巍 《科技通报》2021,37(8):113-119
突破传统将考古出土构件陈列在博物馆的做法,让构件走出展馆,将历史文脉渗透进室外的街巷细景,游客和市民在移步换景中充分感受古城的文化底蕴和魅力.以千年古城严州府综合保护工程为例,基于类型学方法应用于考古构件分类评价,深入研究考古出土构件在街巷景观、牌坊复建、室外展陈、新技术应用中文化价值呈现的艺术手法,阐述这一创新手法及其所实现的"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文化说话"良好效果,让文物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0.
张建国 《情报科学》2022,39(2):59-64
【目的/意义】传统文化保护一直以来都是难题,尤其是文物的保护和其价值的有效传播,数字博物馆的出 现给传统文化尤其是文物的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拓宽保护路径,使传统文化通过技术手段重新焕发生机。 【方法/过程】从数字技术和传统文化结合的历史背景出发,梳理了文物数字化的现实情况,并对现阶段文物数字化 传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结论】传统文化数字化面临着技术壁垒,非共享、重复建档,有文化外泄风险, 商业冲击以及长期维护等问题,文化的数字化任重道远,需要钻研保护和传播的保障策略,克服主观客观困难,促 使焕发旺盛的生命力。【创新/局限】本文提出了打破技术壁垒、行业合作互联互通、避免文化外泄、商业合作共赢、 建立独立运行模式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实践应用等意见和建议,以保障文物在数字人文视角下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 传播。  相似文献   

11.
三星堆因出土大量具有极高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的文物而举世轰动."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趁出差成都之机,我们走进这菁华荟萃的文物宝库,感受灿烂的古蜀文明.  相似文献   

12.
文物象征着一个国家的民族发展史,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明,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现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而我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大国,更要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用科学的方法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树立对文物保护的良好理念。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21世纪世界和21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趋势与21世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使命,21世纪的大学生承担着迎接"两个挑战",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摸索,不断创新,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达到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文物承载着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对文物的保护是极其重要的。对文物产生影响的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湿度、大气污染、光照、灰尘颗粒等等。它们主要通过物理和化学反应对文物产生影响,可以采用完全庇护环境法,来对文物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使西藏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改变,不同的媒介平台促进民族文化传播。面对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化浪潮,西藏传统文化要想发展与创新与时俱进的传播方式成必然性。文化的传播无法拘泥于传统方式,新时代媒体发展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彦琪 《百科知识》2012,(21):19-21
在世界各国建筑史上,石质材料都有广泛而久远的应用。完好保存至今的古建多为石质,它们经历久远的历史年代,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物。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石质文物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历史久、分布广、价值高的特点。石质文物的形式丰富多彩,如石窟寺、石雕像、摩崖石刻和碑刻等,石窟寺是其中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阶段人类文明意识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文化软实力对社会和人类生产生活的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学校也开始重视起对广大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不同文化层次的教育和引导。而如今当代文化传播形式多样,意义深远,作为一名文物的爱好者,一直以来很想通过文物传播方式与教育能够帮助更多的同学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帮助学生增长知识面,拓宽眼界。本文根据对文物传播的理念及方式,将文物文化传播与当前教育相结合,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物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城镇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人类建筑文明的一个阶段。我国小城镇数量多如繁星,许多小城镇都保留了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古建筑风貌。这些保留下来的,有着明显的历史特征的小镇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的体现,对研究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全国各地城乡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大量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民居正面临着被毁的危险。如何在保证经济增长,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保护小城镇文物古迹不被破坏,保护古镇的历史延续性和研究性,协调建设和保护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上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不曾中断的民族之一,随着历史的变迁与时代的发展,中华大地上依然保留着诸多历史古迹,它们不仅仅是中国辉煌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文化的瑰宝。考古遗址是一种典型的历史文物形式,始终做好考古遗址的展示与保护不仅仅是传承中国民族优秀文化与传统的重要形式,也是彰显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根本保障。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改革创新相结合的理念,更加注重考古遗址展示与保护工作的开展,最大显著展示考古遗址的现实价值与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5月,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开启了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我们必须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