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能资源评估是整个风电场建设、运行的重要环节,是风电项目的根本,对风能资源的正确评估是风电场建设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有的风电场建设因风能资源评价失误,建成的风电场达不到预期的发电量,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针对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于风电场的投资而言,风能资源评估结果的正确性成为其中的关键所在,然而风能资源评估结论的可靠度与精度也将直接由风速测量的准确性以及风能资源评估参数方法的选取来决定。本文基于测风塔的数量与高度情况,对风能资源评估中的几点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探究,并给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技术方法增加评估准确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锡林郭勒盟地区15个观测站的风资料,计算各站点的平均风速和风能密度等,分析风能的分布特征和历史演变,并对风能资源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地区风能资源丰富,西南部地区最为丰富;全盟风能资源分为丰富区、较丰富区和可利用区;风能资源在20世纪90年代后呈减小的趋势;地形对风能的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中国气象局的风能资源数值模式系统,模拟了甘肃酒泉风电规划区较高分辨率(1km×1km)的50m高度平均风能资源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玉门市昌马乡西部、瓜州县柳园镇附近、敦煌西部与新疆哈密交界区以及马鬃山镇附近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和年有效小时数均较大,属于风资源较丰富区,有利于大规模风电开发。通过与测风塔实测数据的对比检验,评估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度。根据实际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等基础地理信息,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建模工具分析了影响甘肃酒泉风电基地风能资源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扣除不可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计算得到可利用区域各等级风能资源的开发面积、技术可开发量、制约条件所占面积等评估结果。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或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及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途径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气象站资料的青海省风能资源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能资源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传统能源对地球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且日渐枯竭的现今,研究和开发风能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通过对青海省境内54个气象站1971~2000年共30年地面气象资料分析、现场实地考察和加密观测,利用GIS绘图等方法,进行了青海省风能资源的评估研究,得出了青海省风能资源的分布状况、风能资源气候分区以及青海省风能资源储量,为制定青海省风能资源开发规划、大中型风电场选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13)
我国幅员辽阔,在东北、西北、华北地区都有较为丰富的风能资源。评估一个地区风能资源状况的主要指标是风功率密度。通过对当地风功率密度的大数据分析,可以为风电场建设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风能是洁净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风电场面临以下几个问题:风能资源的评估不合理导致利用率不高;风机选择不够优化;维护工作难度大。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对风能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评估,以提高风能利用率;利用多项式拟合方法,建立风速-功率的分段函数模型,从而确定风机的最优选择方案。利用0~1变量建立双目标优化模型,以确保工作安排相对均衡,且风电场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60座风能资源观测塔、170个自动气象站和50个基本气象站资料,完成了基于多源资料的第四次青海省风能资源评估报告。报告较客观真实地描述了青海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首次比较系统全面地分析了风能资源参数特征;开展了全省风能资源数值模拟和气候变化对风能资源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9.
李茂勋 《资源科学》2008,30(11):1684-1693
中部地区是风能资源可利用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在全国占据较重要地位。本文在对中部地区风能资源储量、开发利用价值、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风能资源开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的目标与对策。研究表明,中部地区风能资源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但风电产业发展缓慢,风电场规划目标偏高,各省对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科学的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目标及相应的节能减排目标,预测到2020年中部地区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32×104kW,其中非并网风电为173×104kW的发展目标,并对风能资源丰富地区重点建设,选出中部地区风电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建立省级非并网风电产业集聚区。为实现上述目标,建议提升风能资源开发在中部地区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做好风能资源的精细化评估,编制科学的风电产业发展规划;根据中部地区低风弱风的情况调整可开发利用的风能指标,尝试开发微风发电技术;同时立足能源多元化高度重视风电开发,因地制宜地确定各省风电产业发展重点,推动中部地区非并网风电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运行监控系统建设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雁  裴翀  郭亚田  吴小铭  周青  李巍 《资源科学》2010,32(9):1679-1684
运行监控系统是全国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风资源观测数据分析和观测设备维护保障的实时业务平台,系统建设是全国风能资源详查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基于J2EE架构,以Oracle10g为数据库管理软件,采用Java语言,借助ArcGISServer9.3平台提供的GIS功能服务,将Internet技术与GIS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全国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测风塔运行状态的实时、非实时跟踪,探测数据质量状况的综合与分项评估、显示和查询,各级维护维修人员保障能力的综合考评等。另外,作为系统的应用实例,本文还对组网以来观测网的稳定、可靠运行能力等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评估。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风能资源开发与风电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蔷 《资源科学》2008,30(6):896-904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也是风能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与风能产业发展在全国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在对东北地区风能资源储量、开发利用价值、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风能资源开发与风电产业发展目标与对策。研究表明,东北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大,风电产业发展迅速,但风能资源与风电产业匹配程度低,风电场建设规模普遍偏小,规划目标偏低,大型风力发电机国产化程度低。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科学的风电产业发展目标,预测到2020年东北地区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 120×104kW,将建成辽中南及辽东半岛风电产业基地、吉西白城—松原风电产业基地和黑龙江东部风电产业基地。实现上述目标,建议提升风能资源开发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加大投入,摸清风能资源家底,制定科学规划,扩大风电装机容量,以多元化投资推动东北地区风电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众科技》2008,(6):3-4
“过去,不同高度的梯度风能测量只能在实验室进行,现在,中国气象局华云技术开发公司研发的CAWS1000-GWS梯度自动观测系统已经从科研走向业务应用。”近期,在该系统的发布会上,专家组认为,CAWS1000-GWS梯度自动观测系统各项功能和性能均满足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和中国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编制的《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估技术方案》的技术要求,且工艺结构设计合理,便于系统安装和维护保障,能够适应全国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MATLAB对某风电场EXCEL表中的测风数据进行了数据处理,从而计算出该风电场的风能密度,年有效风利用时数,风力机组的容量系数。评估出该风电场风能资源较好但利用率低。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技术的陆上风能资源开发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兴宏  朱蓉  何晓凤  周荣卫  朱江 《资源科学》2010,32(7):1273-1279
本文采用中国气象局的风能资源数值模式系统,模拟了甘肃酒泉风电规划区较高分辨率(1km×1km)的50m高度平均风能资源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玉门市昌马乡西部、瓜州县柳园镇附近、敦煌西部与新疆哈密交界区以及马鬃山镇附近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和年有效小时数均较大,属于风资源较丰富区,有利于大规模风电开发。通过与测风塔实测数据的对比检验,评估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度。根据实际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等基础地理信息,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建模工具分析了影响甘肃酒泉风电基地风能资源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扣除不可开发区和限制开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海风能资源开发潜力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荣卫  何晓凤  朱蓉  程兴宏 《资源科学》2010,32(8):1434-1443
为了解我国近海风能资源分布状况,本文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中国近海风况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研究:①运用中国气象局开发的风能资源数值模拟评估系统(Wind Energy Resource Assessment System,WERAS)中的MM5/Calmet模式对沿海2009年1月-5月逐日模拟计算,并将模拟结果与测风塔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月平均风速、逐时风速和风向以及风能参数的分布形态与观测资料均比较吻合,因此认为该模式系统可以用来对我国沿海风能资源进行可靠的数值模拟评估;②运用WERAS对我国沿海20年(1986年-2005年)平均风资源进行1km×(200~400)W/m2,附近海域的多年平均风功率密度约在(300~800)W/m2之间;福建省的风能资源特别丰富,其次是1km分辨率的计算,结果显示:我国沿海风能资源非常丰富,沿海各省70m高度的陆上多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基本在辽宁省、浙江省和广东省,然后是山东省、河北省、天津市和上海市,最后是江苏省、海南省和广西省;③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沿海离岸风速变化:辽东半岛东部海域、渤海湾、江苏南部到浙江北部沿海、广州雷州半岛东部海域的风速在离岸后70~85km处不再变化,广西和海南近海风速在离岸后30~40km处基本稳定,其余近海海域风速稳定线基本在离岸50km处。  相似文献   

16.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正在得到中国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的风能产业相比储量丰富的风能资源来说,目前还处于弱势地位。本文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切入点,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企业战略以及政府和机遇5个方面对中国风能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进一步发展中国风能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实现高精度风能资源评估和风电功率预测为目标,分析了国内外风电开发利用发展现状,结合浙江省风能资源特征和舟山摘箬山岛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一种适合海岛地区风光能资源测量系统的设计、组成与构建方法,经过5个月在线监测结果显示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数据准确。  相似文献   

18.
NCEP/NCAR再分析数据在风能资源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双磊  王伟胜  刘纯  戴慧珠 《资源科学》2009,31(7):1233-1237
规划风电场短期测风数据的测试相关预测(Measure-Correlate-Predict MCP)是反映风电场风能长期平均水平的主要技术手段,对于预测规划风电场代表年年发电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工程实践中,气象站长期参考数据常受到各类客观因素的影响,数据质量不能满足MCP要求,进而造成对规划风电场风能资源的错误评估。NCEP/NCAR数据是由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联合推出的再分析数据集,该数据作为一种可替代的长期参考数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NCEP/NCAR数据在风能资源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该数据的MCP分析方法——风指数法。通过算例分析后发现,以NCEP/NCAR再分析数据为长期参考数据,风指数法为计算方法的短期测风数据MCP分析原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巴林左旗的风能特征进行了系统计算与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动力降尺度法对鄱阳湖区风能资源模拟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琼  贺志明  聂秋生  桂保玉 《资源科学》2012,34(12):2337-2346
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以及Calmet模型,结合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对鄱阳湖区复杂地形条件下风能资源进行动力降尺度研究,并结合鄱阳湖区4个代表风场一年实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得出:动力降尺度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鄱阳湖区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鄱阳湖区风功率密度高值区主要在鄱阳湖区狭长湖道南侧的水域和湖岸两侧,鄱阳湖北部狭管湖道为高值中心区。风能资源的数值模拟结果月变化特征与观测期间大风出现的时间十分吻合。各风场风向、风能方向以及风速频率分布模拟与实测结果比较一致,但在量级上有一定的偏差。各风场日平均风速模拟值与实测值年相关系数为0.647~0.780,鄱阳湖区70m高度年平均风速模拟值与测风塔实测值相对误差为6.77%。总体来说,动力降尺度方法模拟效果较好,可以作为区域风能资源评价和特性分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