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人与组织匹配的培训模式不仅强调员工综合技能与特定的工作岗位要求的培训,而且还注意对员工内在特征(个性、价值观、目标、态度)与组织的主要特征(文化氛围、价值观、目标、规范)之间匹配的培训。本文探讨基于人与组织匹配培训模式的主要流程,分析该模式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2.
教育价值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谱系中的新分支——价值论出发,教育价值是教育价值客体对其主体的效应,明晰教育价值内涵的关键在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分清其主客体。教育价值观是教育价值主体对教育价值的一种看法或观点,教育价值观是一种主体性的选择,但其正伪只能由教育实践来检验。  相似文献   

3.
用认知风格的观点分析绩效改进培训的策略与方式,提出基于场认知风格考虑的绩效培训策略,并对目前流行的培训方式进行认知风格的分析,得出认知风格与培训方式的简单匹配表。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评价实际上是各评价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协调的过程。因此,对高等教育评价主客体间性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探讨高等教育评价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对应、利益冲突关系及如何协调不同主客体间的利益奠定了基础。“主客体间性”是对“主体间性”的一种改进,它注意到了客体的能动性,即客体对主体的影响,注意到了主体与客体之间利益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是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而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实际上就是大学生这一主体对于社会职业这一客体的价值的评价。从价值观主客体的角度出发剖析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阐述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价值观并提出相关对策,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符合社会主流的择业观念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创新教师培训项目的骨干教师网络培训为例,在分析其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特色的基础上,参考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所提出检测培训项目绩效层次的观点,从学员满意度、学习目标实现度、学习对工作的迁移、教学干预与影响四个方面对骨干教师网络培训进行了绩效分析,研究数据与分析对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具有参考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命课堂"的本质是以生为本,教育观念是人们对于教育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与看法。价值反映的是主客体之间需要是否被满足的一种关系。教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现象的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价值观必须改革,树立以生为本、生命教育、人文质量等新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价值取向最终决定了教育行为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其关键是教育价值主体是把教育事业和教育活动过程作为教育价值客体,还是把学生当作教育价值客体。一旦学生被客体化,其身心发展生态便非常恶劣,教育事业的举办和教育实践的开展就成为纯粹的教育利益博弈过程,就会出现学业负担过重和厌学等严重问题。在当今时代,教育价值观剧变,而且呈现多元化、复杂化、极端功利化的倾向,研究者需要从教育价值论视角展开观察和反思,从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主客体和教育价值主客体关系中逐步地澄清与辨析教育价值错乱的各种根源,发挥教育价值论乃至教育哲学对教育实践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主体与客体间是一个价值需求的发现过程,主体的价值意识在于觉醒,客体的价值在于有用、可用和实用,主客体间价值的实现在于物有所值、物当所值。因此,刑事诉讼的价值同样也应体现为有用、可用和实用的价值观,体现出满足人类主体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价值。文章试图从"物"的本体价值入手,探讨刑事诉讼的本源价值,寻找刑事诉讼中永恒不变的"真"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绩效技术在国内外的运用及其前景都是广阔的,特别是在培训中的运用更突出了其自身所独有的特色。通过运用人类绩效技术,培训机构可以将分散的、孤立的绩效管理过程,如绩效目标的制定,绩效结果的评估、差距分析、原因分析、培训、激励等加以整合,在各影响因素的动态联系中把握影响个人或组织绩效的因素或结构,从而制定全面有效的改进策略,并能够科学化地实施,最终实现培训中绩效最优化的目标。因此,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存在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形式单一、评价不全面、缺乏后续支持等诸多问题。如何体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价值,如何转化培训效果、引导培训后教师将培训中所学内容积极应用到教学实践,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已迫在眉睫。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可从培训的实施和培训后的绩效管理两个方面来实现:有效的培训策略包括合理选择培训内容、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培训活动的设计及培训效果的评价;培训后的绩效管理包括培训后绩效管理的目标、持续动态的绩效追踪以及建立多元化、多样化的绩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价值价值问题是现代哲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我们赞同李德顺同志在《价值论——种主体性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一书中所表达的关于价值问题的意见和见解。主客体关系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基本关系。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它们的相互作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两项基本的活动形式:实践和认识。主客体之间的任何相互作用都必须而且只能通过实践、认识的途径和方式来进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包括统一的两个方面: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即主体对客体规律的接受和服从;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即主体按照自己的需要改造客体,使客体为自己服务。前者为客体性内容;后者为主体性内容,即价值。故价值是客体及其属性在主体的实践—认识活动中所形成的为主体服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价值"表现的是客体满足主体求要的一种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主要围绕在国家、社会、个人的三个层面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归根结底是对人的需求关系的体现,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观点,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与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苏北中小企业员工有关培训价值观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多数员工都肯定培训的必要性和作用,更多地把培训与适应“岗位”要求联系起来,而较少把培训与个人发展或企业成长密切联系起来;员工的培训价值观在不同工种、性别、年龄、学历、地区上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基于理论梳理与实践经验,针对教师培训项目评估之不足,提出基于“行为改进”的教师培训项目绩效评估思路。阐述了“绩效评估”与“行为改进”的内涵,重点从评估内容、评估流程、评估数据、评估结果四个方面提出开展教师培训项目绩效评估的实践建议,为培训同行研究评估、开展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价值哲学的发展来看,对价值的认识和定义意见不一,流派众多,可以分为三类:主观唯心主义的价值观、客观唯心主义的价值观和马克思唯物主义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价值本质上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客体价值的判定。  相似文献   

17.
对转型期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职学生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研究高职学生价值观变化的特点并对其进行适时教育就成为新时期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一、何谓价值观“价值”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般意义上的“价值”所指的是客体的作用同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客体对主体存在的意义。价值就是通常所讲的“有用”、“有益”或“有利”。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价值观是人们基于生…  相似文献   

18.
价值通过客体作用于对象主体而形成,价值的大小受价值主体评价的影响。价值观体现出价值主体的评价。实现高校教育价值必然遵循价值体系各要素的关系,从价值要素的相互关系中获取实现高校教育价值的途径,通过价值理念引领高校教育,使个人价值、高校教育价值、社会价值达到和谐统一。高校教育的价值通过学生与实现社会目标而得到评价与展示。评价高校教育的价值是一个综合和长期的过程,必须通过高校教育价值对社会价值、学生个人价值满足程度的评价,才能形成完整、客观、公正的高校教育价值评价。  相似文献   

19.
校长培训的价值在于学习内容的主体化,即学习内容是否满足了校长的需求,为校长的发展服务。而校长培训评价则是以校长为价值主体,对校长与学习内容之间相互关系的成果进行评价。本文从价值论的角度研究了基于需求校长培训模式的必要性,结合北卡罗莱纳州已有的培训经验研究了该模式实施的可行性,并从培训的起点、培训的载体、培训的评价和反馈三个角度详细分析了构建该模式的程序。  相似文献   

20.
教育价值是教育活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客体的情况而主动创造的。教育活动主体的主体性培养是教育价值创造的根本途径。教育活动中,创造主体之间、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和谐环境,以利于主体意识的成长和主体性成长的内在激励机制的形成,引导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的形成和积极的教育价值取向,以规范教育价值主体的主体性成长的方向等是教育价值创造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