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Wui  丰际萍 《山东教育》2002,(31):32-34
一、交流预习,以学定教 师:同学们,在三年级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千里跃进大别山》,你们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947年刘邓大军在挺进大别山时遇到了困难,刘伯承司令员果断地下达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命令,我军遵照命令胜利挺进了大别山。  相似文献   

2.
<正>此画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部队挺进大别山后的合影照片为素材。以红色为主色调,以大别山、云层(象征军队与人民)为背景,以两位领导人登高远望、迎接朝阳为主体。用工笔画的表现形式,歌颂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吹响夺取全国胜利嘹亮号角的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文章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向大别山挺进。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在紧急关头指挥先头部队杀开一条血路,使主力部队顺利跃进大别山。课文表现了刘邓大军英勇顽强、奋勇杀敌的革命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4.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重点分析湖北宜昌市伍岗区实验小学张继红教材分析《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抢渡汝河,最后胜利进入大别山区的事。教学重点1.着重理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抢渡汝河时遇到的紧急情况和先头部队是怎...  相似文献   

5.
刘畈会议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皖西根据地的坚守和渡江战役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千里跃进大别山》一课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向大别山挺进。刘伯承、邓小平在紧急关头指挥先头部队杀开一条血路,使主力部队顺利跃进大别山。课文感情真挚激越,富有感染力,是一篇向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在教学时,可借助读的训练,把情感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其教学思路如下:一、初读课文酝酿情感1.上课伊始,教师先指名朗读全文,旨在探明学生通过预习后对教材内蕴情感的了解程度,随即教师饱含深情地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1946年,为彻底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以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从山东西南出发(出示地图),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千里跃进大别  相似文献   

7.
提起大别山,人们都会想起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大别山是中国著名的红色文化旅游区.经过近年来红色旅游的热潮,大别山旧址群的开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大别山原有的旧址群面貌,再结合现代技术整合旧址群旅游面貌,提高大别山红色旅游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大别山感受革命先烈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3课《千里跃进大别山》,讲的是刘邓大军在挺进大别山途中强渡汝河的战斗片断,课文中有一短语集中体现了先头部队的战士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这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短语,在文中反复三次,贯通全文,教学时抓住这个“点”,就能提纲挈领,突破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9.
一、整体入手,初步感知 1.简介历史背景,揭示课题。1947年,解放军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全面的反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内。进攻的主要方向是敌人守备空虚的中原地区——大别山。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越陇海线,向大别山挺进,揭开了进攻的序幕。同学们想知道刘邓大军是怎样突破敌人防线,跃进大别山的故事吗?让我们学习新课——揭示课题:《千里跃进大别山》。  相似文献   

10.
1947年10月下旬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所进行的高山铺战役,不仅促进了大别山根据地的重建,而且在全国解放战争中也属一场关键性的战役,其战略意义重大,并为人民解放军提供了新的作战经验。  相似文献   

11.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一个反映刘伯承、邓小平指挥千军万马杀出一条血路的战斗故事,“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谚语关联前后,贯串全篇。因此,谚语为纲,教活全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第一步,引导学生运用谚语准确把握战斗的形势。谚语中的“狭路相逢”是对当时形势的凝炼概括;刘邓大军向大别山挺进,先头部队到达了汝河北岸,形势如何?后面,国民党反动派集中兵力紧紧追  相似文献   

12.
1947年秋,我部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当时,段超杰同志担任我团的副政委。他平易近人,乐观开朗,工作雷厉风行,作战勇敢顽强,深受全团指战员的爱戴。1947年夏季,在歼灭羊山集守敌66师的战斗中,段超杰同志与三营营长李有才抓住战机,率先跃出工事,冲向敌军,  相似文献   

13.
《千里跃进大别山》记叙了1947年解放战争开始的第二年,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指示,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事,赞扬了刘邓大军指战员们智勇双全、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大无畏精神。课文中三次出现“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句子,把全文内容串联起来,教学时可围绕这一重点句来展开讲读训练。一、认识“狭路相逢勇者胜”提出的经过及其意义首先简介课文的时代背景,大别山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解放战争的第二年,党中央指示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根据地,从此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序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7月20日,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红色资源研究中心、中共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中共信阳市浉河区委共同主办了"大别山红色文化论坛·2015"之"红色四望山暨多维视角下的大别山抗战"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在河南省信阳市举行,来自全国党史部门、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近50篇。此次会议主题为四望山根据地暨大别山抗战,包  相似文献   

15.
<正>公元1241年冬天,整个欧洲在严寒和战争威胁之下瑟瑟发抖。这一年圣诞节刚过,蒙古军队的铁蹄就踏过了冻得严严实实的多瑙河,向西挺进,前锋已翻越东阿尔卑斯山,进入北意大利,而小股侦察分队,则穿过多瑙河谷地,逼近了维也纳。这是蒙古军队的第二次西征,15万大军,势如破竹,  相似文献   

16.
旅鼠行动     
杨红樱  恒兰 《课外生活》2013,(Z2):16-19
一支数以百万计的旅鼠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南挺进,他们遇山爬山,遇河过河,不屈不挠地勇往直前,谁也不知道他们究竟要干什么……吃过晚饭,神犬探长一边抽着大烟斗,一边听广播里的动物新闻——一支数以百万计的旅鼠大军浩浩荡荡向南方挺进。他们遇山爬山,遇河过河,不屈不挠地勇往直前,谁也不知道他们究竟要干什么,真是奇怪又可怕的"旅鼠行动"。"博士先生,"神犬探长一跃而起,"我们马上出发。"  相似文献   

17.
《千里跃进大别山》记叙了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强渡汝河的故事。教学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理解内容的重点,着重理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强渡汝河时遇到的紧急情况和先头部队是怎样杀出一条血路的。二是阅读训练重点,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概括段落大意。本课可按以下过程进行教学。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注意读准“跃”字。 2.设问:“跃进”是什么意思? 3.教师简介对大别山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刘邓大  相似文献   

18.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中原跃进大别山的军事行动,展现了非凡的哲学智慧和高超的领导艺术。他们在一系列重大的军事决策问题上既正确把握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又讲究灵活多变的策略;在工作方法上,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走群众路线;在革命战略与形势分析上,善于把握反攻与防守、主流与支流、现象与本质的辨证关系。可以说,挺进大别山的重大军事行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9.
教法一品析“狭路相逢勇者胜”“狭路相逢勇者胜”是《千里跃进大别山》这篇课文的核心。如同一首歌的主旋律回旋往复、一唱三叹一样 ,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 ,既表明了当时形势的险恶 ,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刘邓首长的指挥才能 ,更突出了我军将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昂扬斗志。因此 ,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来设计教法、学法。一、简介背景 ,切入核心。(一)老师画出当时的行军路线图 ,结合图介绍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背景 ,让学生了解大别山的战略地位和党中央决定进军大别山的重要意义 ,并且体会刘邓大军从鲁西南出发后…  相似文献   

20.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时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至今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