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从学生生命的本奥存在这一视域出发.建构课堂审美文化是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理想追求。美,以和谐的感性形式肯定和确证人的自由精神从而引起人的情感愉悦,美即自由和谐。课堂审美文化中的自由与和谐分为三种:一是学生的主体自由.集中表现为“智慧”;二是师生主体间性的互动自由,其核心在于“对话”;三是学生的个性自由.是学生返观自身时与自我镜像之间的和谐,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愉悦”。由此就演绎出了课堂审美文化内涵的三个维度和要义:智慧、对话、愉悦。  相似文献   

2.
从学生生命的本真存在这一视域出发,建构课堂审美文化是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理想追求。美,以和谐的感性形式肯定和确证人的自由精神从而引起人的情感愉悦,美即自由和谐。课堂审美文化中的自由与和谐分为三种:一是学生的主体自由,集中表现为"智慧";二是师生主体间性的互动自由,其核心在于"对话";三是学生的个性自由,是学生返观自身时与自我镜像之间的和谐,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愉悦"。由此就演绎出了课堂审美文化内涵的三个维度和要义:智慧、对话、愉悦。  相似文献   

3.
巴西教育家弗莱雷指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是对话式的,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使学生主体得到确立,要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要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要能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个性发展,要能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领和点拨,自然发展、和谐发展,对话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确,“课堂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在具体的阅读环境中,如何开展精彩而有效的对话呢?  相似文献   

4.
张速 《四川教育》2004,(8):70-72
[模式意义]   探究性阅读是学生对课文的主动阅读,是学生与课文作者的倾心交谈,是学生与学生不同阅读理解的自由交流,是学生与老师、与文化的平等对话.简而言之,探究即感悟、思考、交流、求新的过程.课堂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形成本课题中的“探究“,是指学生对课文的主动阅读,是学生与课文作者的倾心交谈,是学生与学生的自由交流,是学生与老师、与文化的平等对话;简而言之,探究即思考、求新的过程.习惯是由长期的经验或反复训练形成的一种固定的行为倾向,而课堂探究性阅读习惯就是学生在课堂阅读中自觉积累、自由感悟、自在审美、自主思考和自我更新的一种较稳定的行为倾向.我们之所以提出“课堂探究性阅读习惯“这一新概念,是想以此为切入点,把“探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落实到每一堂阅读教学中去.自觉积累、自由感悟、自在审美、自主思考和自我更新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5.
打造和谐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是目前我们共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打造和谐课堂之一——自由、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1、和谐课堂来源于和谐文化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自由、安全、和谐的课堂文化才能萌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孵化”有效的课堂生成,成为课堂生成的“滋养液”。  相似文献   

6.
崔文芳 《考试周刊》2009,(42):225-226
从2008年开始,“90后”已成为大学新生的主体。从2009年开始.金融学课堂也开始进入“90后”时代。“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思想状态,决定了金融学课堂必须是“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的。和谐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高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追求,思维对话是实现课堂和谐高效的主要途径。金融学课堂的构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师、学生、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7.
包素敏 《考试周刊》2012,(80):128-129
课堂文化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影响着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和学生智慧的发展。高中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为学生构建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和谐教学环境:构建多向互动、对话交流的课堂和谐教学文化:构建自主探究的和谐学习文化:构建基于和谐的、支持的学习评价文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全面、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意味着学生主体的回归。对话从形式上来看,即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在这些多重对话中,学生和文本这一特殊的对话活动,无疑是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是一种开启智慧、沟通心灵、闪动灵性、实现成长的不断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组处于民主、平等地位的对话主体。教师在知识储备、文化积累、社会阅历、审美趣味等方面的优越性,必然成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教师要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善于提出问题、组织讨论,成为课堂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表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使课堂充满智慧与激情,能让学生得到心灵的自由,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优美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概念,崇高则是近代美学研究的产物;优美的哲学基础是朴素的辩证法,崇高的哲学基础是机械的形而上学;优美在于审美主客体的和谐统一。是审美主体借助审美客体对自身本质力量的积极肯定与实现,崇高偏于审美主客体的冲突对立,是客体对主体的实践和人的本质力量的辨证否定以及主体精神的充分高扬;优美是内容和形式的和谐,崇高则是内容压倒形式;优美偏于感官的快适和情感的愉悦和谐,崇高是一种矛盾的混合情感,在痛感之中有快感,不自由中蕴含着自由。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承担着德育、智育、美育等多重育人任务。构建“德美一体”的语文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利用健康向上、包含丰富道德底蕴的文学作品,以及社会生活、文化中美好的事物来启发、诱导、熏陶学生对美好、高尚品德的向往和追求。把关育与德育相结合,把做人的道理蕴涵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用美引善、以美诱善,使学生产生对可贵品质的敬仰、亲近、向往的情感。教师通过创设充满审美愉悦的课堂氛围激趣引思,借助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丰富文学内涵,使学生在接受精神审美,享受审美带来的愉悦的同时,活跃思维,提升兴趣,使德育、智育、美育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这种模式既是对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有益尝试,也是对落实语文学科“文道统一”的本质的积极实践。  相似文献   

13.
课堂:让智慧点燃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的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探求未知、发现知识"的旅程,应是"享受成功、体验愉悦"的乐园,应是"超越知识、催生智慧"的沃土。  相似文献   

14.
课堂演讲是构建和谐课堂文化的重要途径。课堂演讲不仅可以使学生延伸课下阅读,而且也能够为其提供展示自己观点的文化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从而有利于和谐民主课堂文化的建构。课堂文化发生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时间里,表现在教学活动的展开的全过程。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文化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也会提高教师的教学兴趣和激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5.
对话教学是师生交互合作的教学,是学习者在不断地与他人交流、互动、沟通和合作中习得知识,实现知识建构的过程。视觉文化课程采用了集"课堂教学—论坛交互—创作协作"于一体的"三重对话教学法",注重课堂实时的师生平等交流、基于论坛的交互合作和创作协作的共同实践,有效地促进学生由个体知识建构到集体知识建构与集体智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话教学是将对话作为教学的表征和载体的一种教学活动,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启动对话的基本方式。本文从分析课堂提问在非对话状态下存在的种种问题入手,阐述了对话精神观照下课堂提问的基本特征,即师生的交互性、问题的探索性、过程的开放性和体验的愉悦性。  相似文献   

17.
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内心机能。愉快感是一种直观形式,审美愉快则是一种纯粹的形式,与客体是否存在没有关系;愉快感具有时间性,是由一种维持现在状态或进入将来状态的意识所产生的,愉快感特别是审美愉快具有一种未来指向性,是无目的的合目的的,它不与任何认识目的或概念有关,只有一种主观的形式合目的性;愉快感具有一种"意向性"结构,这使得它可以感性的意识到和谐的内心状态的发生,官能和谐是审美愉快的意向对象,两者之间有一种意向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课堂交往是指作为自由主体的师生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相互之间所达成的对话、理解和沟通,从而达到每个人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沟通,以及在对话和沟通中师生对课程教材文化的理解、筛选、培植都体现了课堂交往形式的多样性。因此,课堂交往的有效实现也必然建构在这种多样性的路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