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一年前,也就是1981年的春天,那时我正在读师范学校体育班。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初识了《学校体育》这本杂志。杂志中许多体育理论知识都是教科书中不曾有的。她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爱不释手。一年后,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我开始自费订阅《学校体育》,并向杂志社邮购了前几期,至今120期《中国学校体育》装订整齐,摆放在书橱中。二十年来家中许多书刊都被淘汰出去,唯有《中国学校体育》,我视如珍宝,不管谁借阅,我都再三叮嘱不可遗失,因为,在我成长的每个阶段,《中国学校体育》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1982年毕业后,…  相似文献   

2.
(一)我无比地关心和热爱《中国学校体育》,因为我亲眼看着她的诞生与发展。我以最诚挚的情谊,衷心地祝贺《中国学校体育》二十年华诞。一个人的成长,经过幼年、少年、到了十八岁就是成人了,成人就意味着向成熟发展。《中国学校体育》以自己坚实的步伐走过了二十年,如今她已经长大了成熟了。在这块园地里,已是硕果累累,春色满园,成为学校体育工作者十分爱戴、令全国业内人士瞩目的优秀刊物。我们要感谢为她辛勤耕耘的同志们!在我们欢庆她二十华诞的日子里,回顾她的诞生与发展,有艰辛也有欢乐。1981年,新中国已成立三十多年了,当…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校体育》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走过了 20个春夏秋冬。你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见证人。从政策到管理,从体育教学到训练竞赛,从课内到课外,从理论到实践,从教师到教研,从国内到国外,全面地记录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价值,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甚至插页、封页也用来反映学校体育的动态。   结识《学校体育》 (现《中国学校体育》 )是我上大四的下学期。在图书馆,一本金黄色封面,教师与口哨构图的杂志,映入了我的眼帘,近前一看,那是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题字的《学校体育》创刊号 !我…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校体育》2021,(9):18-20
<正>时光飞逝,岁月荏苒,《中国学校体育》(《学校体育》)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40年来《中国学校体育》伴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记录和见证了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风风雨雨,已经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不惑之年的成人。我自1983年发表第一篇文章至今,已在《中国学校体育》发表了约50篇文章。  相似文献   

5.
经历二十年风风雨雨,辛勤耕耘,艰苦奋斗,《中国学校体育》终于长大了,并日益健壮和成熟,受到学校体育界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各级教育、体育管理部门的器重。二十年来,《中国学校体育》全面、系统报导了学校体育卫生的方针、政策、法规、规划和重大活动,大量发表了体育卫生研究成果、经验总结、典型人物事迹和专家、学者、教师、科研人员、管理干部关于学校体育卫生理论与方法的撰文,广泛进行了体育卫生科普与信息沟通,对贯彻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加强体育卫生工作的科学管理,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推进卫生健康教育和体育…  相似文献   

6.
我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已三十六个春秋。在我工作期间订的报刊杂志中,《中国学校体育》订阅时间最长共19年,保存最完整共装订18本。从中获取营养也特别丰盛,应用到实际中也特别多彩。可以说《中国学校体育》使我一生受益最大,是指导我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的物质力量,是促使我终身热爱学校体育工作的精神支柱。《中国学校体育》总是及时地传播党在学校体育工作方针政策、法规,介绍各省许多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好经验、好措施,有力地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改变旧的传统观念,为学校体育工作者办实事,为体育教师劳动成果讨公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已经历了二十个年头了,二十年来,这份刊物为发展我国学校体育事业作了很大的贡献,深受广大体育教师爱戴。这份刊物,我是眼睁睁地看她成长、发展并成熟起来的。首先,她坚持办刊宗旨。无论国内外政治风云有何变化,她总是以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体育方针为己任,不失时机地把每个历史阶段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指导思想都做了广泛深入地宣讲。每年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路和工作要点都定期发布,对指导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起了正确导向作用。其次,她能针对学校体育改革中的一些重大理念上的问题,从理论…  相似文献   

8.
看着书柜里近百本《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我又一次想起了第一次看到《学校体育》时的喜悦心情。1982年8月,我从湖北省阳新师范毕业,被分配到省国营综合农场中学任教,校领导安排我教体育,于是,我这个门外汉就成了体育教师。在没教材、没器材、没场地、没同行的境况下,我终于艰难地熬过了最初的那一个学期。10月底,学校组织订报刊,我从订阅目录中无意间看见了《学校体育》,惊喜中毫不犹豫地订下了,接着好像小孩盼过年似的等着杂志的到来。1983年春开学不久,邮递员总算送来了《学校体育》,我如获至宝般…  相似文献   

9.
友情俱乐部     
<正> 《中国学校体育》增长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并帮我消除了从教之初的不良情绪。多年来,我的成长与《中国学校体育》对我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中国学校体育》永远是我的老师和朋友。  相似文献   

10.
<正>一、偶遇第一次见到《中国学校体育》是1981年,在学校的图书馆,当时刊名为《学校体育》。没想到就是那次的相遇,使我和《中国学校体育》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光阴荏苒,转眼间30年一晃而过,我也由一个朝气勃勃、意气风发的青年体育教师,成为了知天命的体育教研员。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更感谢《中国学校体育》给了我人生中学习与工作的莫大帮助。30年来阅读《中国学校体育》成了我专业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习惯,30年的杂志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校体育》已走过 20个春秋了,当我打开 1982年《学校体育》 (我从 1982年开始阅读该刊 ),那时的刊物比较单薄,而今《中国学校体育》不仅栏目与页码增多,内容也更为丰富多彩了。 20年的耕耘,她已根深叶茂、桃李芬芳,她凝结着体育工作者的心血,成为了体育教师的知心朋友。   曾记得八十年代初,我利用业余时间搜集有关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资料,编了一册《基本体操》,投寄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编辑室,不久编辑室王占春先生来函鼓励我说:“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在有生之年写点东西至关重要。”并告诉我,他已将其中一节《雨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校体育》2021,(9):13-15
<正>《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从1981年创刊,到今年整整40年了。创刊时,我刚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进入北京市东城区体委工作,《体育报》《新体育》《学校体育》(现《中国学校体育》)是案头必备的学习材料。后来我调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做编辑工作,就更加关注《学校体育》,每期细细阅读,获益良多。40年来,我读着这本杂志一路走来,与之有着太多的情缘。《中国学校体育》是我的良师益友,在他创刊4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校体育》2021,(9):15-17
<正>在《中国学校体育》创刊40周年之际,杂志社的同志约我写篇纪念的文章,我当时不假思索地应允了,心想就是再忙再累,这篇文章我也必须写——《中国学校体育》与我相伴相随了40年,在这本杂志中,不仅有我写下的百余篇文章,更有我满满的青春记忆和无尽的感动。30年前,《中国学校体育》(当时刊名还是《学校体育》)创刊10周年时,我参加了 "我与《学校体育》"的征文活动,撰写了《她引导我奔向那片田野》一文,并获得了一等奖;2010年,  相似文献   

14.
<正>口述者:原国家教委体卫艺司司长、原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研究会理事长李晋裕为学校体育发展提供历史借鉴的《学校体育史》我是1950年1月参加工作的,几乎和新中国同龄。开始我在团县委工作,1951年组织上送我报考中山大学,后来院系调整,又转入了华南师范学院体育系,从此,便与学校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一生可以说是伴随着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在60多年的岁月里,我也见证了学校体育是如何发展、进步走进新时代的。古人有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这一点来说,我感到要谈新中国成立的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学校体育,就必须从编撰《学校体育史》说起。  相似文献   

15.
痴情不改     
我原本是一名体育教师,二十年前的一天,领导找我谈话,准备调我到《中国学校体育》(原为《学校体育》杂志)去当编辑,问我有什么意见没有?我说如果是征求我的意见,不去,如果是组织决定,服从。领导觉得我说话很实在,也就不拐弯抹角了,说是组织上已经研究过了,杂志正在筹办之中,急需要人,决定调我去。如果我确是舍不得自己的专业,调去后还可以兼点课。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我原以为自己是学体育的,科班出身,上大学时还当过学生会的宣传部长,毕业后,搞过教学管理,当过教师,编过教材,如今让我当编辑,不就是改改稿嘛,小菜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校体育》2021,(10):9-10
<正>我参加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已逾二十载,其间经历颇多,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感受颇深,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除了自身努力外,还需要良师引领、益友相伴。一路走来,《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是我专业发展中的良师益友。一、启蒙教学新思想,专业发展指方向青年教师要想在专业上寻求发展,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有方向正确的引领,《中国学校体育》正是我专业发展进步的“引路人”。2003年7月,我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毕业,  相似文献   

17.
<正>"1、3、20"三个简单数字,却包含了我写作经历中的辛酸和快乐,也饱含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对一线体育教师的呵护和关怀,并让我与《中国学校体育》结下不解之缘。一、"1",让我重燃了激情一直心仪《中国学校体育》这份杂志,尤  相似文献   

18.
<正> 我是一名只有初中毕业学历、且未受过体育专业正规训练的体育工作者.曾先后在小学、初中、高中担任过体育教师,现在湖南省衡阳县体委工作. 二十余年来,我边学边干,边干边学.自1981年9月起,《学校体育》杂志便成了我自学的教科书、工作中的良师益友.十年来,无论是工作单位的调动,还是工作内容的更换,我都一直坚持自费订阅。《学校体育》已经出版(止1991年第3期)59期了,共刊登了三千多篇文章,我是篇篇必读.有的文章真叫我爱不释手,反复阅读不下十遍。同时,我还作了数万字的阅读笔记,并编辑了《学校体育目录索引》。十年间,在《学校体育》这位  相似文献   

19.
一年前,刚刚步入大学的我,从爸爸手中得到了《中国体育》,并被贵刊里详实的内容、独到的视角、风趣深邃的文字吸引,伴随我走过在体育大学里一年的求学之路,成为了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光阴荏苒,时间飞逝,2003年已经伴随着富足与喜庆悄然而至,我代表《体育教学》编辑部全体同仁,向辛勤耕耘在学校体育园地的全体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向支持关心《体育教学》杂志成长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中教学有方,治学有道,开拓创新,事业有成。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世纪的一次盛会,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如报告中所说,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