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应受到家长、学校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对儿童的高要求、父母对子女的高期望、升学的压力、离婚家庭的增多、父母的分居或冲突及独生子女问题等,都使小学生出现心理困扰问题。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发展状况对其以后的发展影响很大。实践表明,当代小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尤其是焦虑问题最严重。本文重点对造成小学生焦虑问题的因素和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MHS)对巢湖学院2007级4072名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查.结果:2007级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处在全国大学生的中等偏上水平.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独生子女.不同专业、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有效措施,是做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通过对河北工业大学2012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1、6820名学生中共计699名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占总人数的10.25%;2、男生的躯体化、焦虑、抑郁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性障碍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男生;3、非独生子女的躯体化、焦虑、抑郁等10项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非独生子女;4、农村学生焦虑、抑郁、自卑等10项因子显著高于城市学生,城市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农村学生。总体上,2012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正常,但仍需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控能力很差,而网络媒体又日益发达,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就成了每位教师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5.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不可忽视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目前来看,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这一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小学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6.
1 问题提出。在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很多研究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贫困地区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为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贫困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贫困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贫困地区城区中学和农村中学,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以及不同年级、性别、户别、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何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本市8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结论:邢台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河北省大学生常模;城市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专科生;大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8.
王俊琴 《教育革新》2009,(10):19-19
现在大部分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地受到家庭、社会的宠爱,加之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使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们抽取了长春市南关区具有代表性的18所小学的170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对教师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评价、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表现和程度以及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为学校教育提供客观依据。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认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特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通过检索和筛选文献,共纳入20篇文献,使用Review Manage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Z=2.67,P0.05),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Z=2.56,P0.05),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城乡差异上不显著。不同特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非独生子女和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独生子女和贫困大学生。  相似文献   

11.
师范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注师范院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做好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通过对赣南师范学院2004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师范院校新生心理健康出现较为严重症状的因子主要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城镇和非城镇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极其明显;师范院校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非独生子女,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非城镇学生。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装甲兵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在驻豫某部队抽取132名装甲兵进行了测试,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国内军人常模和青年常模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驻豫某部队装甲兵的心理健康状况略优于国内军人常模,但显著低于青年常模;影响被试心理健康状况最主要的症状因子是强迫、人际敏感及抑郁因子;入伍时间长短与士兵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相关;城市兵源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农村兵源;独生子女兵源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非独生子女兵源。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提供依据,通过采用CCSMHS对5044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大学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常模;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农村生源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镇生源学生;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差异,这说明目前该校本科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但要关注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不同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警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性别、独生子女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986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在性别方面,女生的一类人数所占比例高于男生: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时,独生子女的一类人数所占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结论:在警校大学新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5.
用SCL-90(即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新兵入伍两周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在入伍一个月后进行了抽样复测。结果显示,新兵的各项因子得分都显著低于常模,说明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于以往;新兵抽样复测比初测时各因子得分有显著提升,表明入伍一个月后是心理适应的一个关口;男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兵;独生子女新兵与非独生子女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初测时农业户口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非农业户口新兵;高中生新兵在部分指标上好于大学生新兵,但复测时差异消失,表明各类新兵的适应程度基本一致。本研究的结论是:海军新兵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新兵入伍一个月后的心理适应问题及女兵的心理适应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某校2394名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女生,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好于非独生子女,应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往届学生,城市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农村学生。其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总体人数的9.15%,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偏执""抑郁""情绪波动""交往障碍"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调查一所高职院校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他们的心理特征入手,分析高职院校独生子女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及与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对独生子女学生不良心理问题提出教育建议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毛南族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521名农村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毛南族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9%,8个分量表中至少有一项呈阳性的检出率为73.7%;男生的孤独倾向显著高于女生(P<0.05),女生的恐怖倾向显著高于男生(P<0.001);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差异(P<0.05);单亲、留守、寄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显著高于双亲、非留守、非寄宿小学生(P<0.05)。  相似文献   

19.
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美华 《莆田学院学报》2003,10(4):35-37,67
采用“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对269名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分析认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总体社会支持水平、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分别与心理健康及其各因子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提高社会支持,改善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采用周步成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广西玉林某小学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发现,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2.8%,学习焦虑的检出率达到了44.68%,并且心理健康状况随年级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应该引起注意,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保障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