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选读》的研究,是一块未开垦过的新的学术园地,经过学界八年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对这些学术成果进行"学理化的"整理爬梳,可以使我们从整体上关照《〈论语〉选读》的研究现状,找到有待填补的学术空白,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新的学术起点。  相似文献   

2.
【缘起】《〈论语〉选读》是浙江省高中语文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门选修课程。《〈论语〉选读》教学,至少面临着五大困惑:第一,《论语》是经典,如何"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第二,《〈论语〉选读》教学是学术研究,还是生活还原?第三,《论语》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语录体典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论语〉选读》纳入高考内容后的教学方向,认为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文言教学思想。结合2009高考试题的导向信息,作三方面的探究:一是教师需传达出《〈论语〉选读》的平常理,二是让学生唱出《〈论语〉选读》的多彩音,三是师生今读《〈论语〉选读》的辩证性。  相似文献   

4.
选修教材《〈论语〉选读》,已走过了五年的历程,经历过多轮课堂教学实践。作为大陆第一本关于《论语》的国学教材,它充分体现了文言、文章与文化的多重结合,担负着立言与立人的双重责任。《〈论语〉选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孔子,关注国学、关注中国文化。《〈论语〉选读》是中学生的一道精神大餐,充实了学生的精神底蕴。这对语文教育来说,无疑是一件幸  相似文献   

5.
针对《〈论语〉选读》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把疏理文言字词句和疏通文意作为教学的重点,采用主导式的教学方式,使之完全等同于常规的文言文教学的这一现状,本文主要从把握《〈论语〉选读》的教学内容,注重课型安排的多样化,注重对话交流多元化等三个方面加以阐述,探讨使《〈论语〉选读》课堂靓起来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选修教科书《鲁迅作品选读》,与《〈论语〉〈孟子〉选读》《〈史记〉选读》同属文化论著研读系列,一个模块36学时,可在9至10周(半学期)内完成课程的学习与检测。  相似文献   

7.
陆琦 《文教资料》2011,(30):51-52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中,主要人物孔子的言行贯穿始终。教师应打破编者选文的逻辑顺序,立足原典,“散”而能“合”,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发现真实的孔子。这理应成为《〈论语〉〈孟子〉选读》重要的教学定位之一。  相似文献   

8.
《〈论语〉选读》是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的一本。如何教好经典?此一问,成为了萦绕在广大教师心头沉甸甸的一问。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论语〉选读》教学五法。  相似文献   

9.
课堂缘起 语文版高中选修课教材《〈论语〉选读》共有15课,每课都是教材编写者根据一定的主题组合《论语》有关章节而成.《论语》本身为语录体,课文又是打破原书的章节重新编纂,所以,《〈论语〉选读》难教,而《中庸之道》尤甚.笔者在某校试教了《中庸之道》,下面是教学过程以及与几位教师的访谈.  相似文献   

10.
语文出版社的《〈论语〉选读》(2007年第2版),从2006年11月起,作为限定选修教材全面进入了浙江省高中语文课堂,安排在高二年段学习。2018年1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新课标")[1]颁布施行,新课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语文版《〈论语〉选读》的教学,如何找到恰当位置,精准对接,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文化论著阅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化论著阅读"作了这样的说明: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论语〉选读》课堂教学也应向这个方向积极探索和努力。但是,由于《〈论语〉选读》的特殊性,学生在阅读中碰到了孔子的种种"矛盾"的思想,从而生发"困惑"。但我认为,"矛盾"和"困惑"并不影响学生对文化论著的阅读;相反,看到"矛盾"、生发"困惑"正是思维空间得以拓展、科学精神得以培养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试从教师、学生、课堂三个视角探讨《论语》教学在语文课中承担的角色以及《论语》选读的教学在语文课堂上呈现的语文味,寻找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既能体现选修内容的侧重点,又能守住语文教学之根本。一、教师视角:寻找需要"教"的契合点在实际课堂教学《〈论语〉选读》时,教师总在"文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出,《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就《〈论语〉选读》而言,语录的格式、对话的语体仅仅是古代文章格式的萌芽,而作为口语的记录,  相似文献   

14.
【设计说明】语文出版社《〈论语〉选读》选录了《论语》全书521章中的174章,按主题分编成十五课,每一课集中了《论语》中各章各节孔子有关这几方面的言论、  相似文献   

15.
《〈论语〉选读》是语文出版社“文化论著研读”系列的选修内容之一,它选录了《论语》全书521章中的174章,按主题分编成15课,每一课集中体现了《论语》中孔子有关的言论和思想。  相似文献   

16.
<正>《〈论语〉选读》作为浙江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块内容,大多数学校要用至少半个学期的时间来完成相关的教学,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孔子学说的历史光辉,也体悟到了孔子学说的现实意义。《〈论语〉选读》的教学从原先的资料匮乏,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已经逐渐走入到了资料充实,相对成熟的阶段。如何处理文本与资料的关系,如何处理孔子思想与现实的关系,笔者在此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不能把《〈论语〉选读》按一般文言文来处理一般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可以根据文本体裁和内容做不同的处理,或重人物形象的分析,或重意境情趣的  相似文献   

17.
周红阳 《教学月刊》2007,(10):37-41
在落实《课标》教学理念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选修"课程的出现对我国的中学教学而言,应该是横空出世的"新生事物"。于是内容多样的"选修"教材便应时而生,而语文出版社的《〈论语〉选读》,凭借《论语》历史悠久而非常独特的文化经典中的"经典"之深刻影响,又值当今"《论语》热""持续高温"的大背景,自然更多地赢得了师生的青睐。  相似文献   

18.
邱大存 《文教资料》2011,(14):64-66
中学《〈论语〉选读》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解读和批判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为达此目标,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咬"文"嚼"字",亲近《论语》;引导学生揣摩篇章,理解《论语》;关联作文,深入《论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论语》是国学经典,在高中开设《论语》的选修课是很有意义的。但是毋庸讳言,如今许多教师根本没有通读过《论语》,不懂《论语》是教不好《〈论语〉选读》的,最多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读《论语》,补上这一课,是教好这门选修课的最基本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教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论语〉〈孟子〉选读》时,以设问、仿写、陈述为抓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带领学生领会文本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具体做法有:在一些有争议或者看似矛盾的地方巧妙设问,激发学生联系全文去思考;引导学生借鉴《论语》的写法仿写"微博";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