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倦怠的研究主要在职业领域,近年来国外开始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倦怠,但是学习倦怠的界定与量化都还是借鉴职业倦怠的研究成果。学习领域里的倦怠与职业领域里的倦怠有本质的差别,因此研究学习倦怠,特别是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不仅要考虑影响倦怠的一般因素,更要考虑到大学生人群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倦怠解析   总被引:138,自引:0,他引:138  
自从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便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拟以教师职业倦怠为主题,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影响,产生的根源及缓解的对策,以期为了解并解决我国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3.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o determine whether burnout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orea differs on selected demographic variables, (2)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rnout and negative mood regulation expectancies, as an internal variable, and social support, as an external variable, and (3) to examine the relative effects of these two variables on burnout. As regards burnout differences according to grades under their charge, upper-grade teachers reported experiencing a greater degree of burnout than lower-grade teachers. In particular,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depersonaliz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burnout, social support, and negative mood regulation expectancies,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in general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ed degree of burnout, while negative mood regulation expectancies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burnout. Furthermore, negative mood regulation expectancies, as an internal variable, affected burnout more than social support, as an external variable.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burnout can be alleviated by controlling negative mood regulation expectancies, and therefore, intervention efforts, such as counsel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or training programs designed to enhance teachers’ negative mood regulation expectancies, could benefit teachers in reducing their burnout.  相似文献   

4.
西方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述评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许多学者就开始对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进行研究,至今已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文章主要对西方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较为关注的几方面问题,即职业倦怠概念的界定、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对策方面进行了评述,以期为我国的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采用工作倦怠问卷(BM)对地方高校教师进行调查,初步考察大学教师的工作倦怠检出率,结果发现:倦怠整体基本呈正态分布,工龄变量在动机丧失因素上呈显著差异;倦怠三因素耗竭、士气消沉、动机丧失的检出率分别为27.94%、23.53%、32.35%;倦怠综合评价结果为:零倦怠占16.1%,轻度倦怠占63.23%,中度倦怠占19.1%,高度倦怠占1.47%。  相似文献   

6.
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倦怠的研究主要在于职业领域里,而近年来国外开始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倦怠,但是学生的学习倦怠的界定与量化都还是借鉴职业倦怠的研究成果。学习领域里的倦怠与职业领域里的倦怠有本质的差别,通过修改职业倦怠的部分条目然后将之用于调查学生的学习倦怠尚欠妥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描述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探索有效降低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对策。方法:采用测量法,对四川省182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现状进行测量分析,并系统考察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特点及对策。结果: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与参照值相比情况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个人成就感和认知枯竭两个维度上;职业心理枯竭的个人成就感维度在所教年级因素上存在差异;职业心理枯竭的情绪衰竭、去人性化、认知枯竭三个维度在有无辞职想法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职业心理枯竭的个人成就感维度在是否担任班主任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状况较为严重,同时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还具有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心理枯竭状况普遍存在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亟待社会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与职业枯竭的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是职业枯竭的高发人群,探究高中阶段教师职业枯竭的现状与内在作用机制,进而研究应对方法,对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有重要意义。我们对29所高中阶段学校763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建构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和职业枯竭的结构方程模型,发现教学效能主要以应对效能为中介作用于职业枯竭,同时直接作用于职业枯竭中的非人性化因子;应对效能区别于教学效能,直接作用于职业枯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和应对效能,有利于修正教师的职业枯竭。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教学效果。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德州学院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证明学习倦怠与学习自主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提出了三种通过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从而改善学生学习倦怠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分别从职业倦怠的定义、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取向等方面介绍了国外研究者对职业倦怠的研究情况,对国内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成因、干预措施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综述了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在我国,职业倦怠已经成为教师行为失范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福建省的幼儿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查研究福建省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并不十分严重,但已经普遍存在,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多发群体这一推理一致;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虽不严重,但情绪衰竭较严重;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个上下波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文章借鉴国外有关职业倦怠理论和测量工具,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研究了目前乌鲁木齐地区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被调查的英语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但程度并不十分严重。个人、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预防和缓解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学习倦怠量表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13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处于较低的水平,学习压力对学习倦怠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自责对学习倦怠的解释量最大,生活事件不仅直接作用于学习倦怠,同时还通过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产生影响,模型拟合度较好。研究还就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倦怠提出了对策,如应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对中学生应对方式的训练等。  相似文献   

14.
职业倦怠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职业倦怠是近年来西方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在简要回顾职业倦怠概念的基础上,系统阐述近年来有关职业倦怠形成的机制理论,全面梳理现阶段职业倦怠的实证测量及干预研究,深入分析了目前职业倦怠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并对职业倦怠的未来发展态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考察高校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两者间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提供依据。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问卷和职业倦怠量表对525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和工作家庭冲突上存在显著差异,职业倦怠总分与工作家庭冲突各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家庭冲突对职业倦怠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工作家庭冲突是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探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问卷,对913名初中和小学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存在显著正相关,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教师的职业压力越大,职业倦怠越严重,不同来源的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了解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现状,探讨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通过对520名被试者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1)总倦怠及其各维度的项目均分接近中数,去个性化得分最高;(2)学习倦怠水平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男女学生的学习倦怠基本持平;(3)城镇学生与乡村学生的学习倦怠也基本持平;(4)对口单招学生和统招学生在总维度、情绪倦怠与成就感差异不显著,但在去个性化有显著差异。高职学生学习倦怠问题不容忽视,应采取相应对策,改善学生学习倦怠状况。  相似文献   

18.
图书管理工作中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失去工作兴趣,找不到自身的价值,出现职业倦怠。改变职业倦怠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升工作人员素质。文章简要分析了职业倦怠,对图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进行分析,探讨了图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天津市4所高职院校456名学生进行了学习倦怠调查,分析了天津市高职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市高职生学习倦怠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男生在行为不当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学习倦怠各维度及总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大二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最高,大一学生学习倦怠程度最低,呈极其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全面二孩政策下儿科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方法:对鲁北地区8所二甲以上医院125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探讨其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措施。结果:儿科护士工作倦怠评分为153.31±15.24分,其职业倦怠的生理、心理症状等与年龄相关。结论:儿科护士的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应从儿科护士的心理干预、教育培训、社会支持等方面进行改善,提高儿科护士抵御职业倦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