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觉得你学习好,就把自己当成‘夜郎’了.夜郎自大,谁佩服你?”这是笔者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其实,“夜郎”是“国”不是“人”,这句话中,错把“国”当成“人”了. “夜郎自大”是个成语.汉代班固的《汉书·西南夷传》:“滇王与汉使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相似文献   

2.
闲暇之时偶读《汉书西南夷传》,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夜郎自大”这个成语。 夜郎,战国至汉时南方的一个小国,疆域包括今贵州西北部、云南东北及川渝南部的部分地区。公元前2世纪,西南地区的交通自是极不方便,故夜郎仅在汉初时与邻近的巴、蜀和南越有一定的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闻爱好者》2011,(1):116-116
一、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园区中各国展馆千姿百态.“美轮美奂”便成了媒体描写这些展馆的常用词.但常常错写成“美仑美奂”或“关伦美奂”。这一成语形容的是建筑物的高大美观,其中的“轮”含义为“高大”,写成“仑”或“伦”.都是别字。  相似文献   

4.
王威 《大观周刊》2011,(5):58-58,55
“夜郎自大”一词,世人皆知。然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对有关夜郎的诸多问题仍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对夜郎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夜郎历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地理学、文献学等视角出发,对夜郎首邑的地望做一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弃甲曳兵 其中的“曳”有时被读成yì(义),也有时被写成“弋”,这都错了。“弋”读yì,表示用带有绳子的箭射鸟,而这个成语不表示这种意思。“曳”读yè(夜),表示拉着、拖着。成语形容败兵丢盔卸甲,拖着兵器逃跑的样子。…….  相似文献   

6.
弃甲曳兵其中的“曳”有时被读成yì(义),也有时被写成“弋”,这都错了。“弋”读yì,表示用带有绳子的箭射鸟,而这个成语不表示这种意思。“曳”读yè(夜),表示拉着、拖着。成语形容败兵丢盔卸甲,拖着兵器逃跑的样子。气势汹汹有人认为这个成语是形容人发怒时凶狠的样子,就想当然地写成了“气势凶凶”,结果错了。可以说“凶狠的气势”,但不能说“气势凶狠”,更不能说“气势凶凶”,“凶”字不能叠用。“汹汹”是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含贬义。形容人或动物发怒时凶狠的势头,写“气势汹汹”才对。气喘吁吁“吁吁”和“嘘嘘”…  相似文献   

7.
(二)成语的误写。 成语的误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写了错字,一种是写了别字。 写错字的主要原因是对成语中的某个字的形体辨认不清,或多笔少画,或误写偏旁。例如:将“丧心病狂”中的“丧”写成“(?)”,将“一尘不染”中的“染”写成“(?)”,将“黄粱美梦”中的“粱”写成“(?)”,将“中流砥柱”中的“砥”写成“(石氏)”,将“水滴石穿”中的“滴”写成“(氵商)”。再如,将“气焰嚣张”中的“焰”写成“熖”,将“死有余辜”中的“辜”写成“(?)”,将“曲突徙薪”中的“徙”写成“(彳步)”,将“秣马厉兵”中的“秣”写成“(禾未)”将“肆无忌惮”中的“忌”写成“(巳心)”  相似文献   

8.
翻阅报纸,常常发现有人将成语“蝇营狗苟”写成“营营苟苟”或“蝇蝇苟苟”。 比如说吧:“它使一些人营营苟苟,使一些人盲目放纵。”(《中华老年报》1995.11.30第3版) “所谓文人,是那些充满流浪意识的人,是那些不愿把有限生命托付给蝇蝇苟苟、无穷纷争的人。”(《保定市报经济扩大版》1995.7.6第4版) 如此常用的成语,为什么竟被误写得一塌糊涂呢?我想大概是因为谐音之故吧。循音写来,至于字形、字义以及成语  相似文献   

9.
杨顺锋 《档案时空》2003,(10):26-27
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这几年来,新晃侗族自治县档案局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开展服务,展示了兰台人的价值和风采。———围绕夜郎文化的开发提供档案服务。“夜郎自大”一词尽人皆知,新晃地属大湘西,也是传说中夜郎古国的属地,史书记载新晃曾两次设立夜郎县,悠远的历史、古朴的民风、美丽的自然风光,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卷。这种独特的资源经过包装开发,完全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2002年新晃县第九次党代会确定,利用新晃特有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开发古夜郎文化,打造夜郎文化国际品牌,实施旅游兴县…  相似文献   

10.
近日处理稿件发现,“源远流长”在一些稿件中被错写成“渊源流长”。“源远流长”是个成语,成语是不能随意改动的,因为成语是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强调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但在实际写稿中却又常常难以做到。综观今天的各家新闻媒体,时常会发现稿件中的不实之词、“过头话”,这非但不能增加稿件的份量,反而会令人生厌,降低了新闻媒体的可信度。一是夜郎自大,井蛙之见,不知外面天高。有的人动辄在自己的稿件中冠以“第一个”、“首家”、“最早”、“最大”之类的殊  相似文献   

12.
《孟子》上說:“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这是成语“夜以继日”的来源,意思是说白天功夫不够用,夜晚接着干。現在报紙上有些文章常常把这一成语写成“日以继夜”,很多人在口头上也这样說,这是不对的。汉語里四字成語是固定詞組,一般不随便改动;少数可以更动詞序或改換其中个別的字的,也須“約定俗成”。把“夜以继日”顛倒过来,說成“日以继夜”,就不妥当,因为“日以继夜”和“日夜”、“日日夜夜”的意思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新闻爱好者》2011,(2):116
一、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园区中各国展馆千姿百态,"美轮美奂"便成了媒体描写这些展馆的常用词,但常常错写成"美仑美奂"或"美伦美奂"。这一成语形容的是建筑物的高大美观,其中的"轮"含义为"高大",写成"仑"或"伦",都是别字。  相似文献   

14.
在报刊文章中,常常见到一些方言土语,这些方言土语,不仅使文章活泼,而且使读者感到亲切。然而,也常常发现一些方言土语里错别字颇多。比如:把东北方言“埋汰”写成“埋态”;把北方方言“较真”写成“叫真”,把“捣鼓”写成“捣咕”;把南方方言“不搭界”写成“不搭架”;还有的把“老实巴交”写成“老实巴脚”,“捞外快”写成“捞外块”等等。  相似文献   

15.
《夜郎法规》规定:凡小孩夜哭者,均被处以挖眼处死的刑罚。人们以哭夜郎来对自己小孩夜哭进行心理威慑,正是哭夜郎这一荒唐而残酷法令在民间投下的一道心理阴影。  相似文献   

16.
《夜郎法规》规定:凡小孩夜哭者,均被处以挖眼处死的刑罚。人们以"哭夜郎"来对自己小孩夜哭进行心理威慑,正是哭夜郎这一荒唐而残酷法令在民间投下的一道心理阴影。  相似文献   

17.
报纸是极其重要的宣传工具和人民生活的教科书。防止报纸出现差错是办好报纸的一件大事。出了差错就会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结合巴音郭楞报办报的实际情况,浅谈报纸各种差错的误区、产生原因及防止办法,抛砖引玉,期望报界同仁交流这方面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把党报办好。 报纸差错的主要类型 根据地州级党报的实践,经常容易出现的差错主要有以下几种(绝大多数出报前已及时纠正,个别的已见报): 一、错别字、语句不通、用词不当。比如“即使”写成“既使”。用错成语的现象也较普遍,如“怨天尤人”写成“怨天忧人”、“名不副实”写成“名不符实”。  相似文献   

18.
我翻开报纸,常常看到“最近”和“前不久”之类的词句。我感到奇怪:为什么作者不能把“最近”和“前不久”,实实在在地写成某月某日呢?“最近”,“前不久”虽有“妙”用,能够蒙混一下,但有时也会给自身带来一点麻烦的。  相似文献   

19.
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定型化的固定短语或短句,结构的“定型性”是其基本特点之一。所谓“定型”,是指其字数、词序都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或曰“规范面目”。如果将“三长两短”写成“两短三长”,意义虽然也通,语言形式(词序)却变了;如果把“丰衣足食”说成“丰衣饱食”,别人也能听懂,但却变成了一副不规范的“面目”。假若说上述两种情况还勉强“说得过去”的话,那么,任意掐掉成语中的某个关键字的作法,则是绝对不可容忍的。 笔者曾在一家地方报纸上读过一篇题为《点睛传神引入胜》的文章,内容是谈一个获奖好标题的制作体会,言简意赅,析理精当,让人获益颇多。但是,该文在题目及正文中两次出现的“引入胜”,却是直接违反成语的“定型性”原则的。众所周知,成语“引人入胜”的意思是引人进入一种佳境,如今掐去一个“人”字,就既不规范,更令人费解了。 生造成语也会破坏成语的“定型性”。在一家省级刊物上,笔者看到一篇论文中有这么个句子:“固然,其  相似文献   

20.
成语的特定含义和结构形式,是用特定的词及词与词之间特定的组合方式表示出来的;书面上,则是用词的书写符号——汉字表示的。如;“声情并茂”这个成语,书面上就是“声”、“情”、“并”、“茂”这四个汉字来表示的。汉字是一种有形(形体)、有音(读音)、有义(意义)的文字,因此,如果改变了成语的用字,那就往住会改变成语的意义,有的还会错误地改变成语的意义,或使成语意义不通,同时,还会错变成语的结构形式;这就是成语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