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些记者和通讯员在写稿时,常常将“截止”和“截至”混淆使用,把“×月×日截止”写成“×月×日截至”,或把“截至×月×日”写成“截止×月×日”。因此,“截止”与“截至”误用的例子时常见诸报纸杂志。其实,“截止”与“截至”意义相近而用法却不同。“截止”由意义相近的“截”和“止”复合而成动词“截止”,表示“停止”的意思,它们后面不能也不需要再跟具体时间作补充成分。而在“截至”一词中,  相似文献   

2.
在通讯报道中,确当地运用地方语言能够增加人物的形象性,能够使描写生动活泼,富有地方色彩。但是必须防止滥用的现象。我在江西工作,读到江西的几张地方报纸,感到其中有些方言用得不妥当。照理说,既然写的是江西人,那就应该运用江西的方言,可是这里常常见到的却是一些北方的土语,例如“干啥”“甭这么的”“孬种”“田里活忙”“啥样的”等等。  相似文献   

3.
“启事”与“启示”,音同字不同,含义也不一样,但因为是音同,所以报刊上常常有人用错,“启事”:把某件要告诉别人的事情,写成文字贴在墙上或登在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新闻界在典型宣传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有的把典型写成“高大全”式的人物,使受众感到不可亲、不可学。因此  相似文献   

5.
翻阅报纸,常常发现有人将成语“蝇营狗苟”写成“营营苟苟”或“蝇蝇苟苟”。 比如说吧:“它使一些人营营苟苟,使一些人盲目放纵。”(《中华老年报》1995.11.30第3版) “所谓文人,是那些充满流浪意识的人,是那些不愿把有限生命托付给蝇蝇苟苟、无穷纷争的人。”(《保定市报经济扩大版》1995.7.6第4版) 如此常用的成语,为什么竟被误写得一塌糊涂呢?我想大概是因为谐音之故吧。循音写来,至于字形、字义以及成语  相似文献   

6.
在有些报刊文章的病句中,属复句类的,要数转折不当最甚。现分述如下。一、并非转折关系而误用转折词语。此类语病大多是受了口语中滥用“但是”的影响。如: ① (英国伯里市因火灾,琼斯一家)只有五人逃出火海,但琼斯的五十岁儿子彼得脸部和手部严重烧伤,在伯里总医院急救,情况恶劣。“只有五人逃出”跟彼得“严重烧伤”“情况恶劣”之间并无转折关系,这里的转折词“但”应删去。②文艺作品和广播电视、话剧、电影对语言的纯洁(?)健康作用很大。我们要尽量少用方言土语,以利于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但如真正需要使用一些方言土语,也要注意用得得当.这段话共三个句子。第二句话说明要尽量“少用”方言土语,第三句话补充说明真正需用一些方言土语时的注意事项。两者并无转折关系,第三句,开头的“但”字应删去。  相似文献   

7.
《孟子》上說:“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这是成语“夜以继日”的来源,意思是说白天功夫不够用,夜晚接着干。現在报紙上有些文章常常把这一成语写成“日以继夜”,很多人在口头上也这样說,这是不对的。汉語里四字成語是固定詞組,一般不随便改动;少数可以更动詞序或改換其中个別的字的,也須“約定俗成”。把“夜以继日”顛倒过来,說成“日以继夜”,就不妥当,因为“日以继夜”和“日夜”、“日日夜夜”的意思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常常会发现一些写错的成语。主要是作者对该成语的出处和意义不甚了了。现举例如下: 夜郎自大常常会误写成“夜狼自大”。其实“夜郎”是古代一个小国名。《汉书·西南夷传》记载,汉朝的使者到了夜郎,夜郎的国王就问,汉同夜郎相比,谁大。拿小得可怜的夜郎来和疆域辽阔的汉比较,显得十分无知而且妄自尊大。所以成语夜郎自大不能写成“夜狼自大”。  相似文献   

9.
蓝·篮·兰     
报刊上常常见到“兰球”、“兰天”等不规范的写法。这主要是对“蓝、篮、兰”三字的用法搞不清,误“篮、蓝”可以简化为“兰”。“蓝”是颜色的一种。“兰”是“蘭”的简化字,是“兰花”的“兰”。“蓝蓝的天”中的“蓝”,“青出于蓝胜于蓝”中的“蓝”都是指颜色,应该用“蓝”,而不能用“兰”。把“篮球”写成“兰球”,把“菜篮子”写成“菜兰子”,这是把“兰”错当成“篮”的简化字。因此,必须弄清“蓝、篮、兰”三字的各自用法。  相似文献   

10.
古人说的“辞章”或者“词章”,就是文章;“辞章之学”,就是文章之学。“文”“辞”“文辞”“文章”“辞章”,这些字眼,古人常常交互使用。在古人的笔下,这几个字眼有时候有些区别,此如用“文”或者“文章”指写成的作品,用“辞”“文辞”或者“辞章”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也有时候没有区别,既用它们指作品,也用它们指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11.
人名关天     
俗话说:“人命关天”。我说:在报刊上是“人名关天”。就是说,千万不要把人家的尊姓大名搞错。不管是无名之辈还是著名人物,把人家的名字搞错了,影响很不好。 但是,在报刊上,把姓名搞错,特别是把名人的姓名搞错的纰漏,却屡见不鲜。 如贵刊今年第5期,把著名科学家童第周,写成了“童弟周”。又如四川有一家大报,在大字标题中,就把陶行知写成了“陶行之”,把曹荻秋写成了“曹获秋”,把李嘉诚写成了“李嘉成”;把历史人物三国周郎周公瑾写成了“周公谨”;把“小人物”的姓名搞错,更是家常便饭。在其他报刊,“更正”出现最多的,也  相似文献   

12.
“千金难买回头看,文章不厌反复改”。文章成型之后,作者有时自感不尽如意,想修改又往往力不从心;有时自我感觉良好,可一旦请人过目,又常常毛病成串。我写稿之初,羞于让人“挑刺”用手捂着往外投送,曾多次使有一定采用价值的稿件,由于写作上的原因而“泥牛入海”。经过多次教训之后,我才纠正了“丑媳妇怕见公婆”的毛病,稿件写成之后,总是多方征求意见,从而开阔思路,不断长进,有效地提高了稿件采用率。  相似文献   

13.
一篇文章能否吸引人,与遣词造句关系密切。语言苍白无力,索然无味,读者自然扫兴;语言落地铮铮,有滋有味,不仅能给文章增色,还能吸引读者。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六号《河南农民报》一版刊登的《“活诸葛”失算》,便是一章妙语横生的好通讯。文中的方言土语、歇后语等,象一串串珍珠,把文章打扮得“珠光宝气”。你看:  相似文献   

14.
缩略语即略语、简称,一般用于名词的简缩。在医学著作中,为使正文更加严谨,很少使用缩略语;而在某些图表中,为了使图表简练易于阅读,有时使用缩略语,但大多在图表说明中注明其全称,使读者一目了然,正确理解缩略语的内容。笔者在编辑工作中发现有些作者著书时在缩略语的使用上存在下面两种问题:1.所使用的中文缩略语不规范:例如,在描述肺毛细血管楔入压时,只简单地写成“肺毛压”;在讲述肺加压通气时,写成“充肺”;将肺毛细血管床血量写成“肺毛床”;将甲状腺功能减退写成“甲减”;将冠状造影写成“冠造”。笔者带着这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汉语普通话的推广普及,方言的传播空间变得越来越小,传播机会越来越少,一些极有地方特色生动形象的方言土语,渐渐在消失.现如今,文学作品受到主流语言的影响后,对方言的使用也变得非常谨慎.事实上,方言不仅有着丰富的特色地域和感染力,还承载着当地独特的文化.方言所拥有的地域认同和文化负载是别的语言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翻阅了一些报纸,发现不少新闻用词用语不准确。归纳起来,常见有以下几种:一是用词不讲分寸,突出的表现在夸大其词。有的人爱用“最”、“极”等一类副词,把“较好”写成“最好”,“较大”写成“极大”。例如,一篇文章在报道某钻井队对职工工资、奖金进行了一点初步改革后,就声称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我们知道,“极大”是到了顶的意  相似文献   

17.
有些记者、通讯员爱写随意编造的简化字。例如: “潘”、“泮”,本来是两个不同的字。有的同志把“潘天寿”、“潘汉年”的“潘”写成“泮”。如果是编辑、校对熟悉的人名,他们当然可以改正,如果是不熟悉的人名、地名就很容易造成差错。“塘”字写成“圹”。圹是塘的简化,墓穴、旷野的意思。凡半边用“廣”的都简成“广”,但“唐”字不简。可是,有些同志以为“唐”也简化了,把“塘”写成“圹”;如果这样简化,“搪瓷厂”就会成为“扩瓷厂”,岂不造  相似文献   

18.
我翻开报纸,常常看到“最近”和“前不久”之类的词句。我感到奇怪:为什么作者不能把“最近”和“前不久”,实实在在地写成某月某日呢?“最近”,“前不久”虽有“妙”用,能够蒙混一下,但有时也会给自身带来一点麻烦的。  相似文献   

19.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那些健将们喜作高论,不太在乎逻辑的连贯性和史实的准确性。这说明他们常常溺于自己的主观世界,而这又能部分解释他们中许多人何以具有精神分析学上所说的那种“自大狂的倾向”。这些品质足以使他们成为一个革命者,但不足以成为一个历史家,尤其是他们本人作为一个演员活动于其中的当代史的历史家,因为他们的“我”太多,大有可能把自己的白日梦写成一段似乎真实发生过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论如析薪,贵在破理”。写论文,如同劈木柴一般,要把道理破开来讲。我们不是常说写评论要注重分析吗?也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把评论的对象作透彻的分析,才能使主题思想得到发挥。举例来说吧。4月30日,《新华日报》发表一篇评论文章,题为《办实事贵在尽心竭力》。这虽然是个好题目,但如果不善于分析,很可能写成一般化的文章。比如:“什么是尽心竭力呢?”“就是一心一意,竭尽全力”,“就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回答当然不错,但是作为评论文章来说还不能算达到合格的要求。因为这样论证,主要停留在字面上,没有把道理化开。《新华日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