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报刊文章中,常常见到一些方言土语,这些方言土语,不仅使文章活泼,而且使读者感到亲切。然而,也常常发现一些方言土语里错别字颇多。比如:把东北方言“埋汰”写成“埋态”;把北方方言“较真”写成“叫真”,把“捣鼓”写成“捣咕”;把南方方言“不搭界”写成“不搭架”;还有的把“老实巴交”写成“老实巴脚”,“捞外快”写成“捞外块”等等。  相似文献   

2.
一些记者和通讯员在写稿时,常常将“截止”和“截至”混淆使用,把“×月×日截止”写成“×月×日截至”,或把“截至×月×日”写成“截止×月×日”。因此,“截止”与“截至”误用的例子时常见诸报纸杂志。其实,“截止”与“截至”意义相近而用法却不同。“截止”由意义相近的“截”和“止”复合而成动词“截止”,表示“停止”的意思,它们后面不能也不需要再跟具体时间作补充成分。而在“截至”一词中,  相似文献   

3.
怎样用毛笔画粗线条绘制图表时,往往为画些较粗的线条犯难,现介绍用柔软的毛笔画粗线条的方法:1.选用稍大一点的毛笔,一次能沾上较多的墨水;2.将一支削好的铅笔或筷子并排绑在毛笔上,使毛笔尖凸出铅笔尖(筷子)一段距离。毛笔尖凸出多一些可画粗线,凸出少些可...  相似文献   

4.
上海一家大报不久前在一篇题为“假冒军车遭遇红灯”报道中说道 :“加快法制建设……使其成为打击假冒军车工作的‘杀手锏’” ;过了两天 ,这家报纸在一篇新闻中 ,“杀手锏”又写成了“撒手锏”。无独有偶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打出字幕中 ,“杀手锏”又赫然在目。这些年 ,阅报刊时 ,只要留意 ,常常会有“杀手锏”出现。这也许是由于“撒手锏”原用于厮杀时 ,才使许多人误写成了“杀手锏”。其实 ,汉语中并没有“杀手锏”这一词语 ,有的仅是“撒手锏”。撒手 ,意思为“放开手”。《现代汉语词典》“撒手锏”释义为 :旧小说中指厮杀时…  相似文献   

5.
略谈缩略语     
在编辑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如何处理新出现的缩略语的问题。缩略语又叫“略语”或“简称”,是各种语言中都有的现象。当然,由于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如汉语是用方块汉字来表达的,与使用拼音文字的语言在缩略方式上就有所不同。缩略语的产生,是语言经济的需要。随着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的发展,缩略语是层出不穷的。从缩略语的发展过程看,它们的消长存亡一般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一部分经过了“约定俗  相似文献   

6.
我在检查小孩的作业时,不断发现一些错别字。当向他指出时,孩子还满有理地说:“电视上就是这样写的。”我细细一想,确有其事。例如:电视广告、节目预告等都有错别字发生。我和一些教师谈起此事,他们也有同感。如将“音乐舞蹈”写成“音乐舞(足刀)”;行人要走横道线的“道”字,写成“(辶刀)”字;球场休息的“场”字,写成“?”等等。电视在我国已走向普及,家庭对电视的接触日益增多,而小孩又十分敏感,模仿力强,  相似文献   

7.
感言稿费单     
当了20多年的专业通讯员和自由撰稿人,收到稿费单数以千计。留心稿费单,我感慨颇多,归纳如下:请多写几个字在有些报刊寄来的稿费单上,“汇款人名址”栏里一片空白,既无报刊名称,又无报刊地址,唯有一行由6个阿拉伯数字组成的邮政编码。究竟是哪家报刊寄来的稿费呢?作者不得而知。别把作者的姓名写错了我的姓名,出错率最高的是“昌“”方”二字。比如:常将“昌”写成“吕”“冒”“晶”;将“方”写成“芳”“云”“元”等。笔者自忖,出现这些错字的原因,除了笔误外,大多是因填写稿费单时字迹潦草所致。据此,敬请报刊的财会人员填单时细心点,并…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近年出版的报刊、图书中发现,一些汉字使用时不统一,造成了混乱。为此,笔者特向语文出版社有关同志请教,现将他们的回信摘要整理如下,供诸位同行参考。1、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委在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指出:“叠”、“覆”、“像”、”呷”不再作为“  相似文献   

9.
(二)成语的误写。 成语的误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写了错字,一种是写了别字。 写错字的主要原因是对成语中的某个字的形体辨认不清,或多笔少画,或误写偏旁。例如:将“丧心病狂”中的“丧”写成“(?)”,将“一尘不染”中的“染”写成“(?)”,将“黄粱美梦”中的“粱”写成“(?)”,将“中流砥柱”中的“砥”写成“(石氏)”,将“水滴石穿”中的“滴”写成“(氵商)”。再如,将“气焰嚣张”中的“焰”写成“熖”,将“死有余辜”中的“辜”写成“(?)”,将“曲突徙薪”中的“徙”写成“(彳步)”,将“秣马厉兵”中的“秣”写成“(禾未)”将“肆无忌惮”中的“忌”写成“(巳心)”  相似文献   

10.
有的人会将“基围虾”误写成“基尾虾”,个别的也有误写成“鸡尾虾”的。笔者认为,人们之所以将“基围虾”写错,大多是不知道“基围虾”这个名字的由来。据笔者了解,“基围虾”的学名叫“刀额新对虾”,是我国对虾科57种虾中的一种。关于它的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这种虾产于我国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的基围内而得名的。“基围”是香港方言,指的是人工建造的堤坝。“基围”内是潮间带沼泽地,可用来种植水稻。“潮间带”是海岸带的一部分,高潮时没在水下,低潮时露出水面。米埔共有24个基围,当年是基围虾的上佳养殖场。基围虾的生活特点,决定了它适合…  相似文献   

11.
我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发现 ,熨烫衣服的电熨斗可以解决图书馆的某些“疑难杂症” ,并能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现介绍电熨斗的四种妙用。1 用于粘贴书标 ,可提高书标的粘合度书标的脱落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最感头疼的事。曾有同仁介绍采用钢笔笔套等金属器件将书脊刮毛再贴 ,或将压膜封皮的膜去掉再贴等方法 ,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以下不足 :(1)刮毛或去掉压膜的区域不好把握。通常不该刮毛的地方刮毛了 ,而该刮毛的地方却丝纹未动 ;此外 ,如果刮去的压膜区域小于书标则达不到效果 ,反之又影响书脊的美观。(2 )操作太繁琐。基于以上不足…  相似文献   

12.
医学期刊英文缩略语的使用与编辑加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医学期刊英文缩略语使用不规范集中体现在滥用、误用和使用不一致3个方面。根据国家标准和科技术语规范的要求,阐述英文缩略语的使用规则,并将英文缩略语划分为4种类型,讨论各种类型英文缩略语的加工技巧。阐明英文缩略语与其他缩略语使用要求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在编辑部的来稿中,发现有这么一种情况:有些实实在在的事,经作者写成稿子,就使人觉得“似真非真”;有些生动的材料写成稿子就使人觉得“淡而如水”。这里边原因很多,其中有一条原因,就是有些同志在采访中不重视记采访对象的原话。还有人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不论与工人、农民谈话,  相似文献   

14.
常听到一些新闻同行发牢骚说:“本来下功夫采写的好稿件,可到了报社却被编辑枪毙了,而认为‘不咋的’的稿件却被采用了。”那么“好稿”为啥上不了报呢?在笔者看来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事实虽过硬,然而事过境迁使稿件失去了时效性。众所周知,所谓新闻就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如果是当天或当时发生的重大的事件,那就更好了。如果你把当天发生的事情,等到事隔多日后再写成稿件寄往报社,势必事过境迁,使新闻成了“马后炮”。如1998年抗洪救灾,这在当时可谓是举世瞩目的大事,人人都比较关心。如果在当时这种情况下写…  相似文献   

15.
今年8月间,《人民日报》刊登了一条很短的新闻,标题为“张家口市公布21名干部丑闻”。新闻说,张家口市这次公布的丑闻有,原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一名副主任,伙同他人5次到皮毛厂行窃,盗走黑貂皮翻毛大衣等物。市劳动局所属的劳动就业训练中心一名副主任,私自给干部封职,在起草文件时,将本人的职务由副主任写成主任,把5个股室写成处,股长写成处主任;市人大行政科长于去年初擅自将人大帐户提供给外商一名雇员使用,为其非法经营开了方便之门,并私挪公款2万多元。等等。  相似文献   

16.
把经济新闻写成美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新闻能不能与美“汇合”呢?回答是肯定的。法国小说家福楼拜曾由衷地感到:“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从山麓分手,回头又在山顶‘汇合’。”经济新闻要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感染人”这一目标,就要求新闻记者在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经济事件和人物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写成美文。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将经济新闻写成可读、可感、可知的美文。一、红线贯串、形象生动。搞经济报道应该像搞科技等报道那样从技术性和业务性中跳出来,以人们可知、可感形象…  相似文献   

17.
人名关天     
俗话说:“人命关天”。我说:在报刊上是“人名关天”。就是说,千万不要把人家的尊姓大名搞错。不管是无名之辈还是著名人物,把人家的名字搞错了,影响很不好。 但是,在报刊上,把姓名搞错,特别是把名人的姓名搞错的纰漏,却屡见不鲜。 如贵刊今年第5期,把著名科学家童第周,写成了“童弟周”。又如四川有一家大报,在大字标题中,就把陶行知写成了“陶行之”,把曹荻秋写成了“曹获秋”,把李嘉诚写成了“李嘉成”;把历史人物三国周郎周公瑾写成了“周公谨”;把“小人物”的姓名搞错,更是家常便饭。在其他报刊,“更正”出现最多的,也  相似文献   

18.
同任 《编辑学报》2001,13(2):122-122
在目前出版的许多科技书刊的图表中,用特定的单位(包括单位1)表示量的数值时,还未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量/单位”(量除以单位)的标准化表示法,而仍采用传统的不科学因而是错误的表示法,如 “p(kPa)”或“p,kPa”等。 1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中规定: “为了区别量本身和用特定单位表示的量的数值,尤其是在图表中用特定单位表示的量的数值,可用下列两种方式之一表示: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报上读到的一篇报道中有这样一个词:8.043626万元。人们读后马上就会产生一个问题:这笔款子到底是多少钱?特别是其中最后两位数即0.000026万元,到底是多少钱?人们得动一番脑子才能“绕”过来。原来这是80436.26元。人们不禁要问:本来一个十分简单的数字,干吗要把它这样复杂化? 也许会说,这是为了排字时少占字数。有些数字使用小数点是可以起减少字数作用,如“7元2角5分”写成“7.25元”,“78000元”写成“7.8万元”而且读起来也是一目了然,意义清楚。但是,这只能在这种情况下用,而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套用。 同“80436.26元”相比,“8.043626万元”没有减少字数,而是多用了一个字,而且使本来一目了然的数字变成了使人“绕脑子”的数字。何苦来哉!  相似文献   

2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生命”又往往与数字密切相联。报纸的采编人员在数字的使用上,绝大多数的时候是做得比较好的,但也有误用的时候。笔者把多年来在审读清样、评报、评好新闻和好版面过程中,摘录的误用数字方面的例子加以归纳、整理,并略加分析,写成此文,与各位同仁商榷。一、在表示数量区间时误用(1):“今年的原油生产可望比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