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实验法对维吾尔族乐舞在新疆师范大学健美操、体育舞蹈、街舞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维吾尔族乐舞为健美操创编增添舞蹈艺术新元素,提高了学生自编操的组织编排与完成质量;在体育舞蹈课程中增加维吾尔族乐舞学习内容,提高了摩登与拉丁两大舞系学生的基本技术完成质量、音乐表现力等;在街舞课程中学习维吾尔族乐舞,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在中学开设街舞、芭拉舞选项课后,对教学效果调查表明:学生对街舞、芭拉舞有较强的兴趣,并在一段时间的街舞、芭拉舞学习后感到身心各方面素质有所提高。因为街舞、芭拉舞的动作技术特征适合与中学生学习,中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接受街舞、芭拉舞的教学,在中学进行街舞、芭拉舞的教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对象:对武汉5所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探讨普通高校开设街舞教学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结果与分析1.老师、学生对街舞的认识有72.0%的教师、33.0%的学生对街舞这项运动有一定的了解,其中男性高于女性。教师喜欢街舞这项运动的比例达67.4%,学生中也达到60.6%。不过,69.9%的教师、87.1%的学生认为街舞难学。有48.7%的老师,73.6%的学生愿意学习街舞,同时有67.4%的老师和62.3%的学生有信心学好。2.学习街舞的主要动机大学生学习街舞的主要动机排序,依次为流行、时尚,完美体形,增强体质,减肥,其他…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黑人青少年的民间舞蹈——街舞逐渐被世界各地广为流传。随着我国街舞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加入到街舞团体。这对我国的街舞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作为街舞比赛中的亮点和高潮——斗舞,是最吸引观众眼球的,也是最精彩的。本文试图通过对街舞最常识的介绍结合总结以往的比赛经验和教训,从中感悟街舞的斗舞技巧。在此作一总结,供广大街舞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荣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9):24+39-24,39
文章通过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实验干预,以探讨健身街舞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及身体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果。实验结果发现健身街舞对改善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和身体自我效能非常有效。这就为优化大学体育课程及女大学生运动健身的项目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个案访谈法、比较等方法,在湖北地区街舞活动的基础上,对学校街舞教学与公益课堂的意义与价值、内容与创新以及校园街舞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认为:公益课堂与健身服务的促进功能,有利于推动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街舞公益课堂活动作为精准帮扶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解决我国青少年体育功能、组织和活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通过街舞教学、课程辅导的形式给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青少年送去温暖,为公益课堂的精准帮扶策略和学生健康服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街舞自由、张扬的个性,深受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文章从分析高校具有开展街舞教学的条件、如何开展街舞教学、影响街舞动感美感的因素及街舞动作的训练技巧等几方面分析入手,总结了在街舞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探究我国街舞运动,在揭示发展现状的同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突出今后一段时间里推广街舞运动要在遵守经济发展规律下走商业化道路的重要意义,旨在促进这一项目发展的同时,对于我国街舞运动开展的理论研究提供相关参考。研究结论:我国街舞运动蓬勃发展,但街舞产业亦存在不少弊端和漏洞;整体发展前景比较明朗可观。建议:充分发挥高校社团的带头促进作用,进一步普及宣传这一年轻化项目;社会化大背景下,多因素交流碰撞共同推动街舞运动今后的深远发展。  相似文献   

9.
谈谈健身街舞的教学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街舞是美国街头舞的即兴舞蹈,街舞作为一种健身方式是1995年引入我国,为了达到健身的效果.有取舍地改编了原始的街舞.取潇洒舍颓废.去掉了街舞表演中的难度较大、比较危险的地面动作,不求发泄情绪,只求拥有健康。  相似文献   

10.
街舞是一项全新的体育锻炼项目,最近几年才真正在中国大陆流行起来,已经受到广大青少年人群的追捧。时尚的服装,个性的展示,随意的身体舞动使参加街舞锻炼的广大青少年身心得到更大放松。为了街舞运动在广州高校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增加学生对街舞运动锻炼的兴趣。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访问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剖析街舞运动在广州高校推广的必要性,为街舞运动的发展与推动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人才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内容之一。本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甘肃省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专业体育舞蹈教师匮乏、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场地器材欠缺、学生学习课时不足等是影响甘肃省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湖州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舞蹈课程的师资情况、开设的内容、场地设施、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论:大学生对体育舞蹈的热爱以及体育舞蹈为该群体带来的益处是较为肯定的,但在师资方面体育舞蹈专业人才相对缺乏、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场地设施有待进改善、课程开展中理论知识的灌输不够。建议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从而使大学生更大程度的从体育舞蹈学习中获益,同时为体育舞蹈更好的发展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健身街舞和篮球对女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将80名在校女大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为期12周,每周3次,每次60min的健身街舞和篮球训练,训练前后分别测定受试者皮脂厚度、肺活量和身体协调能力,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心理状态。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自尊及身体自我效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健身街舞运动对女大学生皮脂厚度、身体协调能力、除身体状况外的身体自尊各维度的指标和身体自我效能的影响均大于篮球运动。大学体育课程女生项目设置可适当增加健身街舞运动。为优化女大学生运动健身方案的制定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同辉 《精武》2012,(11):78-78,80
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新兴起的体育项目。它集娱乐、运动、艺术于一体,是文明社会里的一种高雅活动。原名国际标准准际舞,它内涵丰富,融艺术,体育,音乐,舞蹈,服饰于一体,涉及范围广,是健与美结合的运动项目的典范。按舞蹈的风格特点和技术结构,体育舞蹈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标准舞和拉丁舞。按竞赛的项目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标准舞,拉丁舞和团体舞。体育舞蹈具有体育特点、艺术特点、竞赛特点、对大学生具有教育意义、锻炼意义,增强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是大学生的自娱的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全面的分析提高高校大学生体育舞蹈课程的有效策略,并针对目前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作通过问卷调查、访问、交谈、统计等方法,对武汉市高校体育舞蹈课的开展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这一门新兴的体育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需求,这项运动对学生有着积极向上的影响。然而,学生对体育舞蹈运动了解不够、教师缺乏、学校场地设施简陋等因素,制约了这一深受学生欢迎的运动在高校的发展,希望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针对武汉市高校体育的开展形式、现状,对健身街舞在武汉高校中的开展前景作了较详细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街舞进入高校体育是大势所趋;高校推广街舞,有益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街舞纳入高校体育,符合教学改革的方向,合乎学校体育向终生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发展到全民健身热潮的今天,体育锻炼意义不仅仅在于健身,同时也在于健心。体育锻炼对于心理健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基于大学生的了解度与兴趣状况与学习体育舞蹈后的心理健康评价调查,探究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体育舞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有一定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们不在为温饱发愁,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对于精神文明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体育舞蹈作为我国体育项目中一个新兴起的运动,这个舞种的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随着体育舞蹈在我国流传开来,学习体育舞蹈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气质的关键时期,因此学习体育舞蹈的群体大多是中小学生。本论文以Z市S县小学生参加体育舞蹈学习现状为对象,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分析法等方法,对S县辖区内的两百多名师生进行了调查,据此来对S县少儿舞蹈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了影响少儿舞蹈活动开展的原因,在其中提出了培训班在培训体育舞蹈时的一些缺点,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排舞的特点、功能及高校体育舞蹈的特点和作用进行了论述,并结合教学实践,对高校公共体育课中排舞与体育舞蹈的融合教学进行研究,提出了排舞与体育舞蹈的融合教学更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