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景说明】《花钟》是六年制人教版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教学过程】师:课前有许多教师问我,今天为我们讲什么公开课?我说讲《花钟》(板书《花钟》)。不少教师让我解释什么是“花钟”。我说待会儿,我们班的同学一定会给你满意的答案。我相信大家一定不会令所有的听课教师失望。(生采用各种方式读书)生:用花做成的钟,就是花钟。生: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将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就是花钟。师:各位教师、各位同学,你们听明白了吗?当你看到这样…  相似文献   

2.
<正>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师:老师对你们的夸奖、表扬就是称赞。这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十八课《称赞》。来,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一起读课题吧。师:读了课题,你的小脑袋里都迸出哪些问题来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课件出示带拼音的温馨提示: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一点的句子多读几遍。2读完课文,再标出自然段,勾出生字词。)下面用你喜欢的方式开  相似文献   

3.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蒲松龄的《狼》,现在,请你们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什么,但是不要重复刚才老师的话,谁先说?生1:这节课上的是《狼》,是蒲松龄写的。师:这是重复老师的,只是颠倒了字。生2:今天我们上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较劲的故事。师:还有,文体的角度呢?或者是其他的角度,都可以说。  相似文献   

4.
<正>一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蒲松龄的《狼》。现在,请你们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什么,但是不要重复刚才老师的话。生:这节课上的是《狼》,蒲松龄写的。师:这是重复老师的,只是颠倒了字。生:今天我们上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较劲的故事。师:还有文体的角度呢?或者其他的角度,都可以说。  相似文献   

5.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看公安机关破案的影片吗?生:喜欢。师:你们看过哪些呢?生:《公安局长》。生:《任长霞》。生:《重案六组》。生:《名侦探柯南》。师:真了不起!看过这么多的破案的影片。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段破案的录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荣誉》中的利用指纹破案的一段。)师:看过录象你知道警察叔叔是利用什么来破案的?生:指纹。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有关指纹的一些问题。[评析:通过利用指纹破案的录象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研究指纹的兴趣,同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课堂上。]二、初步观察指纹师:…  相似文献   

6.
师:同学们好!今天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学习,老师感到非常高兴。相信同学们上课的表现,一定会让老师更加高兴的,你们说是吗?为了感谢同学们的支持,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送给大家。(出示课件,播放音乐《老鼠爱大米》)师:怎么样,喜欢吗?生:喜欢。师:听到这美妙的声音后,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问题)生1:我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2:我想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还真多,要想知道这些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还要掌握它的研究方法。你们有信心吗?生:有。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  相似文献   

7.
近日,笔者在全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优质课评选会议上,执教了《对诱惑说"不"》课例。情境再现师:面对生活中这形形色色的不良诱惑,我们用什么办法去拒绝它呢?接下来,让我们进行一次现场采访。教师出示课件:用什么方法对诱惑说"不"?师: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可以向谁展开采访?生:可以向我们的老师展开采访。师:对,通过采访老师,让老师告诉你对诱惑说"不"的方法,好吗?  相似文献   

8.
《统计》是苏教版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 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笔者有幸 听了徐斌老师施教的这堂课,现 将撷取的几个精彩片断予以介 绍,供各位同行学习借鉴。 片断一:创设情境,引入新 课 师:同学们好!你们喜欢动 物吗?今天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去 看看动物朋友。 (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今天森林里真热闹!你 们知道今天是谁的生日吗? 生:是大象的生日。 师:让我们齐唱一首《生日 歌》,祝大象爷爷生日快乐。 (学生唱歌,有的还站起来 表演动作。) 师:我代表大象爷爷谢谢大 家的祝福!  相似文献   

9.
一、导入,揭题 1.出示课文第一段话(配乐《命运》),师激情导入:伴着这震撼人心的《命运》交响曲,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2.这段话就选自我们今天学习的《向命运挑战》一课(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实录】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儿,想听吗? (播放歌曲《小小的船》,在大屏幕上出示课文彩图和内容的课件。)  相似文献   

11.
覃旦君 《湖北教育》2003,(11):32-33
片段一 师:同学们上学快一年了,到现在为止,教我们班课的老师你们都认识吗? 众生:认识! 师:那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师:下面我要出示一些照片,同学们看清楚了就告诉老师,照片上的人是谁?或者说,这是谁的照片?  相似文献   

12.
教学片段:1.课始出示课题:运算律。师:对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你们有哪些问题想提?生:什么是运算律?学习运算律有什么用……师: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其实我们还可以想一想:我们准备怎样去寻找运算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一、导言、揭题——走进文本师:听说我们四(1)班的同学最喜欢读课外书,那么喜欢读民间故事吗?生:喜欢。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民间故事,好不好?生:好。(师板书课题:九色鹿;学生齐读课题)二、自由练读,整体感知——读通课文师: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能把课文中的生字词的音读正确。(出示带有生字的一组词语,学生练读)师:你们真聪明,不要老师教就能把课文中的生字词的音读正确。课文中还有一些长句子,看看你们是不是也能读好。(出示能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个长句子,学生练读)师:读得好!如果把这些词语和…  相似文献   

14.
<正>一、阅读、梳理、对比——中心句里有秘密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生:花钟。(师出示图片)师:这个图上,花在哪里?一起指给我。(生指图下面的“花”)师:钟在哪里?(生指图上面的“钟”)师:上面表示时间的大的,我们叫钟。小的叫——(指手腕表)生:表。师:花和钟有什么联系呢?把课文打开,请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想:什么是花钟?这篇课文围绕花钟写了什么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一、导入新课:(课件,观看图像资料)师:这是农民以前种地的情景。现在用拖拉机耕地,联合收割机直接就把粮食运回家。你们看,现在农业发生了多大变化呀!今天,咱们一起学习第34课《农业的变化真大》,谁来读一读课题?(生读完后,全体读)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师:看到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生:我想知道农业有哪些变化?生:我想知道农业的变化到底有多大?师:要想弄懂这些问题,咱们得好好读课文。师:我很喜欢这篇课文,老师想读一读,可以吗?师:老师读完了,你们现在想做点什么?生:老师我给您提个意见,我觉得您读得太快了。师:谢谢你,我一定接受你的…  相似文献   

16.
一、引入,初步感知茅盾的故乡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天窗》(老师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还了解到这篇文章是中国著名作家茅盾爷爷的作品。(板书:茅盾)师:(课件出示书上插图)看,这是小茅盾的家,同学们,拿小茅盾的家和我们的家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生:我家里有电视、电脑等,他家里只有一个天窗。师:(课件出示图片)小茅盾1896年出生在浙江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师:你们想看魔术吗?今天老师来耍两个魔术给大家看。(气氛活跃,翘首以待)[演示]魔棒点灯、烧不烂的手帕。师:为什么不用点燃,酒精灯就燃烧起来啦?为什么手帕会烧着?又为什么熊熊大火一会灭了而手帕没事呢?想不想了解其中的奥妙?生:想。(讨论声)师:我们今天来上《燃烧与灭火》,上完这节课,你们自然就会找到答案了。二、生活启示师:日常生活中你们都见过许多燃烧的现象,你们能说出多少见过的及做过实验的燃烧现象?(讨论交流,提问)师:这么多的燃烧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生: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都有新物质产生…  相似文献   

18.
课堂回放《苏州园林》教学实录一、预习导学师:同学们好!非常高兴,今天和我们八年级13班的同学一起学习《苏州园林》,尤其是今天还有来自全国的老师们,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客人的到来。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叶圣陶和苏州园林渊源的故事。(略)二、整体感知师:叶圣陶曾经说过:"说明文是说明白的艺术。"请同学们结合课前的预习思考:课文总的说明白了什么?能否分别用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来表述一下苏州园林的总特征。生:艺术画。师:一个字呢?生:画。师:还有谁说说?最好用文中的词语。生:图画美。师:三个字,还有没有?  相似文献   

19.
【案例】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动物的互惠互助》。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生:我认为动物之间只有相互残杀,怎么会有互惠互助呢?生:动物是怎样互惠互助的?生:动物们为什么要互惠互助?师: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呢?生:可以读课文去解决。生:可以向老师请教。生:可以查资料。师:今天老师送给你们一个解决问题的法宝,那就是一个字——“读”。这么长的文章,看你能不能把它读短了,用简短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生:课文告诉我们动物不光有竞争,还有互惠互助呢!生:课文讲了蜜獾和导蜜鸟是一对好伙伴。生:课文讲的…  相似文献   

20.
<正>课前谈话:师:小朋友们,你们现在已经学到哪一课了?生:(齐)我们学到《我要的是葫芦》。师:那之前的课文你们都熟悉吗?生:(齐)熟悉。师:要不测试一下?生:好啊。你来吧。师:(出示: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对红领巾、一片欢笑)孩子们,看到这几个词语,你们联想到哪篇课文?这四个词语描绘的是一个怎样的场景?生:小朋友到郊外去游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