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崔建 《中华武术》2014,(5):50-51
一、趣味田径的概念趣味田径是根据7~12岁阶段的儿童少年的身体及心理特点,专门设计的某些有趣味的田径活动形式的总称。其主要手段是采用走、跑、跳、投等田径的基本运动形式进行练习,在活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体育游戏的特点,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少儿的运动能力和活动兴趣,从而增强少儿的体质和健康。趣味田径起源于德国,英文名称为"fun athletics",  相似文献   

2.
田径是运动之母,对于人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与身体机能。但从已有的文献来看,传统的田径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缺乏积极性。而少儿趣味田径运动能够很好地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从他们的兴趣出发,从而弥补了传统田径教学的不足。因此,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少儿趣味田径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主要以小学四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得出学生参与少儿趣味田径的兴趣较高,相比传统教学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3.
严菊 《中华武术》2024,(2):11-13
田径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础项目,所占比重大,重视程度高。在新课改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一些好的教学方法给小学田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少儿趣味田径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对培养学生田径爱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从少儿趣味田径入手,探索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和可行性以及推广的策略,为今后小学体育的改革创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体育师友》2019,(5):14-16
为了探讨少儿趣味田径教学对一年级学生体能、技能、田径学习兴趣水平影响的效果。选取309名在校一年级学生,按班级将学生分成实验组(EG)144人和对照组(CG)165人。EG采用少儿趣味田径教学,CG采用传统田径教学,共28次课程;并在实验前后对学生的体能、技能、兴趣指标进行采集。结果显示:少儿趣味田径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体能、技能的发展和田径学习兴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动中国少儿田径运动健康、安全,快乐地发展.发挥田径的健身功能.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培养和发掘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积蓄田径后备人才。2010首届全国少儿趣味田径运动会10月23日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6.
浅论趣味田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伟 《体育师友》2009,32(4):55-56
趣味田径是针对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而设计的某些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田径活动形式的总称。对趣味田径的内涵、特点以及趣味田径的创编原则与方法分别进行分析,其目的在于推动趣味田径活动的发展,丰富田径运动的内容,并希望能为促进趣味田径进入体育课堂,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正苍 《体育教学》2023,(S1):128-130
少儿趣味田径在传统的田径项目基础上进行改编跑、跳、投的规则,通过训练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缓解学习压力的目标。学校在实施少儿趣味田径过程中要探索既适合学生全员参与又适合特长学生发展的路径,在防止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前提下,不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升合作意识,努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少儿趣味田径比赛中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的设置需要两个队以上多名成员参加,所有孩子要参加完每个项目组的比赛次数,在每个项目组中,所有儿童都要多次参与。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孩子参与更多的项目,是少儿趣味田径竞赛的一大特点。组次轮换是体育比赛中最科学、最经济、最清楚,为有序完成体育比赛而设置的轮流交换的组织形式。一、现有的比赛组次轮换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6个队分成12个组别轮次(见表  相似文献   

9.
将少儿趣味田径引入小学体育课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在全世界发展田径运动,国际田联和德国田联一起推出了“少儿趣味田径”这一田径新形式,希望在全世界推广,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为了验证这一田径新形式是否适合中国的少年儿童,本研究在对少儿趣味田径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验的形式将其引入小学体育课,以观察其效果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吕井存 《体育风尚》2020,(1):140-140
趣味田径是一种结合短跑、长跑、跳远等田径活动的游戏项目,是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和知识结构等特点所创设的趣味运动。趣味田径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团队合作意识。本文主要从趣味田径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应用以及趣味田径的好处等方面进行研究,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趣味田径,正确认识趣味田径。  相似文献   

11.
少儿趣味田径是国际田径联合会为保持田径的基础地位和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满足人类精神需求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更适合少儿参与的田径运动。它是主要针对儿童7~12岁的心理特点而设计的一套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和竞争性的田径活动形式,且有相适配的成套器械,并力图把激情娱乐融入田径运动之中,以有趣的组织活动和团队比赛项目使孩子们可以在体育场、操场、健身房等任何地方参与短跑、耐力跑、  相似文献   

12.
田径运动是运动之母,少儿田径是我国少儿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在应用与实践上最为广泛的运动项目之一。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少儿田径运动推广现状而言,对少儿田径运动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该文通过在中国知网以少儿趣味田径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少儿趣味田径运动推广的相关研究较少。为此,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根据当前少儿趣味田径运动的推广现状,对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开展进行探讨,从而针对性地提出推广少儿田径运动的举措,进一步促进我国少儿田径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应根据田径走、跑、跳、投的基本运动形式创编一些趣味田径练习,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活动兴趣,从而增强学生体质和健康。创编趣味田径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创编原则1.创编的趣味田径练习应具有教育价值。应从趣味田径的名称、内容、方法、  相似文献   

14.
邰莹 《中华武术》2014,(8):22-24
一、趣味田径的概念与特点 (一)趣味田径的概念 趣味田径最早出现在德国,英文名称为:fun athletics,趣味田径是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专门设计的某些有趣味的田径活动形式的总称。其主要手段是采用走、跑、跳、投等田径的基本运动形式进行练习,在活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体育游戏的特点,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活动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健康。  相似文献   

15.
少儿趣味田径是由世界田联总部制订和发起,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的发育特点制订出的一套以短跑、耐力跑、跳跃、投掷等田径基本项目为内容的活动游戏。该项目旨在将趣味性融入田径运动中,通过新型的项目组织、竞赛形式来挖掘少年儿童的基本田径技能,让其在享受快乐田径运动游戏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团队精神和拼搏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16.
庄成 《中华武术》2022,(10):21-22
趣味田径由国际田联开发推广,分为田赛与径赛两个部分。各中学体育教学中积极纳入趣味田径,吸引学生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此研究主要探讨中学趣味田径是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正>"趣味田径"是针对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而设计的某些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田径活动形式的总称,由国际田联和德国田联联合提出,2008年开始我国有部分城市小学也开始推广"趣味田径"。"趣味田径"项目最大的好处在于不受场地的限制,与之配套的软性运动器材不会给学生身体带来安全伤害。笔者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要内部因素,是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趣味田径在这种形式下应运而生,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健康化,趣味化,生活化出发,拓展教材内容,采用健康活泼,创新的田径内容和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对趣味田径的教学评价分析,探索趣味田径教学的积极意义,倡导趣味田径教学能广泛在我国开展,从而进一步深化我国学校田径教学的改革,大力开展趣味田径运动的教学研究是很有必要和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陆冬雪 《拳击与格斗》2023,(11):103-105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游戏性的活动更感兴趣。因此,通过趣味田径训练,可以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研究小学体育的趣味田径训练,先讨论了趣味田径的概念与特点,然后分析其在小学体育训练中的价值,最后重点研究了开展小学体育趣味田径训练的计划与内容,为小学田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际田联提出趣味田径理论之后,大范围推广运用,在训练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一系列手段激发运动员的参与积极性和运动兴趣,并实际参与到运动过程中来。趣味田径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训练兴趣、顽强拼搏及团队合作意识等优秀品质,有助于学生的个体心理发展。基于趣味田径在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提出几点具体的趣味田径在教学中实践的方法和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