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沈义父主张作词要协音、字雅、字隐、意柔。协音,立足于诗词分疆,强调不可把词写成诗。字雅,是对雅俗的美学取向,是倡雅弃俗在用字上的体现。字隐,是对隐显的价值取向,主张词在用字上应该隐而不露。意柔,是讲词在运意时要柔婉而不豪放。协音、字雅、字隐是讲词的用字,意柔是讲运意。总之,沈义父的作词标准是讲下字运意的法则,即作词应以“乐府雅词”为标准。周邦彦的词最符合这一标准。  相似文献   

2.
沈义父主张作词要协音、字雅、字隐、意柔。协音,立足于诗词分疆,强调不可把词写成诗。字雅,是对雅俗的美学取向,是倡雅弃俗在用字上的体现。字隐,是对隐显的价值取向,主张词在用字上应该隐而不露。意柔,是讲词在运意时要柔婉而不豪放。协音、字雅、字隐是讲词的用字,意柔是讲运意,总之,沈义父在作词标准是讲下字用意的法则,即作词应以“乐府雅词”为标准。用邦彦的词最符合这一标准。  相似文献   

3.
沈义父主张作词要协音、字雅、字隐、意柔。协音,立足于诗词分疆,强调不可把词写成诗。字雅,是对雅俗的美学取向,是倡雅弃俗在用字上的体现。字隐,是对隐显的价值取向,主张词在用字上应该隐而不露。意柔,是讲词在运意时要柔婉而不豪放。协音、字雅、字隐是讲词的用字,意柔是进运意。总之,沈义父的作词标准是讲下字运意的法则,即作词应以“乐府雅词”为标准。周邦彦的词最符合这一标准。  相似文献   

4.
宋元易代之际,沈义父《乐府指迷》、张炎《词源》、陆行直《词旨》三部词学专著对宋代词学作理论性质的总结,建立起初步的词学体系。周密编选《绝妙好词》于宋亡之后,摘选精粹,体例完备,风格一致,颇具流派意识,以选本形式参与促成宋末以来关于词体理论的建设。其选摘标准及审美取向集中于复雅审音、寄托隐微和力主清空。《绝妙好词》对清代词学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南宋词坛大力提倡复雅的词论,王灼与沈义父也都在各自的词论中提出了求雅的审美标准,标举出各自的审美取向:《碧鸡漫志》将以苏门为首的豪放词派追求情性、自然作为自己的审美创作追求,而《乐府指迷》则是以清真词为首的婉约词派含蓄柔婉作为其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6.
南宋沈义父主张作诗“用字不可太露”,因为“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乐府指迷》)王国维力排沈氏之说,认为“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事。’若惟恐人不用替  相似文献   

7.
沈义父的《乐府指迷》是南宋末期词发展到新阶段的理论总结,具有鲜明的词学价值取向和时代精神,包含了深刻的词学批评理论。《乐府指迷》正视词体发展至南宋中后期的现实,在词体的音乐性和书面化的关系、词体风格如何面对俚俗和古奥两种偏向等问题提出了深刻的见解,主张既要正视词体已经基本上成为书面文学形式的现实状况,又要尽可能地保持词体的传统的音律特性;对于词体风格,既反对俚俗,又批评古奥,提出了"文雅"、"含蓄"、"柔婉"的标准。更为重要的是,《乐府指迷》树立了以周邦彦词为理想的标准,对词体的发展以及后世词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教文艺性长课文的意见很字:是通读通讲还是分段讲读?是集中讲词还是分散讲词?是全面讲词还是重点讲词?是详细讲述人物形象还是简略讲述人物形象?是只分析主要人物还是也分析次要人物?……所有这许多意见都是从希望解决一个主要矛盾出发,即课文长,教时短,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怎样才能把课文讲懂讲透。明确目的任务很重要究竟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一矛盾呢?我以为首先应该从小学编选长课文的目的任务来决定。一、儿童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在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文字以后,他们就开始要  相似文献   

9.
汉字文化,可以从汉字的形、音、意入手解读。汉字是形、音、意一体的文字,望字知意是汉字显著的特征之一。为了研究叙述的方便,本文选取汉字构形学的视角切入,列举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字、词,通过分析这些字、词的甲骨文、金文的字形,对汉字文化内涵作通俗的阐述。先说说"教育"这两个字。  相似文献   

10.
通假字是指古汉语书面语里音同或音近字的通用和假借。它实质上是一种用字假借,即弃某些常用的正字不用,而借用音同或音近字来表示。这就出现了古籍中经常由两个意义不同、在声音上有联系的字共同记录语言中某一个词的现象。 训诂上的假借通常指的就是这种情况。我们在阅读古书时感到困难和费解,造成错释误注的也多属此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中的身体写作已不同于80年代中后期那种单一意识形态性质的身体写作,而是产生了一种深刻的断裂、转型与分化,呈现为一种多元化的写作态势。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的话语形式,即作为非意识形态性质话语的后现代个人化追求快感游戏的青春写作、作为真正女性话语的原生态意义上的诗性身体写作、作为躯体话语的对抗技术主义异化意义上的先锋写作。  相似文献   

12.
王维在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中,其画理的运用所透现出来的美感,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巧妙地组合特色画面,显示整体美;敏锐地捕声捉音,反衬静态美:娴熟地调粉舞墨,渲染色彩美;"多情"地引人入画,表抒志趣美。  相似文献   

13.
杜甫的诗赋创作在他年轻时已得到文坛前辈的高度赏识。与他同时的著名诗人李白、王维、岑参、高适都与他有亲密交往或诗歌酬唱。杜甫晚年更有“新诗海内流传遍”的美誉。杜甫身后,著名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韩愈、李贺、李商隐、杜荀鹤等都盛赞其诗歌,或承继其直面人生的创作品格,或学习其博大多姿的艺术风神。总之,唐人对杜诗的接受,在他生前已经彰显,在他身后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的词作清新隽永,不假雕琢,感情真挚,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易安体"。明代杨慎在《词品》中称她的词"不独雄于闺阁也",这来源于她的词作在意象选择上的同象异意,情感表现上的自我化抒情和创作意识上的双性意蕴。  相似文献   

15.
刘洁岷的诗歌,以其饱含忧患的生态情怀、巧妙的意象营构和强烈的体式探求,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为现代汉语诗歌写作提供了不少新鲜经验,这是诗人艺术上孜孜以求的必然结果。刘洁岷的诗歌是属于那种"把最后的甘甜酿入浓酒"的一类,代表了近年来汉语诗坛上值得期许的一种写作趋向。  相似文献   

16.
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在其一生长达60余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写出了近千首诗,结集成八个诗集。作为其诗歌重要组成部分的抒情诗在主题、写作风格及语言运用上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就主题而论,这些诗着重歌颂爱情和友情,或借草木山水抒怀;在写作风格上,它们体现出融现代主义于浪漫主义之中,意境清新、优美,形象生动的特点。而在语言运用上,则是浅显易懂的常用词与生僻词甚至自造词混杂使用,局面语与口语混杂使用。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一生为我们留下诗歌三百多首,他提出"天籁人籁凑泊而成"的诗学思想,对前人关于"天籁"、"人籁"的意义作了拓展,不仅对清代"性灵派"诗歌创作有所继承和发展,还为我们诗歌创作总结了一条规律,这一诗学思想在中国诗论思想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One influential theory of literacy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claims that young children believe that writing represents meaning directly and that the appearance of a written word should reflect characteristics of its referent. There has not been strong evidence supporting this idea, however. Circumventing several methodological concerns with previous studies, we examined written spellings of young children who did not yet use letters to represent the sounds of words, that is, prephonological spellers. We identified 38 prephonological spellers (M age = 4 years, 2 months) and measured the area of their writing productions. Prephonological spellers made significantly larger productions for words representing large objects than those representing small objects. This effect held true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influences of other variables, including size of writing on previous trials and order of trial in a sess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young children sometimes use drawing-like features to communicate the meaning of words when writing.  相似文献   

19.
季桂起 《德州学院学报》2002,18(1):27-32,37
本文以《2 0 0 0年中国诗歌精选》为例 ,对当前中国诗歌的创作状况作了大致的概括 ,指出当前中国诗歌存在着六大现象 :一、主题思想的多元化和世俗化 ;二、抒情基调的极端个人化 ;三、诗意的过分哲理化 ;四、语言运用的随意化 ;五、诗歌形式的散文化和音乐的退化 ;六、诗情的“矮化”和“大诗”的隐退。这些现象显示了中国诗歌在艺术探索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