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是文论他国化规律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中国文化严重西化甚至失语的危机时刻,如何利用他国化的规律,实现西方文论中国化是中国当代文化、当代文论的重要任务。借鉴王国维、钱钟书等前辈以中融西、激发文论新质的宝贵经验,当下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基本路径可以概括为:清晰地认识中西文论的异质性;根据需要将西方文论与中国当下的文学实践相结合;文化过滤和创造性误读;以我为主对西方文论加以创造性地吸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是西方文论蓬勃发展的时代,多元文论的碰撞、交融、转型等成为西方文论的发展趋势。本文梳理了20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脉络,主要从社会发展与社会变革、哲学与美学思潮、语言学与语言哲学几个方面探究其对文论变革的影响,以期在当下中国文论话语转型的语境下,借鉴西方文论变革中富有意义的成分来发展本土文论,丰富我国文论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中西文论的交流与对话中,如何“西方文论中国化”问题成为中国学者不能回避的话题,也是中国学者在解读文学作品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时应该选择中国文论还是西方文论的尴尬心境的真实写照。在“西方文论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学者应该与西方学者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以互识、互证、互补、互利为基础,以中国古代文论为根,以西方文论为叶,从而成功实现西方文论中国化,为重构中国文论体系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4.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横向动力,本文以佛教的文化异质性、佛-教的中国化变异以及中国化的佛教--"禅宗"为研究对象,揭示西方文论中国化的转换规则和切实路径.相信佛教中国化的经验可以为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当代文论的重建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之后西方文论成为文论的主要资源,中国文论走上了追随西方文论为中心的发展之路。在翻译引进西方文论的过程中,翻译主体发生了创造性叛逆和突变。这一时期中国文论话语的走向进入了两难境地,当前只有以自身的文论规则来创造性消化吸收西方文论话语,才能真正的做到西方文论的中国化,中国文论才能在和西方文论的交流碰撞中进行现代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文论已出现了五次大转向:人学转向、神学转向、认识论转向、语言论转向和文化论转向。现代意义上的西方文论已从19世纪中叶的"文学理论"演变成为20世纪中叶的"批评理论",进而在本世纪初蜕变成为"品评天下"的"理论",出现了高度哲学化和去文学化的倾向。西方文论的历史蜕变是西方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建设当代中国文论话语时,应吸取西方文论历史蜕变的经验教训,继承中国古代文论的优秀传统,立足当代中国的文学实践,走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论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7.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横向动力,本文以佛教的文化异质性﹑佛教的中国化变异以及中国化的佛教——禅宗为研究对象,揭示西方文论中国化的转换规则和切实路径。相信佛教中国化的经验可以为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当代文论的重建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2006年4月14日,我校王一川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文论建设”的开题论证会在文学院文艺学研究中心会议室召开。该课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切合中国现代文论建设中对于西方文论的接受、理解和消化的实际情况,落脚点在于百年来中国现代文论生长、发展的历史进程,目的明确,思路清晰,构想合理,内容丰富、紧凑,  相似文献   

9.
1980年代以来,我国对英伽登现象学文论的研究一直存在着"韦勒克化的英伽登"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在西方文论的引进中,主要从英语世界获取西方文论资源的结果。若干事实表明"韦勒克化的英伽登"不是真正的英伽登。我国对现象学美学文论的研究确实需要重新起步。而且对当代西方文论和世界文论的引进、评述和借鉴,应当摆脱片面依赖美国化理论的学术倾向,直接面对全球文学理论的真实事实,研究各种不同语种理论文本、不同语种理论流派的特殊理论贡献,书写中国化的西方文论、世界文论论著。  相似文献   

10.
所谓研究型教学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的教学,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元典精神、质疑精神、创新精神,教会学生进行研究的方法。在西方文论的教学中,研究型教学应该以西方文论的经典原著为根据,梳理西方文论的关键问题,分析西方文论发展的问题转换,分清西方文论各种流派利弊得失,审视西方文论解决中国文艺问题的可行性和适应性,鼓励学生把西方文论作为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的参照系,做到"洋为中用",发展中国当代文论。  相似文献   

11.
所谓研究型教学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的教学,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元典精神、质疑精神、创新精神,教会学生进行研究的方法。在西方文论的教学中,研究型教学应该以西方文论的经典原著为根据,梳理西方文论的关键问题,分析西方文论发展的问题转换,分清西方文论各种流派利弊得失,审视西方文论解决中国文艺问题的可行性和适应性,鼓励学生把西方文论作为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的参照系,做到"洋为中用",发展中国当代文论。  相似文献   

12.
对西方文论的介绍与引进,是近些年来国内方兴未艾的一项工作。文论引进的第一步是对原著的翻译和评介.这是最基础的工作,国内许多学者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论引进的第二步是弄清文论的来龙主脉,找出各种文论的哲学基础和文化根源,以便人们史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它们。这是较为关键的一步,日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著作还不多,成果也有限。陈本益等著《西方现代文论与哲学》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新成果。该书从现代文论与哲学的关系入手,系统阐述了现代西方文论的丛本理论,具体分析了它们与西方哲学的关系,从而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的百余年里中国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学理论,其原因在于过度引进西方文论,迷信西方文论及受惯性思维误导.要重视中国文论传统和资源,重视20世纪中国人自己的理论成果,破除对西方文论的迷信,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特色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学界关于如何建设中国文论的讨论愈演愈烈,特别是在西方文论在中国大行其道,而中国文论却缺乏自己的声音的大背景下,中国文论亟待走出西方文论的牢笼.本文对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中国文论患了“失语症”的问题和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大讨论进行了反思,并略谈在新时期下如何重建中国文论的话语.  相似文献   

15.
纵观日本文学文化批评理论,如果说日本古代文论的起源和发展深深烙上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印记,那么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近代文论则是在西方文论的语境下产生发展,借用西方文论的话语完成演进和转换,并在"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的文化精神中实现调整和回归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中的"空白"范畴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中国文论中的空白主要与"有"相对,空白也是一种极大的有。西方文论中的空白更侧重于隐藏,只写出全貌的一部分,在有限的空间中感受到未曾表现的"空白"的张力。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是古代雅典奴隶主贵族的政治代言人,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大师,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文艺理论的创始人。柏拉图的文艺思想在西方文论史上有深远的影响,研究他的文艺理论对研究西方文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是通过汲取西方文化与文论的思想、思维及术语来与中国传统的意境论相融合而阐发出他的"境界"论的.这是一种不离传统、汲取西学、创造新话语的化西方文论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进程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进程中.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其他外来文论(主要足西方文论)以及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这样三种理论资源.三者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始终是主导,其余两种理论资源也常常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为发展目标的中国当代文论已经能够自觉地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论为主导的同时,主动地面向西方文论和传统文论,寻求互相启发和相互借鉴,在回归传统的同时也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文学理论是文化的载体。深受天人合一观念影响的中国古代文论是"深情"的,与之相比,主客二分、主客二元对立观念影响下的西方文论则显得较为客观,较为"无情"。这种"深情"和"无情"对比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善与真的不同,二是情与理的差异,三是文学与哲学的区别。中西文论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比较中西文论的不同,旨在展开中西文化的对话,求同存异,促进中国现代文论的建设,从而使中国文论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