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小说是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的精美的学艺术样式。它不仅要有“味”而且更要有“味外味”。“味”即是读在进入审美时空时从小小说本中获得的“某一韵味”,“外味”则是读在获得“某一韵味”的同时又从本中获得的另一种或多种韵味。“味外味”是小小说固有的审美特性,它具有延展性、多层性的特征。它一般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加以营构。  相似文献   

2.
"味"是中国美学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审美观."味"本来是一种生理感受,后来发展成为美学范畴,在这种转化中<老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老子>并非专门的审美理论文本,它所包含的"味"饮食审美智慧却大有可观.他的"味"理论不是否定一切美感,而只是提倡一种特殊的美感,一种平淡的趣味,一种素朴自然之美,显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精神,为整个中华古典审美意识打下了浓厚的底色.  相似文献   

3.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在课堂上,教师要让语文味体现在琅琅书声里、词语教学中、自读自悟里、探寻文本秘妙中和畅快的个性表达中,让学生在扎实而灵动的课堂上学语习文,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是姓"语"的,一堂有"语文味"的好课要处理好字词、落实好朗读、理解好文本,使学生在美的体验中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5.
"生活味"是基础,它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数学味"是本质,它帮助我们认识生活世界,解决生活世界中的问题.教师应努力使"生活味"和"数学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课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语文课堂结课要走出单调的格局,要有"嚼味"、突显"诗味"、饱含"情味",以促进学生内化文本语言、体验文本意境、触摸文本情感,从而让他们对语文课堂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7.
平淡自然乃是我国文艺审美的主流,苏轼受先贤尤其是受司空图的启发,结合他的创作体会,提出了“味外之味”的审美追求,并在文艺创作中加以运用,创作了具有“味外之味”的新文体和陶诗。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学界多把司空图看作"以味论诗"的代表,认为"味外之味"的见解出自司空图,这实为后人对司空图诗论的误读。文章从文本出发,追根溯源,探求异同,试图还原司空图"味外之旨"的原貌。  相似文献   

9.
杨万里的诗味论,既借鉴了前人(尤其是司空图)的相关理论,也有自己的创新与发展。他首次将"味"这一美学范畴提升到诗歌本体的高度,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诗与文的区分,对诗歌的创作主体和鉴赏主体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对"味"的涵义的理解上,杨万里突破了司空图和道家美学思想的影响,其所谓"味"除了指某种超出词意之外的隽永悠长的审美情趣外,很多时候也指寄寓劝讽之意的含蓄蕴藉之味,因而也体现了对儒家诗教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语文这一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浓缩,同时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我们提倡阅读教学要读出"语文味",而这里的语文味其实就是指言语与精神融化的滋味。可以说,语文味是语文特有的学科特点的集中体现,是阅读教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究阅读教学的学法,使"语文味"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滋味,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的品味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1.
接受美学突出读者的作用,强调文学作品是读者和文本共同作用的结果。陈应松的神农架小说在当今文坛引起了很大震动,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他的作品既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又打破了期待视野,而这正是神农架小说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成长中的内心秘密”,或者说,“伴随着内心秘密的成长”一直是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永恒的主题。这位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女作家对“成长”中的那种内心获得的力量非常敬畏,这一点在其代表作《小公主》中显露无疑,其力量则来自于磨难。伯内特用她那优美、细腻、化普通为神奇的文笔,给这些力量穿上了带有“魔法”色彩的外衣。本文着重介绍小公主萨拉的性格魅力以及她这种性格魅力对书中人物以及读者的影响。不是每一个拥有巨大财富的女孩都能表现得像一个公主。但本书的主人公萨拉却做到了,她天生谦恭有礼,不卑不亢,纯真和善。在富有的时候,即不谙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这使她拥有了真正的公主气质。即使在贫穷甚至沦为厨房使女的时候,她也没有自惭形秽。她的这种性格力量使身边的朋友和她一样乐观上进,使她的敌人害怕敬畏。并使她的读者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3.
试论“淡”美的生成及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 ,其生成于中国传统一定的民族思维基础、文化思想基础和审美心理基础之上。当“淡”超越了感官化的本义 ,升华成一个集中表现民族审美精神的审美范畴 ,它包含了清淡求质的艺术表现、冲淡见味的审美境界、恬淡明志的人生追求等多层次丰富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4.
绘画中最简单与最便捷的表现手法就是线条,从我国远古时期的象形绘画到顾恺之等名家的绘画艺术,都是通过线条的表现与拓展来构成的艺术生命力。可以说线条是艺术峰巅的支点与骨架,更是构成绘画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画具有深厚的文化韵味与人文精神,主要以线条作为绘画造意的基础与方法,这来源于中国哲学中的"意"与"象"的深刻内涵。本文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线条美的特征与内涵进行分析,进而挖掘出绘画线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身韵”的建构是中国古典舞发展过程中“破其形,扬其神”的结果,在以神领形来演示“身韵”时,不乏出神入化的亮点。所以,“身韵”可以视为重新整合中国古典舞的根本方法。它从对“风格化舞蹈”内涵的把握而来,当然也会有效地涉入到“功能性训练”中去———而这正是建构者们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布菜克的名作《老虎》词语含混、话语模糊不清,却因此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和想象力,为理解和阐释诗歌及其要素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和无限广阔的空间,使不同时代和不同类型的读者都能从作品中发掘出与自己的情趣相吻合的意蕴,从而引发出多种不同的见解,使作品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7.
李煜后期词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强大的感染力。而其感染力的最重要来源,就在于李煜后期词形成了一种具有极大情感包容性的“召唤结构”,给读者提供了依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去进行审美再创造并获得同样深沉情感体验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8.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导师的素质问题是实行导师制的核心问题。为了更好地实行导师制,需要提升导师的综合素质。从导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两个维度展开论述。人格魅力体现的是理想人格所蕴涵的品质,其显著特征是创造性的要求和个性的要求;学识魅力体现的是学问和识见所具有的正向效应。在导师制的实践中,导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受诗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传统思想影响,有些学者和译者认为诗歌不可译。本文以《木兰辞》两个英译本为对象,对比解读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表现,从而证明诗歌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20.
高校辅导员所从事的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工作。要做好辅导员工作,就必须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辅导员自身的人格魅力,塑造学生的高尚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