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概述功能翻译理论在西方翻译界兴起.功能派提倡的功能目的翻译论旨在于翻译应该基于以译文和译文读者的反应来进行翻译,而不是依据传统理论中的翻译应以原文和原文读者的反应进行.可以说,目的论摆脱了传统翻译理论,从另一个新的角度来进行翻译研究.现对德国功能学派的目的论,包括目的论的产生与发展、目的论法则、翻译原则、核心内容以及目的论产生的贡献进行简要的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来电影业的商业化和产业化,电影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形式,对电影、特别是电影名的翻译已不能单纯作为一种纯文学形式用传统的"等效"翻译理论或"接受美学"等理论进行研究,而应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把电影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积极探索电影名的翻译,以满足当今电影业快速产业化的发展对电影名翻译所提出的新要求,实现电影的市场化和商业价值。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本文以目的论为依据,分析了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性,认为电影片名翻译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并进一步指出,目的论强调目的原则是翻译的首要原则,并不是说要抛弃原电影,而进行随意翻译。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介绍目的论的内容及特点,分析了广告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并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角度分析广告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卢贞媛 《海外英语》2011,(10):208-209
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最重要理论。该文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董秋斯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直译"方法的原因,以帮助人们对董秋斯的翻译方法做出公正地评价。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德国出现一派翻译理论——功能派翻译理论,其核心是"目的论"。对目的论的评价有褒有贬,在批评的声音中颇具代表性的是:功能派理论不适用于文学翻译。通过比较分析《红楼梦》中"护官符"的两种译文对此批评提出不同的看法:在文学翻译中运用目的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吕春敏 《考试周刊》2012,(27):20-20
随着功能翻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功能翻译理论成为了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学派之一。以汉斯.弗米尔为代表人物的目的论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因此,目的论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作者以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对于《尖尖的枞树之乡》的翻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周晓寒 《考试周刊》2010,(43):36-37
翻译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的核心理论。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对《大卫·科波菲尔》部分段落的三个中文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并从翻译目的、连贯法则、忠实法则方面简单探讨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德国功能派翻译创立了功能目的论,以目的为第一原则,把翻译活动置于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的框架中进行考察。翻译目的论为旅游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以翻译理论目的论为指导,分析《江苏导游》所涉及的南京旅游景点介绍的汉英翻译,探究如何准确传达旅游信息,实现预期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9.
翻译目的论理论认为,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目标文本的翻译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也不同,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介绍了翻译目的论,然后根据严复所翻译的《天演论》,对其进行目的论分析,分析其翻译的目的,以及在翻译过程中目的论指导下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学派提出的翻译理论。该理论突破了翻译对等的限制,认为译者可以做些恰当的变通来满足目标读者的需要。本文以"简化"现象为例,从目的论视角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分析比较,明确哪个译本更适合儿童读者。  相似文献   

11.
当今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越来越受欢迎。与此同时,居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核心的"目的论",也逐渐突显其在翻译领域的重要指导作用。本文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电影《傲慢与偏见》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重点探究目的论的目的原则、连贯原则与忠诚原则如何更好地指导影视字幕翻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论为主导的德国功能主义理论是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用目的论指导旅游资料文本英译可以有效地解决翻译中出现的难题,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在目的论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对浙西南地区的旅游资料文本进行了分析,提出应根据语言文本的特性及其功能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功能翻译理论把翻译视为一种目的性行为,其核心理论"目的论"为文本翻译中的变译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将变译方法应用于文本翻译,能够更好实现文本的最高翻译目的。本文将以旅游文本为例,研究目的论和变译对文本翻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论为主导的德国功能主义理论是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用目的论指导旅游资料文本英译可以有效地解决翻译中出现的难题,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在目的论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对浙西南地区的旅游资料文本进行了分析,提出应根据语言文本的特性及其功能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论"主张译本预期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和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忠实法则和忠诚原则。通过举例分析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并以"目的论"与商务英语翻译的关联为切入点,探讨了"目的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截止到2015年,中国已经连续7年居全球汽车产销量首位,成为名符其实的汽车消费大国。在此背景下,对汽车广告的翻译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探讨广告翻译策略时,应该重视广告的目的和功能,将其与"目的论"翻译理论结合在一起。对中英文汽车广告进行分析、研究,运用目的论翻译理论,结合中英文汽车广告语言特征,通过一些实例,总结出实用的汽车广告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论"以行为理论为基础,认为任何活动都有其目的,翻译也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发生的行为,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翻译目的的影响和制约。本文将对目的论视角下英语语言文化与翻译的交融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它认为翻译是一种基于原文的翻译行为,而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则决定了翻译过程中所要采用的方法和策略。根据该翻译理论,评价翻译的标准不再是"等值",而是"适当",即译文满足翻译目的的程度。在目的论的关照下,通过对中成药说明书翻译的分析,说明为达到预期目的,在翻译过程中采用意译、删减等策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性法则与化妆品说明书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它认为翻译的实质是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目的论的首要法则"目的性法则"认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文本以目的论为依据,认为化妆品说明书的翻译应遵循目的性法则,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论自问世以来,在西方译界早就遭到质疑,但是凭着目的决定手段的观点在中国译界得到广泛应用。诺德在《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中回应了目的论招致的多项批评,并且根据目的论提出了一套文学翻译理论。通过对历史上文学翻译观考察,以及目的论被应用于文学翻译中的分析,可以发现许多研究者并未认清Skopostheorie的真面目,运用此理论盲目分析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