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教育人口学是一门新的教育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教育与人口的关系。目前该学科还处于初始阶段,一些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探讨,仅限于教育基本理论的框架中,阐释过于架统抽象,没有充分说明教育与人口之间存在的复杂多样的关系。本文阐述的范围包括教育人口学成立依据、研究对象与科学性质、教育人口学与领近学科的关系、教育人口学的功能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跨学科性,很有必要将跨学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一个战略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及其实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推进跨学科研究并在较高层次上与其他学科达到"整合",首先,要明确哪些理论与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属的,亦即其他学科无从替代的;其次,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认识论探究为基础,形成跨学科的链接点;再次,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重大实际问题的探讨,通过互动协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并获取跨学科"产品"。  相似文献   

3.
面对当代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和学科思维范式转换等学术研究与发展的时代诉求,深陷于"是独立学科还是跨学科领域""是寻求体制化生存还是坚守跨学科价值"等两难困境中的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既需要增进教师教育高深知识、开拓教师教育独有领地,又需要规避专业主义消极倾向、警惕过度学科化的风险,更需要创生新型知识管理制度、坚守跨学科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比较教育研究的跨学科性——比较教育亚学科群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学科性是比较教育学的基本属性,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存在着学科性质的争论,并出现了领域论、学科论、领域和学科双重论、跨学科论等观点.跨学科性是科学研究所具有的一种普适性,比较教育研究跨学科研究是由教育的复杂性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方法多元性、全面性、区域差异性等特征.比较教育研究的跨学科性的具体表现应该是比较教育亚学科群的建构,如比较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政治学、比较教育经济学、比较教育政治经济学、比较教育文化人类学等.  相似文献   

5.
作为特色型大学中一个面向基础研究领域的交叉学科,海洋学应以跨学科的形式开展本科生教育。本文通过分析跨学科教育的概念和特性,考察跨学科教育的组织架构,提出了现有海洋学科被划分成很多院系的情况下开展海洋学本科生跨学科教育的三项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比较教育是一种现代文化性学科形态,"比较"是其作为一门制度化学科的逻辑起点。澄清比较教育的学科逻辑有助于我们重新构建比较教育的学科理论体系,促进比较教育学科的科学化发展。比较教育经历了"借鉴"、"预测"、"分析"等历时性发展阶段和具有跨国家、跨学科、跨文明等跨越"他者"界限的共时性特征,凝聚着无数比较教育学者充满艰辛的探索历程和苦苦求索的心智,形塑了其学科智慧,进而表征着比较教育的本体特质。  相似文献   

7.
申宣成 《现代教育》2023,(12):3-8+20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某一学科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而开展的学习活动。其目标在于促进学科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创新、沟通、合作、审辨等跨学科素养。教育戏剧作为一种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教学方法,在技能训练、组织形态和目标指向方面与跨学科主题学习均有很强的匹配性。以教育戏剧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采用学科融合式、校本课程式和学校社团式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文学科在高校里有被边缘化的现象,跨学科是当前人文教育的大势所趋。目前大学人文教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面向全校所有学科的通识教育,培育人文素养,养成健全人格;二是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人文学科,尊重学生学习兴趣,组织跨学科课程模块。这两种形态的人文教育,全都采用跨学科的组织形式,是当前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基础。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部人口世代更替的历史。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发展、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生态环境等规律和相互关系的科学,包括人口学原理、人口统计学两个主干学科,还包括人口经济学、人口社会学、人口地理学、人口生态学、人口学说史、民族人口学、区域人口学、人口政策学等分支学科。有学者根据人口学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将人口学划分为狭义人口学和广义人口学。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20,(2):16-20
跨学科发展研究是创意写作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创意写作学科发展与诸多学科发展紧密相关。创意写作的跨学科发展研究,以创意写作基本特征为跨学科结合点,从写作的创意、语言、阅读等基础视角入手,分析创意写作与其他学科相应研究领域的基本联系。创意写作要与创造教育、资源孵化、学习理论融合。构建创意写作的学科网络、知识空间与文化市场是创意写作的跨学科发展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实际,应该强调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双重学科属性,即人类学的部门学科和教育科学的基础性学科.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精神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田野精神,善待别人、尊重他者的包容精神及兴教为民、旨在智民的人本精神.如此框定教育人类学的学科精神,有利于加速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时代性转型和教育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Drawing on recent interdisciplinary, multidimensional research on civic and religious education in northern Europe, this article explores disciplinary epistemological economies in an era of mounting discontent with the narrowness of mono-disciplinary analyses of complex social and educational issues. It is argued in the article that under conditions of sufficient world complexity, interdisciplinarity provides for a more cogent scholarly approach to educational structures and phenomena than either of the logics of mono-, multi- and transdisciplinarity—the main extant alternatives. It is shown in both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terms that these alternatives cannot accommodate social and educational diversity, complexity and sprawl other than thinly, hence should mainly be endorsed by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funders for other than epistemological reasons or when there is agreement that the object subjected to analysis is correspondingly thin and isolated. As education in and of itself is a remarkably complex social phenomenon and field of study, it is concluded that interdisciplinary environments may typically be expected to provide a stronger potential for assessing and understanding it.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中国的教育人类学,其学科主题必然聚焦在中国教育的现代问题上.应在综合吸收国外各流派研究优势的同时,努力避免其缺陷,并依据中国特定的教育实践来确定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主题.中国教育人类学应把学科主题确定在推动中国教育转向现代化发展上.应坚持综合性的教育人种志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意指高校中的科研活动都应有利于教育目标,尤其是德育目标的实现。本原则为高校科学研究行为设定了一条道德底线,它所规范的主要是教师的科研行为,所调节的主要是科研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本原则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科研活动发展到“大科学”时代的产物。为贯彻这一原则,当前在我国高校特别需要做的是:重新定义高校的科学研究;引导研究者更自觉地恪守科研道德和学术操守;将科研引入教学过程;摒弃科研的庸俗数量化指标,试行同行公开评议。  相似文献   

15.
先进的教育科研价值取向是实现一流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提。价值取向决定价值选择并通过价值选择体现出来。以国内外9所一流大学的教育学院为案例,对他们的科研愿景进行分析,并通过运用Citespace 5.3R4和Nvivo 11.0软件,从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所在时空--教育主客体、教育影响、教育阶段和教育空间四个维度,对近10年一流大学的教育学院科研成果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科研立项的关键词和主题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国内倾向于以教育学科与国家发展为导向的教育科研工具价值取向;国外倾向于以"人"本身发展为导向的教育科研本体价值取向。在加快推进教育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新时期,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应努力实现工具价值取向与本体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并在教育研究相关方面做出适切调整。  相似文献   

16.
猜想与反驳——论教育研究中的教育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研究中的教育批判指研究者应具有批判理性,运用批判哲学思维进行教育研究,在批判与认识中进行教育创新,最终目标在于追求教育的“解放”与合理状态。目前,教育研究中存在假性繁荣、教育异化现象及教育的“螺旋式”发展,教育呼唤教育批判。教育批判对教育的发展具有认识功能、解构教育霸权和学术规范功能。教育批判在目前我国的教育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教育科研资助体系的比较分析(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教育科研资助的管理机构、资助对象、资助重点、资助经费各不相同,纵横交错,形成了以面向整个教育战线的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为主体、面向高校教师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项目为辅,教育内外、国内外、行政和社会组织相结合面向各自系统的多方参与的教育科研资助体系。研究者应充分了解教育科研体制及其变化,掌握各个资助机构的特点和要求,寻求适合自己研究领域的资助。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惩戒不同于学校惩戒,通过对《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解读可以发现,其中所使用的“教师教育惩戒”一词与广义上包含了警告、退学等学校处分在内的惩戒概念不同,而是属于狭义上的惩戒概念。通过与日本中小学教育惩戒权中相关狭义惩戒内容的比较分析,研究者认为,当前我们的视野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如何设定教师教育惩戒的方式与程序上,而是应该将学生失范行为当作一个更大的课题。教育惩戒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遵守正确的校内规范并进一步养成健全的人格,其所要面对的不仅仅包括违反课堂纪律、不认真对待学业,更有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等等,而后者的问题很难单纯地通过教师教育惩戒进行应对。应该允许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上具有一定的裁量权。如果认可教师教育惩戒包含一定物理有形力的行使,那么有必要在惩戒方式的客观必要性、相当性与实施主体的主观目的正当性上进行限定,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境进行判断,防止惩戒过当变为体罚。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研究领域"进口"和"孤芳自赏"的现状必须改变,教育研究需要在国际交流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影响世界教育发展的能力.通过了解SSCI数据库的特点、分析教育学科在其数据库中的地位,本文指出中国教育研究成果要走向国际,必须树立教育研究成果的国际意识,遵守共同的学术规范和加强学术期刊的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教育科研资助体系的比较分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科研资助的管理机构、资助对象、资助重点、资助经费各不相同,纵横交错,形成了以面向整个教育战线的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为主体、面向高校教师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项目为辅,教育内外、国内外、行政和社会组织相结合面向各自系统的多方参与的教育科研资助体系。研究者应充分了解教育科研体制及其变化,掌握各个资助机构的特点和要求,寻求适合自己研究领域的资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