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在阐述健康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内涵的基础上,全面探讨了美国和英国医学图书馆员在为医务人员和公众进行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和提供健康信息服务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他们主要发挥了以下作用。1)可以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信息素养培训,一为医务人员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以及开发新的医学信息资源。2)可以促进医务人员与公众和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开发新技术促进公众对健康信息资源的利用。5)可帮助政府制定积极的卫生政策,促进公众健康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公众健康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了医学院校图书馆参与公众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医学院校图书馆参与公众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阐述信息素养的概念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分析加强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国内外健康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结合当前我国公众健康素养以及健康信息素养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E时代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对象、内容及措施,提出要学习和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和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经验教训,突破基本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局限,将健康信息素养注入到公众健康素养干预的研究之中,积极探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水平,加强公众健康信息素养教育与服务,尤为重要。在目前我国公众健康素养普遍偏低、公众健康信息服务供需不对等的情况下,卫生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主动介入公众健康信息素养教育与服务领域。通过分析国内外公众健康信息服务研究的现状,提出推进我国卫生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公众健康信息社会服务供给侧改革的举措,并进一步论述卫生类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健康信息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健康信息素养已成为促进公众健康素养的关键节点。近十年,健康信息素养的研究中贯穿着健康信息素养提升研究这一条主轴,学者们相互合作,主要从个体自身角度和外界因素多角度探讨高效的提升路径。研究主题主要涵盖:健康信息素养的理论研究、健康信息服务、影响因素、公共图书馆的健康信息素养研究、不同群体的健康信息素养和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等。未来的研究或将着重在边缘化群体的健康信息素养研究、健康信息来源的权威化和专业化、健康信息素养研究范畴全面化,同时还应注重健康信息素养的研究方法交叉化。  相似文献   

6.
尽管美国于上世纪70年代即提出健康素养的概念,但2002年前后的研究证明,美国公众的健康素养促进面临着巨大挑战,主要体现在健康信息的可读性差、健康信息源的可靠性模糊、公众对健康信息的评价能力缺失等方面,并导致了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包括预防保健服务的低利用率、自身健康状况低知晓度、疾病自我管理知识贫乏、高住院率、高医疗费用与高卫生支出等等。  相似文献   

7.
公众健康素养与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健康素养直接影响健康结局和医疗费用,也是人群健康差距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居民健康素养普遍偏低。教育和自主学习被认为是提高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举措。国外图书馆通过提供丰富的健康信息资源、与医学院校合作,提高医生健康信息素养、向公众推广健康信息资源的使用等方式积极参与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我国图书馆界应主动参与公众健康素养促进项目,不同类型图书馆定位好自己的服务人群和特色。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以及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公众尤其是大学生对健康信息的需求不断攀升。文章通过对上海市13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参与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调研,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并未形成,对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解和实践层次都较浅、纵深拓展不足,学科馆员的优势没有完全发挥,针对健康信息素养水平的评估机制也不完善。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亟需加速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模式变革,优化健康馆藏资源结构,完善健康馆员培育体系,寻求多方教育合作伙伴,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共建健康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进而辐射整个社会的科学健康理念。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疫情”十分严峻。认识、理解和防控“信息疫情”的根本途径在于公众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全面探索公众信息素养培育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素养内涵梳理,总结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目标。结合社会需求与信息环境,分析关注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的现实动因与积极意义。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国公众信息素养培育已有一定成就,但仍存在培育对象较单一、培育断层等问题。由此提出公众信息素养培育应:扩大信息素养培育范围,以终身学习理论为宣传支撑,推进公众信息素养培育供给侧发展,出台国家层面的公众信息素养培育体系,净化信息素养培育的互联网环境。  相似文献   

10.
李健  宋永琴 《新闻世界》2011,(6):163-164,287
大众传媒作为公众接收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它们有责任向公众传递健康信息和健康理念,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并有效地引导公众的健康行动。本文选取了《京华时报》和《新京报》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2010年《京华时报》和《新京报》的健康传播现状,对北京都市报乃至我国都市报的健康传播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18 libraries in two public library systems in Oklahoma to find out how they are addressing health literacy and facilitating access to consumer health information; how library staff members view their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relative to health information and health literacy; what challenges libraries face; and what strategies are being used. Staff members recognized several challenges to providing health information and to developing programs, including staff and patron difficulties with reference interviews, and patron lack of awareness of library resources. Staff members often had only a partial understanding of health literacy, and were unaware of system strategies to address health literacy or provision of health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网络调查法,结合美国公共图书馆开展健康服务的案例,探讨健康战略下美国公共图书馆扮演的角色和健康服务指南,并从资源导航、健康推广活动、馆员教育、合作网络、资金支持5个维度总结健康服务的实践经验。最后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健康服务应建立全面的健康素养教育体系,构建健康信息资源导航,探索可持续性的合作方式,加强馆员专业化培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调查并分析美国公共图书馆年长者健康信息服务现况,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相关服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网络调查法,结合文献调查、访谈和案例分析,选择服务人口数量排名前25的公共图书馆,以是否有专项年长者健康信息服务为抽样标准,对选取的14所图书馆的服务现况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美国公共图书馆年长者健康信息服务具有如下特点:遵循规范的服务流程;细分年长者用户群,重视50+用户;健康信息服务的主题内容较为集中,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以提高用户健康素养尤其是电子健康素养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公共信息资源是一个国家获得新的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它能够给社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利益需要,用户对公共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与其自身信息素质密切相关。文章从公共信息资源用户信息素质现存问题入手,分析对公共信息用户信息素质培养的战略意义,尝试性地提出培养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秀丹  白献阳 《图书馆论坛》2005,25(6):211-213,37
探讨公共信息资源的概念、类型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从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素质培养等方面讨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安全突发事件。结合这次重大疫情应对过程,思考情报学和情报工作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情报学视角剖析此次疫情发生、发展与抗击过程中所出现的信息与情报问题;立足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大情报观”,提出国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的情报体系框架,并分别对国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响应中的情报机制,情报嵌入的预测预警和应急管理系统,基于“数据-信息-知识-情报”信息链的情报工作体系和民众的信息素养与健康促进支持体系进行了阐述,以促进情报学与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交叉与融合,促进公共卫生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