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把握了诗歌的意象、形象、情感、意境等特点,指出在诗歌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意象,理解形象,体验诗人情感,领悟诗歌意境,从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染与享受,提高艺术鉴赏力。  相似文献   

2.
情感体验是诗歌教学的灵魂,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体验诗歌情感:1.反复阅读,多方位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2.再现形象和画面,体会诗歌中丰厚的情感;3.开拓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3.
在全社会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应该将诗歌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手段,全方位的改革诗歌教学。在诗歌教学中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诗中语言的美、意境的美,从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提高鉴赏力,陶冶情趣,创造形象,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4.
诗歌的多义性是诗歌教学的重、难点。诗歌的多义性可分为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底蕴义和言外义。在诗歌多义性的教学中,要善于比较揣摩,弄清诗歌的多义性;从修辞手法切入,把握诗歌的双关义、象征义、比喻义;探索源流,把握诗歌的情韵义;联想补充,把握诗歌的言外义;剖析创作技巧与背景,把握诗歌的底蕴义。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教学多年,我一直对诗歌教学不以为然,认为初中阶段对学生诗歌鉴赏的要求不高.加之诗歌较之小说等文体不够通俗易懂.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又不浓,因而,忽视了对诗歌教学的研究,在平时,我往往让学生读读、背背,概括主题就草草了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歌的教学目的是传承化遗产、培养学生的学趣味、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明确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喜好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自觉性,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朗读,体会古典诗歌的节奏、韵律和音乐性,把握诗歌形式特征,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赏析作品重点是领会诗人的情感,掌握表达情感的表现方法。选读诗歌作品标准不能偏狭,眼界要开阔。在诗歌的继承、发展和相互影响的背景下学习诗歌作品;在掌握大量作品感性基础上去学习诗歌史。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增加了古典诗歌鉴赏主观表达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对诗歌作品既能“意会”,又能“言传”。因此,我在诗歌教学和训练中注意从方法的指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进行课堂教学最重要、最基本的工具,诗歌的合理运用,能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在讲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有目的地适当选用琅琅上口的诗歌能把看起来复杂和繁多的地理现象讲得形象生动简洁概括,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在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诗歌教学,向来是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分析少了,学生难以领会其神韵;分析多了,学生便如坠五里云雾,似隔岸观花。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诗歌特点及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总结出了诗歌教学的四个“不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李钊 《河北教育》2007,(6):40-40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刚开始时,我也是觉得无从下手,不知轻重,把握不到位,不是讲多了,就是讲少了。后来在教学中逐渐摸索、体验,试探性地寻找教学路子,久而久之,找到了一些方法,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写出来,和诸位老师一块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把握得好,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就一个人的一生而言,对诗歌萌生兴趣也是在青少年时期。因此,诗歌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美好情操,建立理想品格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搞好诗歌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呢?以下是笔者在诗歌教学方面的粗浅尝试。  相似文献   

12.
诗歌教学形式多样,但领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中的意象,反复呤咏诵读应是解读诗歌的几个基本途径,也是诗歌教学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3.
凡教过诗歌的老师都知道,诗歌教学最不易把握和操作。这当然是由诗歌想象丰富、语言精练、讲求韵律和节奏、意境开阔、感情抒发含蓄等特点所决定的。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二:一是教师一字一例一句的解释,这种方法学生虽记录了不少知识点,但却破坏了诗歌的整体感、意境美,不利于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二是教师引导着学生去读,多读上几遍,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品味。这种方法。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虽学过了,背过了。收获却不多。  相似文献   

14.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诗歌教学越来越受重视。我对诗歌尤为爱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积极尝试利用诗歌的特性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兴之所至时也常用自己的只言片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诗歌教学存在课堂结构程式化、朗读随意化、理解文言化等现象。教师要把握诗歌的特点,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把握新课标诗歌教学的要求,才能克服和纠正这些问题,达成诗歌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诗歌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分析少了,学生难以领会其神韵;分析多了,学生便如坠五里云雾,似隔岸观花。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诗歌特点及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总结出了诗歌教学的四个“不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和作文水平。读,不妨让学生“摇头晃脑”。诗歌,有其独特节奏和韵律,特别是古典诗词,词句匀称工整,音节铿锵鲜明,特别适合诵读,其中也包括一些优秀的新诗,是非出声诵读而不能得其神韵的。教读过程中,我借鉴了古代…  相似文献   

17.
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园地。发挥诗歌教学寓教于乐的教育功能,应重视诵读, 感受音乐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想象,感受形象美,陶冶学生情操;重视思考,领悟意蕴美,培养学生审美 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鉴赏要素:诗歌语言的音乐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意境美、诗歌的象征手法。教师通过对这几个因素的把握,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的鉴赏,“见仁见智”或许是比较好的方法。诗歌的思想感情最难把握.人们对海子的诗和海子的死一直有争议,这节课我选择的鉴赏点是对诗歌内涵的把握。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分析诗句,感受体验诗情,鼓励学生积极、合理地建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引领学生“轻叩诗歌的大门”是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主题.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然而,中国古代诗歌本身的含义、韵味很难通过语言描述,仅靠传统教学媒体的几张图片和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领会诗歌的美,而班班通则为诗歌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