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3—2016年中国地级市数据,利用官员任期考察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科技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多维绩效考核下,地方官员在任期内会策略性“安排”政府科技支出,官员任期和地方政府科技支出呈U形关系,转折点出现在官员上任的第5~6年。此外,在晋升激励下,地方政府在科技支出方面存在显著的互补型策略互动,且在官员第一任期时的政府科技支出反应系数明显高于官员第二任期时的科技支出反应系数,即在官员晋升激励更强的时期,地方政府科技支出竞争更激烈,说明在相对绩效考核方式下,地方官员会围绕科技创新展开标尺竞争,提高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改善政府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2.
马红  侯贵生 《软科学》2020,34(2):27-32
从微观层面入手,重点关注雾霾污染对企业创新意愿的长期倒逼效应,并进一步探讨地方政府行为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①较长时期中,雾霾污染对企业的创新意愿的提升产生显著的倒逼效应;②雾霾污染对企业创新意愿的倒逼效应在产权不同、规模不同和融资约束程度不同的企业中,均呈现出一定异质性;③在拓展研究中基于地方官员晋升压力和地方政府科技支出的双重视角,证明了地方政府行为对雾霾污染和企业创新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地方省级官员为例,实证分析了官员更替频率对经济增长和工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地方省级官员的更替频率与辖区人均GDP呈正方向作用关系,与辖区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增长率、工业产能利用率呈反方向作用关系。为提升经济增长率、治理工业产能过剩现象,需要降低地方省级官员的更替频率,进一步完善地方省级官员尤其是省长的晋升考核机制,同时也要推动中国更基础性的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9,(7):139-144
通过对2009~2015年"泛珠三角"116个地级市政府城投债务面板数据开展实证研究,从官员特征的视角,分析市委书记和市长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研究表明:市委书记的个人特征、教育背景均对政府"城投债"的扩张有显著影响,且市委书记和市长的个性特征对"城投债"规模的影响存在着差异。此外,地级市官员的工作经历、工作背景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无显著相关性,是否在本地晋升则显著相关。优化官员年龄结构与官员搭配,将有助于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  相似文献   

5.
首先通过构建接受产业转移的"古诺模型"和采取地方保护的垄断模型,定量分析地方保护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并通过对一个包含社会福利、晋升机制的官员效用函数的分析,解释不同类型的地方官员广泛采取地方保护的深刻原因;其次,引入同发展阶段地区之间在接受产业转移时存在相互竞争这一因素,如果产业转移后各企业单位产品成本仍保持不变,地区竞争并不会加速产业转移,但是如果此时存在"干中学"效应,地区竞争是会加强产业转移并同时实现官员晋升和本地社会福利的提高,可谓"一石三鸟";最后,综合考虑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地方保护和地区竞争这两个因素对转移地的社会福利的影响,发现凡是地区竞争能加速产业转移时都会对当地的绝对和相对福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黄菁菁  原毅军 《科学学研究》2018,36(6):1143-1152
构建了用于分析协同创新促进技术升级的跨层次模型,并考察了地方官员变更在其中的效应。基于2001-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技术升级有积极作用,政府、金融机构资金则呈现消极作用;区域创新主体协调互动能显著的产生促进技术升级的协同创新效应;地方官员变更会削减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加剧金融机构资金的负面影响,但能缓解政府资金干预的消极作用;协同创新效果和地方官员变更效应具有地区差异:沿海地区的政府、金融机构资金使用效率高,对技术升级有积极影响,官员变更效应不显著;内陆地区的政府、金融机构资金对技术升级无显著积极作用,区域协同创新的效果受到地方官员变更的显著干扰。  相似文献   

7.
晋升锦标赛下,官员在有限任期内存在晋升预期差异,由此导致的短视行为的变化可能对创新产出造成影响。然而现有文献并未从官员晋升动机视角深入研究城市创新的制度动因,也未曾厘清官员任期等政治体制对创新活动的具体影响机制。本文利用2004—2016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多元统计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官员任期如何通过经济增长目标影响城市创新的机制路径,并从土地财政、环境治理视角提出了新机制路径。研究发现:(1)相对于市长,市委书记任期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更大,且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2)市委书记的更替显著抑制了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3)机制分析发现,市委书记的任期通过动态影响经济增长目标制定,土地财政依赖以及环境治理水平进而对城市创新产生影响。譬如当经济增长目标越高,官员越倾向于采用短视的扩张策略刺激经济,进而减少对创新活动的投入;(4)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市场化条件较好,东部以及城市规模较大的地区,市委书记任期对创新的U型特征仍然显著。本文建议政府在推进财政分权体制改革时,应采用因地制宜的推进方式,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地结合起来。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晋升锦标赛理论的经验证据,有助于理...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鹏  石晓平  曲福田 《资源科学》2014,36(4):702-711
中国式分权制度对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地方政府关于财政资源和资本要素的争夺,促使其实施土地出让策略和土地引资策略,以获取与土地有关的收入。本文基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构建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策略选择的理论框架,分析认为不同的土地财政策略面临不同的激励机制,而且由于地方政府竞争策略的互动行为,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之间的土地财政策略呈现空间模仿效应或者替代效应。本文选取1999-2007年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模型,分别考察了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策略和土地引资策略面临的主要激励及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收支约束是其实施土地出让策略的主要激励,而地方政府之间的资本竞争是地方政府实施土地引资策略的主要激励。地方政府在实施土地出让策略中的模仿效应表现为土地出让面积竞争,土地引资策略的模仿效应表现为对大规模资本的追逐。同时,土地引资策略的替代效应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对低价出让土地频率的替代。  相似文献   

9.
沈伟腾  胡求光  余璇 《资源科学》2021,43(5):898-908
理解沿海地方政府经济发展行为对于近海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04—2017年中国48个沿海城市近海污染物浓度以及经济增长目标约束数据,考察沿海城市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近海污染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财政压力和晋升激励数据,检验了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近海污染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未采用任何约束,施加经济增长目标硬约束会导致无机氮浓度提高约0.020 mg/L,占无机氮浓度均值的比重约为7.17%。由沿海省级到市级经济增长目标的逐级加码幅度每提高1%,近海无机氮浓度将提高约0.007 mg/L,占无机氮浓度均值的比重约为2.51%。上述结果表明,沿海城市经济增长目标硬约束和逐级加码均会加剧近海污染。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近海污染的影响会因财政压力以及官员晋升激励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面临高财政压力以及主政官员具有高晋升激励的沿海城市,经济增长目标硬约束以及逐级加码对近海环境的不利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李勇刚  李祥 《软科学》2012,(1):42-46,50
运用1999~2008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住宅平均价格和宏观经济基本面相关变量的面板数据,对住宅价格、财政分权及地方政府竞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对住房价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财政分权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存在区域性差异。认为房价要回归理性增长水平,应健全地方政府的财政监管体系,规范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适当提高地方政府在财政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1.
徐浩  祝志勇  叶芸 《科研管理》2006,41(2):73-82
厘清行政环境(行政治理、法治水平)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首先,本文系统剖析了行政环境优化、偏向性投资和技术创新间的作用机制,其次,以2005-2016年我国97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结合动态空间计量模型(SEM)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地方政府偏向性投资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挤出效应,且该效应在西部地区最强;(2)行政环境优化对技术创新具有直接的正向推动作用,该效应在东部地区最强;(3)十八大后,偏向性投资的挤出效应有所下降,行政环境优化的推动效应有所上升。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4)行政环境优化通过提升地方政府“经济政治人”诉求的机会成本,弱化了偏向性投资对技术创新的负向技术效应。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中介效应可以解释行政环境优化促进技术创新总效应的8.51%。最后,本文认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基层司法部门的省级直管是改善行政环境,进而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廖直东  姚凤民 《科研管理》2021,42(11):110-117
    文章结合中国专利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和中国式分权背景,剖析了省级地区间专利行政保护策略互动的形成逻辑,并采用一般空间计量模型(SARAR)对省级地区间专利行政保护策略互动的类型进行了识别。结果发现:(1)在中国式分权背景下,受制于资源流动约束,以及受自上而下的经济和政治压力的驱动,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官员会竞相提高本地区的专利行政执法力度,形成了相互模仿的地区间专利行政执法策略互动;(2)基于2002—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在地区专利行政保护方面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确存在相互模仿的策略互动,相邻地区间的专利行政保护能够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3.
杜博士  吕健 《科研管理》2022,43(6):178-185
以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为样本,选取地方官员调整这一独特视角,利用2007-2016年间各城市市长数据,结合各城市三种类型专利申请受理数,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系统地考察了官员调整对辖区内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官员调整有助于地方的技术创新,能够使辖区内的专利申请数增加0.231个百分点,且这种影响具有超前效应。当新任市长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或为非本地籍贯时,官员调整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当新任市长未临近退休时,官员调整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当离任市长为长期任职时,官员调整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官员调整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来自于集中换届期;进入经济结构性减速时期之后,官员调整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此外,官员调整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还表现出地域差异,即这种促进作用在普通地级市中表现得较弱。本文对于从地方官员调整视角和微观层面理解技术创新及地方政府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在技术创新与进步备受重视的同时,商业模式创新是产业化的重要前提也逐渐成为共识。文章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基于战略三角理论“制度条件、产业结构、资源与能力”的视角,构建了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的“触发-演变-评价”动态环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系统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文章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中国市场商业模式创新为案例,应用理论框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对于深入研究产业商业模式的动态和系统演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背景下,地方政府或出于晋升竞标赛的需要,或出于对创新发展的内生需求,都积极动用有形之手推动创新发展。但财政分权体制下,具有不同财政支出偏好的地方政府,其财政支出结构和支出效率各有千秋。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Tobit方法,从创新价值链角度入手,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和财政支出效率为中介变量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对两阶段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与途径。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于成果转化阶段的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但对科技研发阶段的区域创新效率影响不显著;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所起到的间接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且在科技研发阶段的遮掩效应较大;财政分权会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从而对双阶段区域创新效率均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敏  王腾  严良  谢雄标 《资源科学》2019,41(3):532-545
改善能源生态效率是实现“十三五”节能降耗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选择,本文考虑生态和社会福利因素,以2000—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样本为基础,利用SBM-DEA模型计算和分析了中国区域能源生态效率,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从财政分权、经济竞争的内生经济增长和制度层面探究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近17年来中国中西部地区能源生态效率水平较东部地区差,其中中部地区呈现持续恶化趋势。财政分权显著改善了能源生态效率,而地方政府间经济竞争降低了能源生态效率。地区虚拟变量揭示经济竞争使东部和中部地区能源生态效率显著下降,但有助于西部地区提高能源生态效率。基于反事实分析,如果能够遏制经济竞争加剧,能源生态效率年均能够获得1.38%额外改善。最后,本文提出从改革财政激励制度,强化审计监督问责,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等政策建议,鼓励地方政府形成经济竞争与合作,以期提升中国能源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17.
政府环保支出、绿色技术创新与雾霾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霾治理作为污染治理攻坚战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大政府环保支出、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有效进行雾霾污染治理,是当前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对政府环保支出、绿色技术创新和雾霾污染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梳理,提出相应研究假说的基础上,利用2008—2016年中国216个或104个城市的研究数据,采用面板空间联立方程、动态面板门槛等估计方法,本文较为系统的考察了地方政府环保支出、绿色技术创新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本地和邻地政府环保支出均能直接减轻本地雾霾污染,本地政府环保支出还能通过刺激绿色技术创新而间接减轻本地雾霾污染,但邻地政府环保支出的间接治霾效果不显著。此外,政府环保支出对雾霾的治理效果存在门槛效应:当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较高时,政府环保支出对雾霾污染的抑制作用十分显著;反之则反是。时段比较发现,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后,政府环保支出的治霾效果显著提升;地区比较发现,除了当地政府环保支出治霾效果面临技术约束外,重点区域政府环保支出对雾霾污染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张庆芝  段勇倩  雷家骕 《科学学研究》2015,33(12):1770-1778
随着化学、生物、新材料等产业的崛起,科学对创新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本文以诺贝尔奖科学成果到商业产品过程为切入点,研究基于科学的创新。结果显现,随时代的变迁,商业化的诺奖成果呈现上升趋势,自2000年后已有14个诺奖成果被商业化;51.2%的科学发现诞生于大学,18.97%的科学发现诞生于公共机构;平均而言,诺奖成果从科学发现到商业产品的时间间隔为17.61年;最后本文提炼了三种基于科学的创新模式,分别为"企业主导的创新模型"、"企业与大学或公共机构合作的创新模式"、"新创企业转化成果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彭山桂  孙昊  王健  吴群 《资源科学》2021,43(1):134-147
在中国,官员的治理水平是理解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而土地出让是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将两者放在同一视域中加以考察,研究官员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有利于从“人本”视角深化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形成机理的认识。本文利用官员交流网络选择并构建样本数据集,采用城市—时间—官员的“三维”固定效应模型分离出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中的官员个人效应,并基于官员特征视角分析了官员个人效应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①官员个人效应是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形成机理中重要的、富有差异的影响因素;②官员学历、平均任期长度、国土系统工作经历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具有全局影响。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学历高、平均任期长、具有国土系统工作经历的官员更倾向于抑制土地出让总量、压低住宅用地出让价格以及提升工业用地出让价格;③官员基层、高层党委政府的工作经历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具有差异性的局部影响。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垂直交流官员更倾向于增加土地出让总量,从基层提拔的官员更倾向于推升住宅用地出让价格及压低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应注意不同特征的官员在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中体现出的差异化的个人效应,从“人本”视角出发,可以通过适当的安排,发挥官员个人效应,促进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调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王晓珍  蒋子浩 《科研管理》2019,40(10):25-36
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高校创新价值的两大重要体现,随着利他性的高校创新活动在经济发展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高校创新的价值本源--社会价值正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高校创新的经济价值效率而缺乏对社会价值效率的深入关切。文章基于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视角,运用DF-DEA模型测算高校创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效率,并对效率动态演进过程和效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最后使用面板Tobit模型对高校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2011-2015年我国省域高校创新经济价值效率较高但波动较大,社会价值效率相对较低但较稳定;使用核密度估计进一步分析发现:样本期内高校创新经济价值效率和社会价值效率均呈显著“单峰”分布,但经济价值效率有改善趋势,社会价值效率则有恶化趋势;使用面板Tobit模型对创新环境分析后发现:经济优势、区位优势、政府扶持力度、基础设施状况对高校创新效率具有较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