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管制制度落差与中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之间的关系,着重对比了管制制度顺差与逆差对企业进入模式决策的不同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东道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与制度落差的交互作用对企业海外进入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东道国管制制度水平低于中国时,随着制度距离的增大,企业更倾向于采取合资进入模式;当东道国管制制度水平高于中国时,随着制度距离的增大,企业更倾向于采取独资进入模式。研究同时表明,东道国市场开放程度对以上两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国并购.企业跨国并购有利于获取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短缺资源和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品牌和市场.目前,国内国际形势和国家政策导向都十分有利于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并购.但由于我国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及国内外文化环境、政治经济环境差异大,企业跨国并购也面临许多障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在并购主体、目标市场、并购行业、并购对象和并购方式等方面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同时,我国政府也需要出台一些相应的扶持和鼓励措施.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5,(10)
从制度角度研究并购国家之间的制度差距对并购绩效的影响。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与被并购国家的制度距离越小,跨国并购后绩效改善越明显,规范性制度距离增加降低跨国并购后的企业绩效,而管制性制度距离对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取决于并购年限和并购国家的制度质量。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浪潮下,以数字技术为特征的企业数字型跨国并购在我国发展迅猛,重塑企业跨国并购活动的同时,也成为传统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与数字企业数字研发的重要引擎。然而,驱动企业数字并购决策往往是复杂的,如何考虑数字并购中多重复杂因果之间的联系,从而探究中国企业数字并购活动成为理论与实践关注焦点。对此,以探究中国企业数字并购驱动路径为切入点,基于跨国并购动因理论,以制度环境、企业异质性与资源寻求为并购分析视角,整体性地提出了由数字制度环境、企业数字能力与东道国数字资源构成的中国企业数字并购驱动组态模型。进一步,为对比分析中国传统企业与数字企业数字并购高成效组态路径的异同,使用fsQCA归纳出中国传统企业数字并购高成效的5条组态路径与4类战略,分别是S1(数字能力驱动型)、S2(制度环境驱动型)、S3+与S4(制度环境+数字能力耦合驱动型)与S5(战略自发型)。结果表明,数字制度环境+数字能力耦合驱动型是大部分传统企业数字并购的成功路径。其中,数字能力是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与传统企业通过数字并购加快数字化转型目的相吻合。数字企业实现数字并购高成效的共有4条组态路径与4类战略,分别是C1(数字制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制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2005—2018年中国企业实施的249起跨国技术并购事件的分析,深入探讨知识产权制度距离对跨国技术并购持续时间、股权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1)知识产权制度距离与并购持续时间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知识产权制度距离的增大,并购持续时间先延长后缩短;(2)知识产权制度距离与并购股权比例呈U型关系,即在知识产权制度相似和相异程度较大的东道国,中国企业通常会选择高股权并购模式。本研究丰富了制度距离和企业跨国并购的相关研究,识别出知识产权制度距离影响中国企业跨国技术并购过程的拐点。  相似文献   

6.
杨波  万筱雯  胡梦媛 《资源科学》2020,42(9):1788-1800
目前中国国内资源供给较难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资源类企业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获取国外资源。本文基于东道国制度质量视角,选取中国资源类企业在29个国家(地区)发生的406起海外并购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政治稳定、政府效率和法律制度对中国资源类企业海外并购区位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中国资源类企业偏向选择在政治稳定和政府效率高的东道国进行海外并购,东道国较好的法律制度并不能吸引资源类企业海外并购,并且东道国资源密集度对海外并购区位选择具有调节作用;②油气行业区位选择主要受政治稳定性的正面影响和法律制度的负面影响,电力及其他行业主要受政治稳定性和政府效率的正面影响;③制度质量显著影响国有资源类企业海外并购区位选择,但是非国有企业海外并购区位选择仅受到政治稳定性的显著影响。因此,中国资源类企业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东道国的制度质量,尽量选择政治环境稳定、政府效率较高国家的企业进行海外并购。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Zephy数据库2000-2016年期间我国企业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案例为研究样本,对影响跨国并购逆向学习绩效的前因条件构型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定性比较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虽然制度距离和技术能力都是影响企业跨国并购逆向学习绩效的重要前因条件,但相比而言,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对于跨国并购获得较好的学习绩效才是必要的前因条件;第二,本文基于定性比较的前因条件构型,总结出了三种有效实现跨国并购逆向学习的模式,即后探索式学习、后利用式学习以及后利用-探索并举式学习。第三,正式制度距离和并购后的研发投入具有互替性,双方正式制度距离过大,会抑制母国企业并购后的研发投入。以上研究发现不仅有利于完善新兴市场国家的逆向跨国并购学习理论,也有利于指导企业在复杂情境下开展逆向跨国并购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李莉 《未来与发展》2009,30(7):42-47
全球引进FDI以跨国并购为主,而中国以新建投资为主。本文根据资本输出理论,认为跨国并购是新建投资发展的高级形式,跨国并购将成为我国引进FDI的重要方式,并针对跨国并购在我国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包括提高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竞争力,鼓励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中小企业;培育成熟的资本市场;完善我国关于跨国并购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9.
采用346家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在全球的463笔投资数据,分析了该产业的海外投资布局特征,并从国家(区域)、产业和企业3个层面研究母国区域和东道国,以及企业特征和东道国之间的投资匹配关系。江苏、浙江等制度环境优越的省份是太阳能光伏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来源区域,德国、美国等制度环境完善的国家则是重要的投资目的地国;进行海外投资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大多是未上市的非国有企业,投资动机以市场寻求型为主。在国家(区域)和产业层面,基于制度环境和产业基础2个维度,"母国—东道国"的投资配对呈现出对偶性,即来自制度和产业基础良好省份的企业倾向于投资制度和产业基础良好的国家;制度和产业基础不完善的东道国会吸引来自制度和产业基础不完善区域的企业的投资。在企业层面,不同所有制、上市与否以及具有不同投资动机的企业对东道国的选择偏好存在差异,呈现"非国有企业—制度、产业双领先国家"、"市场寻求型投资—制度、产业双领先国家"和"研发寻求型投资—制度领先国家"的投资配对。  相似文献   

10.
周楠  杨竹 《科研管理》2023,(2):81-88
本研究探索东道国和母国在不同维度的制度距离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将并购企业的跨国并购经验作为调节变量,通过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以2014年至2017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发生的所有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正式制度距离由于增加了企业面临的外来者劣势而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文化、信仰等非正式制度距离由于能带来知识异质性而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跨国并购经验能削弱正式制度距离对创新绩效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1-2014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并购数据,利用PSM方法研究了跨国并购对母公司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跨国并购显著提升了其研发水平;相比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对资本要素和研发创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跨国并购对其研发创新的影响更明显;相比较于东部地区,由于中西部地区企业创新能力较低且多以要素密集型为主,跨国并购对中西部地区跨国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较弱。此外,在考虑目标企业所在国家(地区)的地理分布和创新能力因素时发现,跨国并购对母公司研发创新的提升效用随着目标企业所在国家创新能力的减弱而下降。最后,本文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向阳  齐莹  金慧琦 《科学学研究》2020,38(10):1828-1836
跨国并购是企业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也是企业获取OIL优势实现国际化的重要途径。组织兼容性是影响跨国并购知识转移的关键变量,且企业不同类型的知识似乎与OIL优势存在内在联系。在跨国并购中,企业究竟应如何通过提高组织兼容性而有效地提高知识转移,进而增强OIL优势?基于一致性理论和折衷理论,本文将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市场知识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进行了匹配,在此基础上,将技术兼容性、文化兼容性、战略兼容性、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和市场知识纳入到统一的研究框架之中,运用SPSS22.0和LISREL8.70软件对182家中国跨国并购企业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兼容性的不同维度均对跨国并购各类型知识转移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提升OIL优势。具体来讲,技术兼容性对技术知识转移影响程度最大,进而增强所有权优势;文化兼容性对管理知识转移的促进最强,进而使内部化优势得到增强;战略兼容性最有助于促进市场知识,从而增强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13.
从竞争情报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成败得失,挖掘跨国并购行为中的情报需求,弄清竞争情报该如何为跨国并购行为发挥应有的保障作用,让中国企业成功实现"走出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3年至2017年中发生跨国并购的技术密集型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跨国并购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就不同专利产出类型分别回归检验.结果 显示,技术密集型企业跨国并购对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促进作用最大的并不是发明专利.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密集型企业应创造条件通过跨国并购来提高创新绩效,应加强并购后的学习与吸收以促进高质量专利产出,同时政府应继续对企业创新加以补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企业国际并购知识吸收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吸收能力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是形成和提升企业技术能力的核心要素,也是现代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由于国际并购是一种复杂性组织的复杂组织行为,加之文化障碍、技术障碍、组织障碍和知识距离的客观存在,将会对国际并购中的知识吸收能力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知识转移的效果和并购战略效果。在跨文化、跨组织、跨环境背景下,客观、系统地分析国际并购企业自身的知识吸收能力状况是至关重要的。研究将基于知识管理、企业能力、组织学习、国际并购和复杂性等学科理论,提出符合国际并购特点的知识吸收能力内涵、知识要素及影响因素,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知识吸收能力提升仿真模型,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6.
宋滨  王瑾 《科技与管理》2012,14(1):69-73,77
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并购成为企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针对中石化的特点,通过初步筛选以及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排序,确定跨国并购影响中石化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基于财务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研究跨国并购对中石化竞争能力的影响。可为中石化跨国并购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购并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方式,但由于存在企业与民族的双重文化差异,购并后的整合变得非常困难,如何有效地处理跨国购并中的文化冲突已成为每个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回顾和整理跨国购并文化整合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联想购并IBM PC事业部为例,探索中国企业跨国购并后的文化整合问题,并提出跨国购并中文化整合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璐  梁丽娜  张强 《科研管理》2019,40(10):207-219
本文选取蒙草进行典型案例研究,探究企业资源能力的生成机理及其演化路径,并阐释企业当前动态能力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在企业迅速发展进程中,管理认知层战略判断与组织行动层战略执行是推动企业资源能力生成的重要因素;(2)企业资源能力的进阶主要受管理认知层发展观与组织行动层分工认知结果的导向行为的驱动,并析出企业资源能力的升级过程为“整合能力-延伸能力-再构能力”;(3)提出“认知-行动-能力”作用关系模型,理清管理认知层战略判断、组织行动层战略执行与企业资源能力演化的内在作用关系,并剖析了动态能力形成过程的内在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