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将专利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作为知识流动的研究途径。首先,从专利文献前引和后引的角度入手,建立分别代表科学知识、技术基础知识和技术前沿知识的数据集;然后,运用共被引聚类法建立基于技术领域主题的知识流动链条;最后,基于科学知识吸收时间和技术知识扩散时间两个维度,构建技术领域主题的知识流动时间模型,以期从微观的角度观察技术领域主题的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并对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专利引文的科学—技术关联探测方法包括三大步骤:以引用关系为纽带,建立代表技术知识的专利方数据集与代表科学知识的论文方数据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论文方所代表的科学学科和专利方所代表的技术领域;建立科学学科与技术领域间的映射,描述并显示双方的知识溢出关系。但这三大步骤中分别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区分专利对论文的引用类型将导致探测误差;二是依据IPC的分类方法不能反映专利方子技术领域的知识类别;三是现有探测方法中缺失科学论文对技术创新的反向引用计量。  相似文献   

3.
基于专利引用的计量分析是测度跨国知识流动的有效方法,通过分析知识在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流动情况,为发现和认识不同国家(地区)产业创新主体间的知识流动与交互作用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以计算机与通信产业领域为例,开展基于专利跨国引用网络的产业创新国际化知识流动测度。研究发现,产业创新主体在进行专利发明的过程中,更多关注国外同行的专利技术,并通过专利引用将其吸入到自己的专利产出中;新兴国家(地区)尽管进入了中心组,但是对于网络的影响有限;中国台湾和韩国的赶超轨迹,值得其他国家(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专利引文分析是专利分析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专利引文分析仅分析专利文献中明确标示的物理引用专利数据,不能够准确真实反映专利之间的引用关系,难以准确揭示专利之间的技术相似度。专利语义引用识别有利于准确真实揭示专利间的潜在语义联系,为专利的继承与创新评价提供参考,有助于专利授权前的专利审核和专利授权后的专利评价。[方法/过程]首先,基于规则和句法分析抽取了专利的特征知识元;其次,利用Sentence-BERT和Word2Vec对专利特征知识元及专利标题摘要文本进行向量化表示;再次,根据余弦相似度计算专利的特征相似度和整体相似度,结合专利申请日期的先后顺序得到专利的语义引用专利集;最后,采用量子计算领域专利数据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结论]该专利语义引用识别方法能够实现语义引用专利的有效识别,有利于评价专利的技术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为专利审核和专利价值评估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科学研究为技术创新提供知识基础,技术创新吸收利用科学知识是重要的技术创新方式。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被采纳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桥梁,其特征对采纳效果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前人研究证明,知识的来源特征作为一种便捷的价值呈现方式,会对受众的注意力分配与信息筛选过程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在从科学到技术这一跨界信息传播过程中是否存在、有何表现,仍待探究。[方法/过程]本研究从专利引用论文的视角探究技术对科学知识的采纳,构建1800—2018年全领域专利引用论文的数据集,测度科学知识的来源特征,分析其分布情况、变化趋势,并进一步构建回归数据集,使用回归模型,探究来源特征对采纳强度、采纳速度、采纳广度的影响。[结果/结论]结果显示:(1)科技融合创新成为趋势,创新活动更加精细化,科学知识被技术采纳的速度提升,但广度与强度降低;(2)科学知识来源特征显著影响采纳效果,来自更高影响力生产者与传播者的科学知识,效果更好;(3)科学知识的技术采纳过程具有明显的学科领域差异,实践性较强的领域科学知识利用虽然更多、更迅速,但这些知识往往不能产生较强的技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个建立在专利全引用信息基础上的技术知识扩散特征研究框架,运用专利引用和文本挖掘的方法,通过研究施引专利和被引专利,从技术知识的利用和技术知识的传播两个角度,更全面地探索技术知识扩散的特征。首先提取基本专利和引文专利之间的引用关系,获得技术知识扩散的范围;其次利用文本挖掘的方法抽取专利摘要中的技术关键词,并计算基本专利与引文专利间的文本相似度,衡量出技术知识扩散的程度;然后运用文本聚类和语义分析法进行专利的技术知识扩散特征分析,提炼出6种技术知识扩散特征下分别对应的技术主题。从专利文本的内容着手,将其与引用相结合进行技术知识扩散特征的研究,并对尚未出现前向引用关系的专利进行了技术知识扩散潜力的测度,减少了以往研究的局限性。最后用石墨烯技术作为实证进行了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也为石墨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理解科学知识对后发经济体技术追赶的影响对创新经济理论与创新政策都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知识基础理论和技术体制理论,提出科学技术特征属性的概念和分析框架,从知识异质性视角分析产业创新的科学知识特征因素对中国技术追赶过程的影响。通过分析美国专利及商标局1995—2019年的全球授予专利及其引用科学文献的数据,发现中国难以在科学关联度较高的领域、科学知识复杂多样化的领域和私有部门科学知识贡献度较高的技术领域提升技术水平和实现追赶;中国的技术追赶更依赖较为近期的科学知识,优势产业发展更依赖国外的科学知识来源;中国技术创新的本土科学知识来源主要来自公共部门的成果,私有部门产出科学对创新的作用不突出。研究结论揭示了中国优势技术领域发展的科学知识特征,为中国技术追赶提供了实证证据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技术发明与基础科学之间的知识关联是科技管理者所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国际权威专利情报机构CHI Research Inc.构建了“科学关联”计量指标,通过计量技术专利对科学论文的引用来定量描述技术与科学之间的知识关联.然而,技术与科学之间的知识关联是双向的,技术以科学为源泉,科学以技术为手段,“科学关联”指标仅对上述知识关联进行了单向计量.文章认为,还需要补充计量科学论文对技术专利的反向引用,才能使“科学关联”指标得到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专利引用过程中的知识活动探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摘要:专利引用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活动。由于专利文献与论文文献的相似性,可以利用科学计量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来对专利引用过程中的知识活动进行深入揭示和可视化展示。研究结果显示引用过程中包含着知识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的发展与重组等活动。在中观和宏观尺度上来看,微观层次的知识发展与重组可能会导致技术范式的变更,这类似于托马斯·库恩提出的科学革命到来之前科学范式的更替。  相似文献   

10.
以ICT产业专利为数据基础,基于社会网络视角,构建2487家企业的专利引用网络,从知识吸收与知识扩散两个维度探究专利引用网络结构要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剖析联系强度这一关系要素在知识流动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间起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知识吸收广度和知识吸收深度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知识扩散广度和知识扩散深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联系强度正向调节知识吸收深度与知识扩散深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但对知识吸收广度、知识扩散广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没有起到预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专利直接引用和专利共被引两方面讨论专利引用行为对行业技术竞争的影响。专利直接引用导致技术研发领域中创造性破坏效应的产生,企业在专利引用与被引的过程中改变知识存量与结构,从而影响自身技术实力的发展。专利共被引则通过第三方的专利集成引用行为揭示出潜藏的企业间竞争关系。基于德温特创新索引采集中国市场上RFID领域的技术领先组织的专利引用数据,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组织通过专利直接引用获得的知识累计流入量对组织技术竞争力的提升(滞后1年)有正向影响;专利共被引(滞后2年)与企业间研发规模的一致性相关,但其对企业技术竞争态势的指示效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追踪和探讨科学研究如何有效促进技术创新是创新管理与政策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美国专利及商标局2005-2019年的专利数据与引用科学文献的数据,研究仪器产业科学知识的异质性特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科学关联度与科学质量均对专利质量表现出倒U型影响;仪器领域的技术创新对近期科学知识的依赖显著强于远期科学知识;知识来源多样性对专利质量表现出负向的影响,专利权人与科学文献作者来源的一致性对技术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仪器创新呈现出高度的知识—技术区域集聚性特征。这些结论可为促进我国仪器产业自主创新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已有对科学与技术关系的研究大多从宏观角度讨论,从微观角度分析科学的具体学科与技术的具体领域之间关联关系的研究不足。利用科学文献与专利的相互引用情况,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UCINET软件,分析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表明,化学、物理等学科领域与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网络中心性,通过学科领域与技术领域之间的交叉影响,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的跨领域转移。  相似文献   

14.
拥有专利数量众多的企业属于专利密集型企业,全部专利的总被引次数大的专利密集型企业则表现出明显的知识溢出现象。这类企业之间的专利引用行为突出反映了企业的技术竞争地位、行业的技术竞争态势和国家的技术创新活跃程度。依托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检索整理了全球专利拥有量最多且拥有专利的总被引次数最大的专利密集型企业的典型代表,在分析这些企业的国家与行业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发现了专利密集型企业集中分布于日、美等国家和车辆与零部件、电子与电气设备等行业的现象。继而考察了这些企业之间的专利直接引用行为,分析了跨国、跨行业引用状况,构建了专利引用网络,展现了关键企业在连通跨行业专利引用网络中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姜南  李济宇  顾文君 《科学学研究》2020,38(9):1638-1646
本文基于专利转让的视角,利用知识创造、知识转移、专利密集型产业等理论,从微观专利层面研究了技术宽度、技术深度与知识转移成功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专利密集型产业对技术宽度、技术深度和知识转移成功率之间的调节关系。文章以1991-2012年度期间在中国大陆授权的1944928件发明专利数据为样本,采用Probit回归分析法对相关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技术宽度与知识转移、技术深度与知识转移之间均存在倒U型关系,专利密集型产业会弱化这种倒U型关系,更有利于较复杂技术的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16.
通过网络整体性分析、个体网络分析、网络中心性以及网络结构洞分析,对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的专利引用和创新知识流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生物医药专利的引用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子群特征,高校在生物医药专利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承担着重要的知识流动桥梁作用,特别是中国药科大学表现出明显的结构洞特征。  相似文献   

17.
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知识转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鉴于以往研究中专利引文方法的局限性,本研究基于知识基因这种特殊知识单元,从知识内容流动的视角,定量研究从科学到技术的知识传播机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研究案例,识别技术领域的知识基因和专利引用的5个关键基础学科,研究各学科与技术领域的知识关系。通过构建知识基因的传播级联网络模型,对知识基因从科学到技术的跨领域传播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专利科学引文,知识基因流动能够揭示从各学科到技术领域的更加真实的知识传播关系;知识基因的短期影响力水平与来源学科有关;知识基因从科学到技术的跨领域传播受到马太效应影响;受异质性知识组合效应的影响,跨领域知识基因在传播网络规模、寿命、影响力及创新“催化”能力方面优于技术领域一般知识基因,后者的产生速度和传播速度则更快。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入探究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知识转化规律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理论基础,同时,对新兴技术领域的创新预测、基础学科布局以及科技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专利—论文混合共被引网络下的知识流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继平  丁垄  滕立  庞杰  林德明 《科学学研究》2011,29(8):1184-1189
 专利参考文献中的科学论文、技术专利等引文,为研究高科技时代下科学技术相互融合中的知识流动提供了便利。在分析专利—论文混合共被引下的知识流动的基础上,以网络的属性“被引量”、“中介中心度”和“引用半周期”量化了知识流动中的“知识影响力”、“知识控制力”和“知识活力”,并以此表征了知识流动中的“高质量”文献,最终以R.E.Smalley的施引专利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技术进步下科学和技术在知识流动中的相互融合,验证了应用科学在技术进步中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使用德温特专利库中纳米材料产业的美国专利数据考察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中科学知识的利用对专利质量是否产生影响,结果显示,企业专利引用科学论文会显著提高专利质量。此研究结果说明纳米领域的技术创新受科学前沿的影响较为直接,促进科学-技术的联系将提高企业的技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软科学》2021,(2):19-25
基于专利引证关系视角,以美国FDA核准药物专利为样本,实证检验"明星"专利知识特质对其所处引文网络中心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明星"专利的网络位置受其所具备知识特质的影响,其中反映专利知识影响力的前向引用数量对"明星"专利的点度中心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利的知识多样性提升其在网络中的点度中心度与接近中心度,对"明星"专利发挥中介作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发明者间地理距离会正向影响"明星"专利的接近中心度,提升其接近技术领域中其他专利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