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软科学》2018,(5):40-44
实证分析政府环境研发补贴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税收优惠,政府直接技术补贴对企业的环境绩效有更加显著的促进作用;税收优惠在非国企中能够促进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而在国企中没有显著作用;企业研发人员的增加会强化直接技术补贴对环境绩效的积极影响,而在非国企中,研发人员会弱化税收优惠对环境绩效的积极效应;环境研发投入在直接技术补贴与企业环境绩效中起中介作用,但其在税收优惠与企业环境绩效中的中介作用只存在于非国企中。  相似文献   

2.
   政府补贴是国家引导新能源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但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和机制观点不一。本文选取2012年至2016年新能源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在考虑时滞性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政府补贴、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揭示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企业产权异质以及地域特征对上述关系产生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具有促进效应,在东部沿海地区(vs.非东部沿海地区)和非国有企业(vs.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当期和滞后1期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vs.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当期和滞后1期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具有促进效应,且完全通过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而传递。研究结论可为政府补贴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为新能源企业合理利用政府补贴、调整研发投入策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民营上市企业数据,实证结果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第二,政治关联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更低,政治资源抑制了企业创新投入;第三,政治关联的负向调节作用弱化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基于实证结论,监管者应强化环境规制督察职责,避免民营企业通过寻租手段规避环境规制并提升企业创新行为的激励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长期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4.
郭然  原毅军 《科学学研究》2020,38(12):2140-2149
本文以“新常态”下政策间耦合效应为切入点,分析政府研发补贴配合环境规制倒逼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07-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环境规制与政府研发补贴耦合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呈现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环境规制与政府研发补贴政策耦合效应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存在明显的地区与规制类型异质性。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政策耦合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政策耦合效应并未表现出对“遵循成本”有效的缓解作用,但能够显著增强“创新补偿效应”,从而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结论说明多元化的政策组合,对于发挥政策间的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0—2015年沪深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和研发投入均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当二者同时存在时,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相互促进,且政府补贴的促进效果要优于研发投入;政府补贴与研发投入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对环境规制扰动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以及政企关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首先,环境规制扰动对于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面临更强环境规制扰动企业的研发投入更少;其次,政企关系对于环境规制扰动与研发投入之间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即政企关系越密切,环境规制扰动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效应越弱;最后,当既有环境规制水平较低时,环境规制扰动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孙伟  江三良 《软科学》2016,(7):19-23
在考虑到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运用SBM模型测算了2009~2013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创新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分析环境规制下政府投入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工业行业的创新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污染行业的创新效率远低于清洁行业。政府投入对环境规制下的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增加研发前的政府投入能够显著地促进环境规制下的创新效率,研发后政府投入的作用较小;污染行业政府投入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由此可见,在环境规制强度日益趋严的背景下,采取政府主导的技术创新是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8.
现有研究对于政府对制造业补贴能否提高制造业绩效存有争议。通过理论分析认为,研发投入是提高制造业绩效的有效途径,而且相比于一般制造业研发投入对高技术产业的绩效提高效果更为明显。同时研发投入需要大量资金,如果一味增加研发投入,可能挤占其他部门资金。因此,政府补贴能够通过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促进企业绩效提升,而且对于高技术产业企业绩效提升的正面影响要大于对一般制造业;并通过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以上研究结论。这意味着政府应该对企业进行补贴,而且应该重点补贴高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9.
以波特假说为理论基础,将现有区域或行业层面的研究细化到微观企业层面,选取中国火电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零膨胀模型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努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强度与中国火电企业研发投入呈显著的“U”型关系,且这一关系受到企业规模的负向调节作用。环境规制增强能够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但是随着企业规模扩张,环境规制增强反而会抑制企业的研发投入。(2)环境规制强度与中国火电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这一关系也受到企业规模的负向调节作用。环境规制强度过大会导致企业专利申请数量降低,但是随着企业规模扩张,这一问题将有所缓解,甚至会出现逆转。因此,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努力的激励作用并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运营环境的调查数据,使用fs QCA方法从组态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创新要素与创新绩效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创新投入和政府补贴要素组合能够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在创新投入、政府补贴和(或)外部融资及低市场竞争的组合下,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高创新绩效;获得外部融资对大企业取得高创新绩效显得更加重要。依据研究结论,政府应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健全金融、产权和法律制度;优化中小企业创新环境及扶持政策,增加中小企业的创新补贴和信贷扶持力度,适度减少大企业创新补贴;为企业创新提供更低成本和更加便利的外部融资。  相似文献   

11.
政府科技资助是解决企业研发活动外部性问题、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我国2009-2014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探讨直接补贴资助、直接税收优惠和间接税收优惠三种科技资助方式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分析知识产权、企业规模、产权类型、知识存量和R&D资本存量等因素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三种科技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均有显著激励效应,且直接税收优惠的最强,但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政府对小规模企业、民营企业科技资助的激励效应比对大规模企业、国有企业强。对R&D资本存量、知识存量大的企业,直接税收优惠的激励效应更强,反之则直接补贴资助、间接税收优惠的更强。  相似文献   

12.
熊航  静峥  展进涛 《资源科学》2020,42(7):1348-1360
考察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及路径选择的影响,有利于中国实施高效的环境规制政策。本文使用2013—2017年中国30个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将企业技术创新分为内部自主研发和外部引进,探究市场激励型和命令控制型两类环境规制政策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两类环境规制工具对企业技术创新均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呈现出一定的结构和时序特征,部分验证了波特假说“弱”版本。具体如下:命令控制型工具在2016年新一轮“环保风暴”后对企业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市场激励型工具对企业创新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呈现作用随年递减的趋势;相较于企业技术引进而言,两类环境规制工具对企业自主研发的激励效果更大;在市场激励型工具中,碳交易市场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发挥了促进作用,且主要体现在外部引进方面。②分地区而言,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结果与全国的结果呈现出相对的一致性;西部的结果符合波特假说“狭义”版本,即市场激励型环境政策工具比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西部工业企业的创新激励更大。本文创新性地在环境规制中引入了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和碳排放交易制度,细化了波特假说的内在作用机制,为国家进一步优化环境政策体系进而激励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财税激励和研发投入交互作用下,企业创新绩效是否会受到影响。本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选取西部地区59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以此检验财税政策支持、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从所有制和行业视角分析,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都通过研发投入这一中介变量对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但享受税收优惠的民营企业,其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提升存在挤出效应。深入考察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路径,发现:税收优惠与企业费用化研发投入交互作用更加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而财政补贴与资本化研发投入相融后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也存在积极影响。最终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合理运用财税政策来优化研发投入的作用路径,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许自坚  王辉 《科研管理》2019,40(9):130-138
研发支出作为企业创新的重要一环,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研发支出的研究也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热点问题。本文从企业的组织资本的角度,以我国上市公司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分析其对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组织资本对研发支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模型,进一步验证了高组织资本企业的研发支出水平显著高于低组织资本的企业。此外,非国有企业的研发支出率高于国有企业,且在非国有企业中,企业组织资本越高研发支出率也更高,但在国有企业中此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原毅军  于长宏 《科研管理》2019,40(8):135-144
本文从研发效率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企业RD结构①的决策模型,通过分析模型发现:研发效率的提高会促进企业RD结构的改善,而企业内外部创新条件的改善将会正向调节研发效率对企业RD结构的影响。利用DEA方法测算企业研发效率并基于动态GMM方法对上述结论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效率的提高对企业RD结构的改善确实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的盈利能力、技术创新强度和所获得的政府支持等创新条件的提高对RD结构不仅具有直接的改善作用,还通过正向调节研发效率对RD结构的影响从而对RD结构的改善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企业创新融资约束是当前投资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RD投资与内部资金约束角度,忽略了负债融资约束。基于RD异质性角度,本文把RD投资区分为探索式创新投资和常规式创新投资,运用《企业会计准则》(2006)之后中国A股上市公司RD投资数据和q投资模型,研究发现:探索式创新投资显著地受到负债融资约束,而常规式创新投资对负债融资却不敏感。不同来源的负债对企业的创新投资约束也有差异:银行借款与两种创新投资显著负相关;商业信用和探索式创新投资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常规式创新投资却可能利用商业信用来进行研发活动。本文的研究为企业创新融资战略和政府的科技补贴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政府补贴是激励企业创新的主要手段。以2010—2013年27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政府补贴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政府补贴存在一个临界点,低于此点的补贴强度可以诱导企业RD投入,高于此点的补贴强度会挤出企业RD投入;企业寻租行为有利于政府补贴杠杆效应的发挥,但由于寻租属于企业的非生产性活动,通过寻租获得补贴扭曲了旨在促进创新的政府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8.
倪娟  王帆 《科研管理》2020,41(4):220-228
本文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有中介的调节模型,研究了内部控制、管理层能力与企业研发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有能力的管理层通过增加研发投入而提高了企业绩效,这在理论上验证了管理层能力对研发绩效的正向作用;但高质量的内部控制限制了有能力的管理层提高研发投入,表明太严格的内控不利于管理层能力发挥作用。因此,应当设置弹性内部控制制度,给予有能力的管理层相应的研发投入权力。  相似文献   

19.
谢乔昕 《科学学研究》2018,36(10):1879-1888
本文以2010~2015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就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影响以及规制俘获行为对于环境规制与企业研发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规制俘获负向调节环境规制对于研发创新的促进效应;企业异质性方面,规制俘获对于重污染行业以及产品市场竞争优势较弱企业环境规制与研发创新关系的负向调节效应相对更大;地区异质性方面,规制俘获对于位于规制俘获活跃地区以及环境规制压力较小地区企业的环境规制与研发创新关系具有更大的负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