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静 《传媒》2014,(19)
根据数字媒体设计的可视化特点,多媒体表征是现阶段知识表征的主要形式。本文从数字媒体设计的内容效果展示、认知技术的配合及艺术设计等三方面阐述了二者的相关性,并探讨了如何通过知识表征更好地发展数字媒体设计产业。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图像时代的来临,视觉文化成为当今审美文化的主流形态,在此语境下的广告必然走上以图像表征来满足大众视觉享受的道路,从而达到适应当今文化的转型.在符号学思想和表征理论的影响下,当代的广告的视觉表征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名人代言模式、情感传递模式及性别修辞模式,这三种形式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动画在数字媒体的传播语境之下从传统艺术形式向着世界表征作用不断转变,在动画与网络应用、移动娱乐及立体意识等产业的交叉领域中有着非常鲜明的活力,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动画的视觉表征符合数字媒体时代的表述需求。对动画在新媒体传播中的视觉表征作用进行研究,要从工具层向着本质层不断上升,对动画视觉表征的系统特征与内在的动因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朱钗 《晋图学刊》2009,(4):69-71
文章通过比较信息、知识与表征的概念,阐述了信息表征的内涵;并探讨了信息表征的三种方式及其特征:知觉符号表征、命题符号表征与网络空间信息表征。  相似文献   

5.
在实体书店空间转型过程中,经营者通过对知识、意象、符号的操纵使空间形态实现表象化、具体化和概念化转化,推动了空间从感知维度向构想维度的转变,并重构书店与读者间的关系,形成表征空间。而活动于该空间中的读者及其他主体则推动了书店空间与区域、城市的共振,从而拓展了书店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力与影响力,促使书店实现自己的文化责任与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6.
消费时代下的电视语言是一种文本,具有具体和抽象两个层面的理解。只不过在全球化的语境下,电视语言更加注重传播的效用、商业利益,商品化形势给电视语言赋予了很多新的含义和话语特点,同时也带来很多病诟,使电视语言具有了许多特殊的、新的形态表征。一、消费时代的电视语言表征。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和方式,在电视等传媒领域也不例外。当今  相似文献   

7.
YouTube视频分享网站在全球范围内高举"播报你自己"的旗帜,却先后在25个国家和地区遭遇封锁和驱逐,为新媒体意识形态的讨论提供了又一热议的主题。考察YouTube对自身技术及媒体机制的表征为分析该媒体在现有传播格局中扮演的角色提供了新的视角。对YouTube官方博客2005年至2011年发布的1406篇博文的表征分析表明,YouTube团队对自身传播行为、经营方式与媒体目标的文字表述存在多层次的符号意义,构成了复杂的语义网络,其中对于内容盈利的追求以及对美国社会文化的认同使YouTube自我表征中具有明显的文化消费话语倾向以及美国民族中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不同领域的学者均对以社会建构论为基础的“表征”产生了质疑,提出了“非表征”的理论取向,这与传播学前沿的物质性研究相交汇。本文尝试对非表征理论进行溯源,讨论其地理学、现象学哲学和人类学的源流以及它们的交集。此外,文章总结了非表征理论的方法论,并尝试探微不同取向的非表征理论对“行动”、“地方”与“关系”等关键概念的征用方式,以期廓清非表征可能的理论与实践进路。高度跨学科和现实化导向的非表征理论给传播学带来了更多的想象力,对于理解媒介在传播过程之外的社会意义颇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便捷与喜悦,也带来了困惑与忧愁。"草根们"更容易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也出现了非理性的表征。文章阐述了网民非理性现象的特点,即上纲上线、言辞过激等;分析了产生非理性表征的一些主要原因:如虚拟社会的"匿名性"、网络媒体"把关人"的责任缺位、"网络推手"的"炒作"、网民盲目集群跟风等。  相似文献   

10.
李勇 《现代传播》2013,35(4):57-60
对媒介文化美学表征形式的考查,可从修辞性与建构性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媒介文化着重对修辞学特征的采掘,变得越来越美,在生产"美"的能力和效果上毫无疑问优于艺术,艺术被迫另择它途;另一方面,媒介文化在表征形式的探索性与建构性上过于同质化,且往往借用经典艺术的既有模式,缺乏探索精神。媒介文化在这两方面的表现构成悖论:越来越美但越来越乏探索精神。这一悖论体现出审美文化、审美观念在当代的深刻异变,是当代社会与美学诸多问题在文化层面上折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西藏纪录片是以影像为传播形态的视觉文本,视觉表征则具有对这样的影像符号、文化进行编码与解码的功能.将西藏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文本《藏北人家》《西藏一年》以及《第三极》的分析,考察西藏纪录片影像中占主导地位的表征范式的内容与形式,有助于我们理解视觉符号是如何通过动态的视觉影像的"认知提示",书写藏族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建构出西藏的民族形象的.  相似文献   

12.
仁曾措毛 《大观周刊》2011,(15):167-167
幼儿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幼儿又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他们有自主性、独立性,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性.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自由、健康、富有个性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信息的表征和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信息的概念 ,目前有许多说法。本文根据据“信息是对事物属性的表征”这一观点出发 ,提出了一种信息表征和测度的方法以及相应的信息测度公式 ,并讨论了信息测度公式的性质和这种信息表征和测度方法在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6,(10):37-40
互联网语境下,以"互联网化"为主要表征的运行思维在电视娱乐节目之运营全过程中不断凸显,并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着昔日的受众与今日的用户,进而改变着电视娱乐节目的运行和收视。在此情势下,以官方APP、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官网构成的社交营销矩阵,正在成为电视娱乐节目营销和传播的新平台,将节目影响力进行全方位转换正在成为节目最大化的新形式,而娱乐节目也正在成为上星频道间完成强弱分化的新标识。  相似文献   

15.
彭文祥  张丁祺 《现代传播》2023,(12):101-109
作为民族瑰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作为新兴艺术形式,VR艺术依凭技术赋能而具有沉浸、交互的鲜明特征。在当代中国的VR艺术创作中,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VR艺术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另一方面,伴随现代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面目得以转换与表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VR艺术的相互成就中,借助沉浸、交互所蕴含的可供性和能产性,VR艺术创作在“审美转换”与“审美表征”两个层面呈现出审美表意实践的新特点和新风貌。VR艺术创作的探索、创新所寓含的审美现代性意义可为VR艺术发展乃至当代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因为租界的设立、外侨的涌入以及冬季寒冷的气候特征,天津成为冰球运动最先传入和开展较为活跃的中国近代城市,新记《大公报》则是较早倡导且报道冰球运动的近代中文报刊。在文化表征视角下,本文以文本分析法、历史考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天津《大公报》冰球报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关报道既表征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北平冰球运动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也表征了近代冰球运动华洋二元的权力结构及殖民和反殖民的文化斗争。这种表征是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属性、近代国人对西方体育文化的现代性与反殖民性诉求,以及新记《大公报》爱国立场和救亡图存宣传等社会历史语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大学城,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讲,是"有名无实"的社会空间。很多大学生在大学城时间只有短短几年,认为自己只是匆匆过客,边缘意识强,更没有规划过如何运用主体性建构,参与社会交往,改造其生存的社会空间。国内对于"大学生社团"研究中,"社团的建设、管理和发展"是主要的研究思路;还有"社团对于大学生心理和校园文化传播的影响"以及"社团参与度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联"等方面。而从马克思主义批判角度,将大学生社团和空间的表征和实践结合起来分析,相关研究寥寥无几。论文将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研究个案,并放眼整个社会生态环境,将大学城社区传播从话语实践、空间生产角度来研究,试图探寻社区传播中大学生参与空间生产的实践方式,通过"社团"这一载体分析大学生如何建构"空间表征",激发大学生群体的"主体意识"。文章创新提出了大学生通过社团空间实践,并透过日常生活的"表征空间",进一步给予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条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电影形态的影像传播中,具有深刻的表征意义,电影《2012》中运用了众多的中国符号,从中可以解读出影像对国家形象具有一定的表征作用。透过影片本身运用中国符号达到市场经济利益外,其也透过影像的视觉传播表征了本国与他国形象的不同形态。  相似文献   

19.
肖琪杰  王树生 《新闻界》2013,(11):19-23
本文以"快乐男声"选手"伪娘"刘著为个案,从文化生产的角度出发,运用符号分析与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大众文化中的"伪娘"现象及大众文化产品的性质进行了研究。"伪娘"形象在电视选秀中的呈现,既不等同于单一的音乐表征,也不是性别错乱的简单展示。"伪娘"刘著女性化的音乐风格及身体行为,由节目制作方掌控的评委点评、短信互动、主持人主持等情境填充过程,引导受众挖掘被音乐表征的形式遮掩但又与其相随相伴、相互纠缠的性别颠覆意义。"伪娘"刘著的个案体现出大众文化产品的双重属性:大众文化绝非强加给受众狭隘唯一的感知,而是以暧昧的方式,诱导受众在形式与意义间游移,获得双重的意指感受。  相似文献   

20.
范国香 《大观周刊》2012,(23):144-144
角色游戏是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游戏的过程是创造想象的过程,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玩角色游戏,对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彼此相处及交往的正确态度,可以促进他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发展及行为习惯的养成.角色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能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促进作用, 因此,教师要解放思想,不怕麻烦,方法恰当并大胆放手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想象自由地开展游戏,提供适当的玩具材料,使幼儿有兴趣并积极参加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三性”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