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敏  于渊  尹少华 《大观周刊》2012,(31):198-198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每一个智者,每一个学校,都要爰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我们以往的教育,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长期以来,一直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实际上是教师教学的产物,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完全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校也被看成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  相似文献   

2.
娜仁图雅 《大观周刊》2012,(25):275-275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讲解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课堂教学不仅是给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基础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伟华 《大观周刊》2011,(52):97-97
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力、感悟力、鉴赏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崇高的传统美德.体悟博大的文化底蕴,继承凝聚的民族精神,形成深邃的思维体验,为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殷风国 《大观周刊》2011,(20):49-49
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杨峰 《大观周刊》2011,(52):189-189
教师从事教育教学要有过硬精湛的业务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的指导。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教书育人.担负起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任,教师不仅要有充实的知识,而且还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在教学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覃智常 《大观周刊》2011,(33):208-20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味地满堂灌,教师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巩固旧知识,40分钟里全部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学生只能接受,无一点自己活动的空间。作文教学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王瑞兰 《大观周刊》2012,(38):197-197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给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在教学中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的掌握是基础,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才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成为有用人才。同时,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是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高英 《大观周刊》2012,(45):369-369
在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传授历史知识、提高升学率,而是把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学目的放到了首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们应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个性特征相结合,构建适合学生发展、探究的教学模式,凸现学生的自主性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初中历史教学.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主体性地位.就要落实“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9.
王国贵 《大观周刊》2011,(16):36-36
伴随课程改革的推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面对新教材新标准.提高认识。总结教学以深化课程改革为己任,加强数学学科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路.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云芳 《大观周刊》2012,(22):176-176
课堂评价语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不仅有利于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技巧.还对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作为教学流程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评价也应该充满生命力 。  相似文献   

11.
陈琳 《大观周刊》2012,(21):202-202,167
所谓数学学习能力是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技巧从而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这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技能。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师不可能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中,教给学生受用终身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郭本良 《大观周刊》2012,(28):200-200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誊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罗进  谢玲 《大观周刊》2012,(25):279-279
由于条件限制或实验器材不完善.在高中电磁振荡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把书上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或者用图示法进行教学。而本节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在以往的学习从未接触的知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学生就会对本节知识不易理解,难于掌握,也就不能正确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对于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也觉勉强。  相似文献   

14.
廖永英 《大观周刊》2013,(3):113-113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  相似文献   

15.
刘利君 《大观周刊》2013,(4):210-210,161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师的最高艺术是用富于独创性的教学方法去传授知识,并给学生带来快乐。”多种途径的作文教学能够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兴趣、材料来源、认识深度等有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索精神,从而提高写出“文质兼美”文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杨克端 《大观周刊》2012,(41):392-392
创新能力足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淑芳 《大观周刊》2013,(3):208-209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的重要能力,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书本知识,还应当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弥补教师讲解的不足。同时,自学能为的培养也是将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这也是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及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张春华 《大观周刊》2011,(23):210-210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方式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肖连菊 《大观周刊》2012,(28):302-302
经过多年的生物教学.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除知识体系外.生物科学中含有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获得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尤其是合作意识的培养.此外.还包括科学工作者在研究科学过程中的特殊情感、态度和心理体验。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果仅仅向学生传授一些生物学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生物课程既然属于科学课程.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孙黔平 《大观周刊》2012,(50):292-293
新高中英语(NSEFC)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常常是单一的自下而上模式.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文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传统的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那么。如何借助这些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