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公众数字素养日益成为数字文化强国、数字政府与数字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石。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对于全民数字素养提升至关重要。识别教育关键因素是精准提升数字素养教育效能的前提。文章综合运用深度访谈、扎根理论、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在掌握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现状基础上,提炼出了数字素养教育效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效能模型。进一步汇集专家群体智慧,运用模糊集理论-DEMATEL方法分析因素间影响作用关系,识别了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用户、馆员、资源、服务、管理和环境六个维度因素共同影响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效能,其中馆员培训学习激励、专业数字能力、效用价值契合、主题形式创新、经费投入支持等因素较为关键。从主体交互、供需适配、资源整合、公众参与生态共建方面针对性提出教育创新路径,即以供需协同的效能目标、多主体交互的效能过程与公众参与的效能价值为导向,解决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效能要素的识别问题,为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实施提供理论借鉴与行动参考。  相似文献   

2.
邓银花 《图书馆》2023,(5):27-3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我国数字化社会正在加速形成,公共图书馆是实现公民数字素养教育的制度保障,具有开展全民数字素养教育的有利条件和先天优势,但还存在理论研究落后、制度供给缺乏、教育培训活动少等问题。当前,美国、新加坡、英国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公众数字素养教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数字素养教育政策体系,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字素养教育实践活动。未来,推进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素养教育,应从加强理论研究、加强制度供给、明确重点教育对象、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创设多元教育形式和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等六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提出的数字生活、数字学习、数字工作和数字创新四大场景为依据设计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实践分析框架,并将其运用于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实践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的数字素养实践总体较为丰富且不乏优秀案例,相关实践主要分布在数字生活场景,重点关注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基本数字技能提升。基于分析结果,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提出提升生活场景数字素养实践水平,助力全民数字学习体系建设,重视工作场景数字素养实践,升级创新场景下的数字素养实践,加强合作五点建议。图1。表4。参考文献41。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众多公共图书馆在通过数字素养教育共同弥合全州数字鸿沟上已取得重大成效,其实践经验对国内公共图书馆响应《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相关部署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价值。文章基于网络调研面向昆士兰州公共图书馆获取数字素养教育实践信息,探析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环境营造与实践特点,尝试性提出国内公共图书馆参与“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的一些实践思考,即:发挥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职能,搭建数字素养教育综合平台,明确参与主体及其合作模式,全覆盖弱势地区与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5.
国内部分大型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多以图书馆服务、数字资源推广以及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基础普及教育为主,存在着信息意识、信息安全、伦理评价等相关教育匮乏,且教育内容缺少规划,宣传不足等问题。研究对比分析各馆教育实践的优缺点,结合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特点和优势,提出整合优质资源构建知识体系、培养信息素养师团队、创新活动形式、建立信息素养科普基地等对策措施,以期提高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效益,发挥全民信息素养教育的品牌效应,扩大公共图书馆的教育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张思梦 《图书馆》2023,(12):58-66+104
数字素养是社会数智化转型时期公民应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与教育机构,其提供的数字素养教育服务对于提升公众数字技能和理解、消除数字鸿沟,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与社会数字创新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以文献调研法、网络分析法获取了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素养教育实践信息,力求综合展现在社会数智化转型时期美国公共图书馆在数字素养教育服务领域的实践成果。文章经调研发现,美国公共图书馆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数字素养教育服务体系,建议我国公共图书馆抓住社会发展机遇,积极推动服务守正创新,结合美国经验优化国内数字素养服务,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以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数智化转型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等政策颁布实施,数字素养教育成为图书馆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采用网络调查、比较研究、归纳类比的方法,探究当前国外LIS学院的数字素养课程现状与特点,为国内同类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借鉴。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调研,文章将数字素养课程内容体系分为学习与操作、应用与创新、交互与反思、安全与伦理、跨学科的数字素养、数字赋能传统课程6个维度。然后将国外LIS学院数字素养课程与这些维度进行映射,发现其在体系较为完善、类别较为平衡、发挥LIS学科的优势、兼顾技术和人文导向等方面值得国内LIS学院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周佳贵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4):131-140
[目的/意义]对美国YOUmedia数字媒体教育理论及其实践进行分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媒体教育活动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回顾YOUmedia数字媒体教育理论的产生过程,归纳其具体内容,分析理论的应用模式和教育活动的管理,考察教育活动的实施效果,总结YOUmedia的特色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结果/结论]数字媒体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产生深刻影响,我国公共图书馆可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数字媒体教育,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数字媒体;公共图书馆在教育活动中应广泛与社会组织合作,营造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氛围,注意利用青少年个体之间的互惠行为,学习内容要以青少年的学业及未来职业为导向。  相似文献   

9.
数字素养正逐渐成为公民顺应数字时代要求、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重要能力。欧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发布了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数字素养框架《发展和理解数字能力的欧洲框架(DigComp2.2)》和《全球数字素养框架》。首先,文章讨论了两个框架的研制背景与形成过程。然后,从数字素养内涵、构成要素、框架结构、评估方法和研制特点5个方面对DigComp2.2和《全球数字素养框架》的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我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路径:完善政策支持,加快构建本土化数字素养框架;丰富数字资源供给,营造最大数字包容环境;重视数字素养教育,构建终身数字学习体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网络调查英国和澳大利亚公共图书馆STEAM教育实践,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STEM生态系统探析公共图书馆STEAM教育特点,提出公共图书馆STEAM教育可发挥公共图书馆内在价值,培育具备专业素养的图书馆员;推动公共图书馆多元化合作,构建联动化的平台;注重培育公民科学素养与数字素养。  相似文献   

11.
陈炎 《兰台内外》2020,(11):65-66
梳理湖南图书馆信息素养教学实践,列举信息素养课程内容,结合我国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归纳全民信息素养教育的困境,提出公共图书馆提供知识援助,推进全民信息素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国家宽带计划出台后,政府重视民众数字素养的提升,把公共图书馆作为数字素养教育的重要机构,给予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在政府的倡导下,与公共图书馆相关的行业协会积极对数字素养教育开展研究,并以此指导公共图书馆。行业协会与商业公司合作,以资源、项目支持着公共图书馆的数字素养教育。我国公共图书馆应重视数字素养教育,以社会弱势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专业组织对此予以声援和引导,同时政府应加大投入,引导全社会支持公共图书馆的数字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梳理总结国外代表性公共图书馆儿童环境素养教育的先进实践,为国内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环境素养教育提供借鉴思路。[方法/过程]在调研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参与儿童环境素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儿童环境素养的概念与内容,对4所国外公共图书馆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与探究,并构建公共图书馆参与儿童环境素养教育的实现路径。[结果/结论]结合国内公共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从强化顶层设计支撑、实施多元培育策略、遵循内在培育机理及重视培育效果评价4个方面阐述国内公共图书馆优化儿童环境素养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意义]伴随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数字鸿沟、数字排斥问题日益突出,系统探究公共图书馆在促进数字包容中的角色与国际实践,可为其角色强化与实践优化提供依据和参考,更有效地扶助数字弱势群体和保障数字公平。[方法 /过程]结合文献调研和网站调查,聚焦图书馆电子信息联盟(Electronic Information for Libraries, EIFL)的18个公共图书馆数字包容创新项目和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 IMLS)资助的56个公共图书馆数字包容实践项目,从项目内容、关注对象、联动模式3方面归纳国际层面公共图书馆数字包容实践。[结果 /结论 ]公共图书馆是社区数字资源的提供者、数字连接的保障者、数字素养的培育者。数字包容项目内容包括保障数字资源公平访问、提升数字能力机会均等、增强数字社会建设共同参与;重点关注残障人士、年轻人和儿童、老年人、妇女和农民等群体的需求;形成一馆主导垂直模式、多元协同横向模式、全民参与网状模式。在此基础上可从数字信任、数字公平、数字韧性、数字治理4个维度拓展和保障公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以均等化视角对美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辨析其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均等化发展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对《2018年美国图书馆状况报告》进行解读,通过网络调研,从服务受众的多元均等、全民素养教育及服务资源的可持续化3方面分析美国公共图书馆现状。[结果/结论]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注重面向需求、加强弱势群体服务、重视全民素养教育、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及提升馆员均等化服务能力等,从而推进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6.
作为数字素养教育的先行者,欧盟数字素养框架经过10余年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权威和有影响力的框架,它的2.2版本于2022年3月发布,对数字素养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了全面更新。本文在系统梳理欧盟数字素养框架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欧盟数字素养框架2.2版本“信息与数据素养”“交流与合作”“数字内容创造”“安全”“问题解决”5个素养领域的21个素养的更新内容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亟需研制全民数字素养框架、关注特殊群体的数字素养提升、加强数字生活中的环保教育、强调数字伦理以防止数字伤害、培育具备数字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网络调研法梳理美国图书馆员数字素养教育内容概况,重点分析其教育内容特点,包括强调数字技术应用与开发技能、聚焦图书馆用户服务场景、注重培养职业道德与素养、倡导职业提升与自我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图书馆员数字素养教育现状,提出应当从充实图书馆智慧服务相关教育内容、针对职业特点提供专业化教育内容、培养图书馆员数字道德伦理规范、重视图书馆员终身学习发展四个方面构建图书馆员数字素养教育内容体系,提升图书馆员数字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8.
信息素养教育在Web2.0环境下的长尾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独立课程教育、嵌入式课程教育、非课程教育三种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从课程教育内容的嵌入、手段的增加、非正式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渗透方面探讨了Web2.0与信息素养教育结合方式,并运用长尾理论分析了基于Web2.0的信息素养非正式教育效果,即只要学习者利用Web2.0学习的时间足够长,学习资源、学习者和学习方式不断增多,学习效果和规模也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19.
陈香 《图书馆杂志》2021,(1):74-81,92
文章采用网络调查法对面向全民的信息素养慕课的开设现状进行调查,并从课程建设规模与分布、团队建设、教学设计和内容建设等方面分析课程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已有的信息素养慕课的目标群体定位影响课程的内容建设、课程开设的主体和团队的合作方式单一、课程内容以技能教育为核心、信息检索内容体系倾向于采用混合模式,且存在通识性不足、合作范...  相似文献   

20.
由传统的文献信息中心向新型的学习服务中心转变,是当前网络数字阅读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必然选择,更是发挥图书馆教育职能的一种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对辽宁省全民学习中心进行实证研究,结合慕课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在对学习中心特征及功能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展望了公共图书馆学习中心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