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特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语文教学中完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正确理解人文,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切实注重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拓展教学的途径方式,丰富语文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特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语文教学中完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这一目标,就要求语文教师正确理解人文,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榜样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注重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拓展教学的途径方式,丰富语文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李树民 《学语文》2013,(4):25-26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那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有哪些呢?笔者尝试从以下角度进行探讨分析。一、重视诵读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说:"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诵读,可以激发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里讲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知识的积累,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思想观念、审美情趣、情感态度等的提升和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多种途径,我认为演讲就是一种很好的活动。多年来,  相似文献   

5.
周美娟 《云南教育》2005,(13):21-2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成为语文教师矢志不渝的追求。发展语文素养的途径有许多,笔者拟从注重“动态生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角度做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王淑彬 《快乐阅读》2011,(25):58-59
面对语文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努力实现"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7.
何英  孙萍 《考试周刊》2009,(18):22-22
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核心是提高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实践能力,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形成的过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活动。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和活动不可分离,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8.
土家文化是一种民族、地方文化,把它作为一种语文课程资源,有助于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营造土家文化教育氛围、提供教育读本、实施课堂渗透、落实综合性学习、开展文学社活动都是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培育语文素养的载体是经典美文。阅读经典美文是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方式;提高综合素质的必要方法;完善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工匠精神是教育界大力宣传和弘扬的一种主流价值观,语文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职责。本文针对"工匠精神"培育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学进行了思考,尝试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途径,促进"工匠精神"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培育语文素养的载体是经典美文.阅读经典美文是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方式;提高综合素质的必要方法;完善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前提,更是我们语文教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可见,阅读教学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一、挖掘课程资源,利用课内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教版的语文教科书最大的亮点是:"情真意切,文质兼美。"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栾成勇 《教育探索》2007,(12):67-67,7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并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充分发掘语文实践资源,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毕艳萍 《考试周刊》2015,(14):43-44
语文课程教学应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长期阅读过程中情感的积淀和升华。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科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重点从字、词、句入手,通过多种阅读方法,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适当点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高语文素养,从而提高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17.
学生语文素养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素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由于"语文课程的多重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毛泽东诗词内涵丰富,意蕴深刻,风格绝殊,学生大量诵读,可以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文学素养,还可以获得某种精神上的启迪,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资源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征 《现代语文》2004,(8):28-2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还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好途径.语文教师都有一种同感:学生中读写能力强的学生,无一不是“课外阅读”的有心人与爱好者.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把“课外阅读”提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这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大突破,将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走上一条课内外相结合的阳光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