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弱电解质的电离一直是包括全国卷在内的各地高考的命题热点。题中常将其与溶液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离子浓度大小等结合来综合考查学生对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综合分析和定量计算能力。本文主要介绍解题中电离平衡常数的3种应用。应用一: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判断弱酸弱碱及其对应盐的相对强弱。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即K值越  相似文献   

2.
一、对概念的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应注意:1·电解质、非电解质类属于化合物,要区别于单质、混合物.2·电解质导电的本质是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也就是说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其不一定是电解质.NH3SO2CO2SO3→(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3.
刘正娟 《化学教与学》2011,(7):28+24-28,24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化学学习必须尊重物质客观存在的状态。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融熔状态下发生电离,是以微观离子形式存在。因此,得对学生建立微观粒子的运动模型,而微观粒子的运动情况又无法观察到。于是,正确地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是很重要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学习目标:1·掌握电解质的电离过程。2·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重点、难点:1.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2·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相似文献   

5.
水是最常见的无机弱电解质,水的电离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以及盐的水解都有密切的关系。水的电离知识综合性强,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对该知识点可从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的角度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6.
电解质溶液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热点,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的正确比较与判断,常常是很多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盲点。正确理解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既能加深对水解和电离知识的理解,更能提高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强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主要考查内容有: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与比较,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熟背定义并不等于真正理解概念,更不等于能正确使用概念,解决具体问题.如学习电解质后,有的学生认为P_2O_5是电解质,因其水溶液导电;有的认为无水硫酸不是电解质,因其不导电.这两种错误的认识,就是因为没有理解电解质的本质特征.因此,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特别向学生指出:(1)导电性是电解质突出特征.其本质特征应该说是电离;(2)电离过程需要外因条件的配合,不是任意  相似文献   

9.
强弱电解质的内容包括强、弱电解质、电离度、电离平衡等概念;水的离子积和溶液 pH 的概念和应用等。掌握这些概念的内涵,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是非常重要的。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是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而定。若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为离子则为强电解质;若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为离子,则应为弱电解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有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包括某些难溶性盐)等;属于弱电解质的有弱酸、弱碱、水等。在掌握强弱电解质时要注意:1.化学键与强弱电解质关系强电解质由离子键或极性共价键结合而成,但强  相似文献   

10.
一、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①强电解质电离用“=”,弱电解质电离用“→←”; ②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写。  相似文献   

11.
李森 《中学理科》2008,(5):138-139
电解质水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关系的判断是近年化学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抓两弱、用守恒”,即抓弱电解质的“微弱”电离、盐类物质的“微弱”水解和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原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姜英华 《高中生》2009,(18):22-23
一、对易混淆的概念的判断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B.在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化合物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化合物是弱电解质  相似文献   

13.
一、应试精要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和电离平衡是高考中经常考查的内容。解题时应注意:(1)弱电解质的浓度大小,对弱电解质在稀溶液中的电离有双重影响,一方面  相似文献   

14.
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从概念上讲非常明确,即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全部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仅部分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准确掌握其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束手无策,这充分说明仅凭教师的说教,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5.
王臻 《成才之路》2009,(8):41-42
一、教学内容设计 本节主要内容有盐类水解的概念、规律,以及盐类水解的应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进行探究式的实验与分析。会深入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意义。因为在学习盐类水解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在此基础上,依靠探究式学习。其认知结构完全可能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电离度”的教学内容是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发展,也是后边学习“电解质溶液”的基础,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与生产、生活联系  相似文献   

17.
电解质溶液知识是高考的重点,常与其他知识(如化学平衡、物质结构、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等)联系在一起考查。主要考查内容有: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比较;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水的电离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pH的概念及计算;盐类水解的原理;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中,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可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分析。即"加谁谁大""减谁谁小"。加入参与平衡建立的某种微粒,其浓度一定增大;减少参与平衡建立的某种微粒,其浓度一定减小。加水稀释或增大弱电解质的浓度,都使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但加水稀释时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而增大浓度时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据TQVC概念认知模型,利用手持技术进行教学和实验设计:通过转化(T)帮助学生建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状态及影响因素)的联系;通过量化感知(Q)帮助学生体验强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差异;通过视觉感知(V)获得强弱电解质稀释过程的直观认识;通过比较(C)解释并深刻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建立了一种新的认识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认知模型,对于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以及证据推理等核心素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瑛 《中学理科》2006,(4):84-84
基于中学阶段的化学知识水平,可从以下三个角度用实验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 一、从能否完全电离入手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常从以下两个方面用实验证明之。  相似文献   

20.
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第六页写道:“温度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也有影响,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时,一般需要吸收热量,所以温度升高,平衡一般就向电离方向移动,从而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增大”。事实上,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