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本文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出、内涵、特点、影响因素和研究趋势等方面的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行述评,认为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特性、教师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测定、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迁移问题是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从教师效能研究的历史来看,20世纪末之前的研究主要是教师自我效能的研究,因此,这一时期有关教师效能的概念界定基本上都是在解释教师自我效能的内涵。本文将在教师自我效能感概念、影响教师自我效能的因素、教师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方面进行理论综述。并提出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自我效能感是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概念.自我效能感自从1977年提出至今已经32年,但对其研究却?创 经久不衰.文章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自我效能感在教师心理素质优化中的作用、强化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策略三方面展开了分析.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还.必须消除那些降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社会因素,使全社会真正树立起尊重教师、尊重知识的好风气,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相似文献   

4.
庄可 《教育导刊》2013,(12):44-46
教师自我效能感无论对于教育工作、学生发展还是教师自身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调查,归纳整理了学校存在的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比较突出的问题;提出了强化中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策略,为教师提高自我效能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自身教育能力和影响力的预期、判断和信念,它在教师教育行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重要的内在因素。文章从教师自我效能感对教师教育信念、教师职业承诺、教师心理健康等问题影响的角度,论述了自我效能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并进一步提出了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主要讨论了教师自我效能感形成与发展 ,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结构 ,教师自我效能感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综述了近几十年来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讨论了教师自我效能感形成与发展,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结构,教师自我效能感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提出 教师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首先由兰德研究小组在1976年提出.他们认为,教师效能感是指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业任务完成的信念,或者是指教师对自己如何很好地影响学生的能力信念[1],可分为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相似文献   

9.
教师效能感的研究已经有近四十年的历史,教师效能感所依托的理论从控制论、自我效能理论发展到新近的整合模型,不同理论背景下的教师效能感定义大同小异,但结构却各不相同.从心理测量的角度对教师效能感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对以控制论、自我效能论和整合论为基础的教师效能感量表进行全面介绍和比较.最后指出,新的测量量表应用中需关注教师效能感的迁移问题、跨文化适用性问题,以及领域特殊性取向和领域一般性取向下教师效能感量表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其研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和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内涵,分别从教师教学效能感对教学行为的影响、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环境因素等五个方面对国内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实证研究进行全面梳理,进而集中讨论这些研究结果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并在总结以往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对将来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谈高职高专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知觉和信念。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人格形成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本文分析了影响高职高专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高职高专教师效能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提高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知觉和信念。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人格形成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在总结概括国内外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的基础上,提出可供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和师资培训参考的增进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推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职业倦怠是制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重要因素。以161名高校初任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探究高校初任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职业倦怠及其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一是高校初任教师的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其职业倦怠、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二是职业倦怠在教师自我效能感与离职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这表明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有助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以降低教师离职倾向,促进高校初任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教师自我效能感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由阿穆尔和伯曼发起,而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在理论上则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他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  相似文献   

15.
刘琼 《中国高校招生》2010,(1):30-31,33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知觉和信念。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人格形成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本文分析了影响高职高专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高职高专教师效能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育工作的复杂性需要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我们在介绍有关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深入探讨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机制,并就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提出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赵薇 《中国教师》2020,(5):103-104
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对日常教学产生消极影响,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教师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并克服职业倦怠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结合教师自我效能与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研究,探讨问题解决路径,对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价值。一、教师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相似文献   

18.
Gibson和Demb(1984)最先提出教师教学效能感存在两个独立的因素: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已有大量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师的工作倦怠存在一定的关系:教学效能感越低,越容易产生工作倦怠。Leiter早在1992年提出,职业倦怠是自我效能感的一个危机。李永鑫、杨暄、申继亮(2007)研究发现: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对其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受到了影响。本文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原理,提出从内外两方面来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0.
基于TALIS 2018的数据,利用多水平分析法探究上海市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上海市不同学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但差异原因主要来自教师个人;教师的教龄、教学实践、专业发展、师生关系融洽度、社会价值取向、工作满意度及团队创新因素对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课堂纪律风气混乱度对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个人价值取向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学校位置与学校类型对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私立学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公立学校教师,城市学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高于乡村学校教师.为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建议立足特定文化情境,探索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完善;重视教师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教师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加强政府调控,削弱学校因素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