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粒径约为15nm的Fe3O4纳米粒子为内核,采用静电作用制备Fe3O4@TiO2核壳结构,核的厚度大约10nm。通过氮气保护450℃高温煅烧的方法,成功制备锐钛矿性Fe3O4@TiO2核壳纳米粒子。最终得到的产物粒径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结果表明,以这种磁性纳米核壳微粒作为光催化剂,对降解污水中4-硝基苯酚与纯TiO2相比有明显的提高,90分钟内的降解率可达到98.6%。而且重复六次实验后,其催化效率仍能达到86.3%。  相似文献   

2.
以钛酸四丁酯、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冰醋酸为水解抑制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SiO2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比表面积仪等测试手段表明:纳米TiO2/SiO2粒子焙烧后主要以锐钛型存在,有Ti—O—Si键的产生,复合粒子的比表面积达到389m^2/g。  相似文献   

3.
以钛酸四丁酯、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冰醋酸为水解抑制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SiO2复合粒子。考查了SiO2负载量、复合粒子焙烧温度、催化剂用量对活性艳红X-3B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Ti)/n(Si)=3,焙烧温度为700℃、粒子添加量w(TiO2)/w(SiO2)=2%时对活性艳红X-3B降解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在水溶液中将胶原大分子吸附于氧化铝纳米粒子表面,通过自由基引发的接枝共聚反应在胶原大分子上接枝聚丙烯酸丁酯支链制备了胶原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氧化铝核壳型复合纳米粒子.确定了胶原大分子在氧化铝粒子表面的最佳吸附量以及探讨了接枝反应时间对接枝率、复合粒子的壳层厚度及红外发射率(8~14μm)的影响.结果显示,接枝反应时间在12—20h时,复合纳米粒子的壳层为厚度小于15nm的胶原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层;聚丙烯酸丁酯支链的接枝率为3.7%左右时,复合纳米粒子在丙酮、氯仿等有机溶剂中分散良好;胶原吸附量为3.01g/100gA l2O3时,胶原氧化铝复合物的红外发射率下降程度最大,相应的复合纳米粒子的红外发射率最低可至0.527.胶原大分子与氧化铝纳米粒子的界面相互作用导致了复合纳米粒子红外发射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该实验以BA、AA为核单体,并加入SiO2溶胶对其改性,以MMA、BA、AA为壳单体采用半连续核-壳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SiO2溶胶改性纯丙乳液,着重探讨了引发剂用量对SiO2溶胶改性纯丙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的影响,并且进行凝胶率、吸水率、固含量等指标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引发剂含量占单体的0.65%时,乳液性能最佳,其中凝胶率为10.77%,固含量为39.38%,吸水率为24.11%,离心稳定率为3.66%,各稳定性均合格.  相似文献   

6.
为了扩展Fe-Ni合金纳米粒子的应用,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在55%Ar+25%H_2+20%SiH_4的混合气氛中制备了SiO_2包覆Fe-Ni合金纳米粒子,并用其作为磁性粒子、油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混合液为表面活性剂、全氟碳油为基液制备了磁性液体。用黏度计和震动样品磁强计测试了制备的全氟碳油基磁性液体的黏度和磁性。结果表明,用SiO,包覆Fe-Ni合金纳米粒子作为磁性粒子制备的全氟碳油基磁性液体,在25℃,黏度为36.6~75.3 Pa·s;85℃,黏度为10.9~38.6 Pa·s;室温下饱和磁化强度为4.6~15.5 A·m~2/kg。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用原位聚合合成PET及PET/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并对合成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PET/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弯曲强度等较纯PET有较大提高.当SiO2含量为2%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分别比纯PET提高26.4%、25.2%,当SiO2用量为1%时,其冲击强度是纯PET的1.31倍.PET/SiO2纳米复合材料比纯PET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用原位聚合合成PET及PET/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并对合成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PET/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弯曲强度等较纯PET有较大提高。当SiO2含量为2%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分别比纯PET提高26.4%、25.2%,当SiO2用量为1%时,其冲击强度是纯PET的1-31倍。PET/SiO2纳米复合材料比纯PET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节硫酸铜溶液浓度,采用恒电位沉积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三种形貌的Cu-Cu2O壳核纳米粒子.比较研究了Cu-Cu2O壳核纳米粒子的形貌和结构对过氧化物的催化效果,发现立方八面体形的Cu-Cu2O壳核纳米粒子的催化效率较高.循环伏安法研究表明过氧化物在Cu-Cu2O修饰玻碳电极的还原电位在.0.23V,随着过氧化物浓度的增加,还原峰电流明显增大.用计时电流法,控制电位在.0.17Vcu.Cu20修饰玻碳电极可以检测过氧化氢异丙苯(CHP)、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过氧化丁酮(2-BP)和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10.
TiO2/SiO2复合涂层亲水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钛酸四丁酯、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冰醋酸为水解抑制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SiO2复合粒子。将复合粒子按一定比例添加到醇酸清漆中,制备出自清洁涂层。研究表明:掺杂少量SiO2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TiO2的晶型转变和晶粒长大,改善了复合涂层的光致亲水性。  相似文献   

11.
SiO_2/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氧树脂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和好的机械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但耐热性较差、脆性大限制了其在高性能领域的应用.通过在环氧树脂中引入纳米SiO2,可以起到增强、增韧和提高热稳定性的作用.综述了近年SiO2/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环氧树脂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和好的机械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但耐热性较差、脆性大限制了其在高性能领域的应用.通过在环氧树脂中引入纳米SiO2,可以起到增强、增韧和提高热稳定性的作用.综述了近年SiO2/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SiO2修饰的碳纳米管(SiO2-CNTs)为载体材料,利用微波辅助加热化学还原方法制备Pt/SiO2-CNTs电催化剂。然后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散射谱仪对Pt/SiO2-CNTs电催化剂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在酸性介质中,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t/SiO2-C电催化剂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与商用催化剂PtRu/C电催化剂相比,在相同催化剂载量和实验条件下,Pt/SiO2-CNTs电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和抗CO中毒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使用自组装法制备得到SiO2颗粒,测试得到其平均孔径约为3.61nm,此孔径大小与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分子层间距有关。将自组装得到的SiO2颗粒依次浸泡于硝酸银(AgNO3)溶液和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液中,反应后光照此混合液得到复合材料Ag-SiO2。此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可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及红外光谱(FT-IR)来表征,产物为球状复合颗粒,其中Ag纳米粒子被均匀的锁定于SiO2颗粒中,避免了Ag粒子的聚集。在抗菌性测试中发现此复合颗粒的抗菌性优于单一纳米Ag,文中还讨论了此类抗菌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共沉淀法和溶剂热法制备Fe_3O_4纳米磁性粒子,对其药物控释性能进行检测。方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采用Stober法,在乙醇/水溶液中,通过氨水催化水解硅醇盐,制得核壳式结构的Fe_3O_4/SiO_2复合磁性微球;以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Fourier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表征样品的结构,研究复合材料的耐酸性、磁分离行为及对药物布洛芬的缓释行为。结果:SEM显示Fe_3O_4与Fe_3O_4/SiO_2粒子均为纳米颗粒,粒径分布基本均匀;与溶剂热法比较,共沉淀法制得的Fe_3O_4晶粒结晶度较好,XRD衍射峰强,SiO_2的包裹使得Fe_3O_4尖锐的特征衍射峰稍微下降,表明包覆过程没有破坏其晶体结构,Fe_3O_4/SiO_2样品谱图中出现了无定型SiO_2的衍射峰,红外谱图同样出现了无定型SiO_2的透射峰。结论:表面二氧化硅的包覆显著改善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耐酸性,磁分离实验表明二氧化硅的包裹减弱了Fe_3O_4的磁性,布洛芬缓释实验表明Fe_3O_4/SiO_2复合磁性微球具有较好的药物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6.
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聚合物的链结构、相态以及与渗透分子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其阻隔性, 故使用不同的改性剂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的阻隔性以使其能够应用于阻隔性包装瓶。本文制备了尼龙MXD6T - SiO2 纳米复合材料(NMXD6T) 齐聚物作为提高聚酯瓶用料阻隔性能的改性剂, 由己二酸、对苯二甲酸和脂肪族二胺通过原位聚合制备NMXD6T。在相同摩尔二胺的情况下, 不同摩尔比例的己二酸和对苯二甲酸使复合材料具有不同的粘度、热性能和阻隔性能, 含有NMXD6T 改性剂的聚酯其阻隔性能相对于纯聚酯提高了3 - 10 倍。用差热扫描量热分析(DSC) 、透射电镜(TEM) 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表征了NMXD6T 结构以及与聚酯阻隔性能的关系。DSC 曲线表明NMXD6T 是完全无定形态, 红外光谱证明了纳米复合材料中硅- 氧键的存在, 透射电镜图片显示二氧化硅颗粒以30nm 到100nm 大小的尺寸均匀分散在MXD6T 基质中并且和聚酯链很好的连接。  相似文献   

17.
针对CsPbBr3钙钛矿量子点存在稳定性差、易被极性溶剂破坏、易发生离子交换等问题,利用含有多支链的有机硅配体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通过配体辅助再沉淀法制备出CsPbBr3@SiO2纳米粒子。研究发现,在制备过程中加入微量的水可以有效地促进有机硅水解缩合,从而诱导CsPbBr3@SiO2纳米粒子的形成。制备得到的纳米粒子直径约为200 nm,光致发光峰(PL)位于508 nm处,在乙醇中存放7 d荧光强度未减弱,在四丁基碘化铵/二氯甲烷中存放6 h未发生离子交换,说明制备得到的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以聚丙烯酸丁酯(PBA)乳液为主体材料,硅溶胶为前驱体,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PBA/SiO2杂化材料,在此基础上加入硫化剂制备了PBA/SiO2杂化材料硫化胶,研究了硫化剂用量对杂化材料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平衡溶胀实验测定了硫化胶的表观交联密度,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TG)对杂化材料硫化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平衡溶胀实验结果表明,六甲醇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HMMM)的加入使杂化材料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增加。结果证明,HMMM对于PBA/SiO2杂化材料是有效交联剂。  相似文献   

19.
以聚酯二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1,4丁二醇、1,1,1三羟甲基丙烷和纳米钛酸钡粉体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制备了一系列BaTiO3/聚氨酯复合物弹性体.BaTiO3/聚氨酯复合物弹性体的密度、硬度和介电常数随钛酸钡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测量方法研究了复合物弹性体在电场诱导下的应变与复合物中钛酸钡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BaTiO3/聚氨酯复合物弹性体在外加高压电场的作用下,随着高压电源的开合,其应变也随之呈现出相应的收缩与回复.复合物的电致伸缩系数高于相应的聚氨酯弹性体,但复合物的电致伸缩系数随复合物中钛酸钡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