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研究了一类新型的两性表面活性剂-3-[N-(3-烷氧基-2-羟丙基)-N,N-二甲基铵]-2-羟丙基酸性磷酸酯甜菜碱(AHDHPB)的物化性能,包括两性特征、泡沫性能、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临界溶解温度。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表面活性剂在pH=4.0~7.0范围内显示两性特征;在pH=5左右具有优良的发泡力、泡沫持久性和室温下优良的水溶性;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表面张力(γcmc)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要低,属于高效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导法和最大压差法分别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5种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实验结果表明,电导法测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较最大压差法更为准确,更适合作为本科实验为学生开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按照文献方法合成了溶菌酶修饰的金纳米簇(Lyaozyme-stabilizde gold fluorescent clusters)(LsGFC),并研究了LsGFC在不同表面活性荆溶液中的荧光行为,发现随着曲通X-100浓度的增加,LsGFC的荧光发射峰位发生明显蓝移,转折点所对应的曲通X-100的浓度与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值一致.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曲通X-100浓度的增加会使水溶液中LsGFC的荧光强度先减弱后增强,最佳条件下,LsGFC的荧光强度与曲通X-100的浓度分段成线性关系,两段工作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曲通X-100的浓度也基本与其临界胶束浓度一致.而其它的表面活性剂Tween、CTAB、SDS、B-35均使得LsGFC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也未能观察到荧光发射峰位明显和稳定的蓝移.据此,我们可以建立一种多角度、快速测定曲通X-100及其临界胶束浓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F127(EO_(106)PO_(70)EO_(106))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复配体系中,通过酸性介质中正硅酸乙酯(TEOS)的水解,得到了形貌均一、孔道规则的介孔氧化硅。通过对反应物F127、CTAB、HCl和TEOS浓度效应和温度效应的单因素探究,发现反应物浓度和温度的改变对产物的形貌都有很大的影响,只有在一个很窄的浓度区间且室温条件下才可以得到形貌规整的螺旋结构。在该混合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中,CTAB起到了致孔剂的作用;而F127则起到了调控产物形貌的作用,且F127的浓度需要控制在临界胶束浓度以下一个合适的浓度范围内。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者均为非手性试剂)复配体系中得到了螺旋状介孔SiO_2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导法测定了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和SDB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溶剂DMF(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CMC。测定不同温度下表面活性剂的电导率σ值,由σ-c作图的转折点求得cCMC;根据cCMC及热力学原理求得ΔGθm,ΔHθm及ΔSθm。结果表明:二者的cCMC值均大于水为溶剂时的cCMC值;随着温度的增加,cCMC增加,ΔGθm减小,ΔSθm基本保持不变,胶束过程伴随吸热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碘的水溶液和I-3溶液2种体系中测定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讨论了在I-3体系中,不同硫酸钠和氯化钾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在碘的水溶液中研究了不同碘浓度对SDS的CMC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求得SDS在两种体系中的CMC值,硫酸钠与氯化钾对CMC的值有影响,且硫酸钠对SDS的表面活性影响大于氯化钾;在碘的水溶液中,随碘的浓度增大,CMC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氧乙烯醚(Brij35)胶束溶液中三氟乙酰苯胺的碱性水解反应。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对三氟乙酰苯胺的碱性水解反应均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并应用Menger和Portnoy提出的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和热力学参数,讨论了胶束对酰胺的碱性水解的促进原因。  相似文献   

8.
以芘为探针、二苯甲酮为猝灭剂,采用稳态荧光探针法分别测定了3类典型表面活性剂增溶芘后的荧光光谱,确定了芘的适宜浓度为1.0×10~(-4) mmol/L,二苯甲酮的适宜浓度为0.4~0.5mmol/L,以373nm与384nm的荧光强度之比(I_1/I_3)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变化曲线的突变等结果为基础,建立了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胶束聚集数(N_(agg))测试的荧光光谱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导率法研究了在35℃和45℃下,乙酸异戊酯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介质中的碱性水解反应。结果表明,乙酸异戊酯在CTAB、LAS、Tween80介质中的碱性水解反应速率常数都小于不加表面活性剂时的速率常数,且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显示出CTAB、LAS、Tween80对乙酸异戊酯碱性水解反应的禁阻作用。本文还讨论了上述表面活性剂对乙酸异戊酯碱性水解禁阻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和乳化能力,并研究无机盐对混合体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m(SDS):m(CTAB)为8:2时,表面张力低至29.25mN·m-1,表现出较强的表面活性,且无机盐有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对煤油具有较好的乳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道:中国文化的字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是中国化最根本的概念,它起源于原始仪式,理性化于先秦,关联到中国化的方方面面,通过与无、气、理的关联,与心、路、言的关联而展示了中国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中三个词 :(一 )《左传·庄公十年》之“轼”当为动词 ;(二 )《庄子·逍遥游》之“三餐”当为“吃三口饭” ;(三 )《孟子·告子下》之“人恒过”当为“人必然犯错误”。  相似文献   

13.
伽达默尔哲学的七个关键术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存在之显现" 是伽达默尔的真理观念."时间性"指的是通过语言性、书写性、和诗歌的奇迹,产生了文本战胜历史"时间"而具有"同时性" 的奇迹."实践智慧" 是伦理方式选择善的理智."应用"的意思是当我们理解过去的某件事物时,我们同样领会它在今天是如何应用的 "传统"是指我们在语言中继承下来的态度和方法,在我们试图弄懂任何事物时都会在我们的意识中发生作用,而"效果历史意识" 是一种历史总结在发挥作用的意识.语言最典型地生存于交谈、问答、对话的平等交换之中.使人类团结在一起的的节日庆典是真正交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周易》简21“亡忘又疾,勿药又菜”这句话的理解,目前学术界有多种意见,我们通过与传世本对照,认为此句的“忘”通“妄”,作“妄为”解;“菜”通“喜”,作“病愈”解。此句意为“不妄为却偶染微疾,无需用药将自愈”。  相似文献   

15.
在0.01 mol·L^-1的NaOH溶液中用玻碳电极研究甲硝唑的电化学性质,并用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甲硝唑在-0.631V和-0.731V处有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其还原峰电流与甲硝唑的浓度在8.0×10^-6-9.1×10^-4mol·L^-1(r=0.998)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4×10^-7mol·L^-1。平均回收率98.9%,RSD=2.7%。甲硝唑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受吸附控制。  相似文献   

16.
释“居”     
文字的最初形态往往反映着一定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古今字更是贯穿了汉字体系的历史发展全过程,从"凥/居"和"居/踞"两组字的字形分化和语义转移可以窥见古今字的传承和起居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The concept of structure-soil-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 was introduced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were summarized. Based on lots of documents, a systematic summary of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structure-soil-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 research considering adjacent structures was proposed as reference for researchers. The existing matter and the prospect of future research trend in this field was also examined.  相似文献   

18.
"掉枪花"和"混腔水"是汉语中的惯用语,研究涉及到方言记音的惯用语时要从形音义的关联着手探讨其语源和语义。  相似文献   

19.
廖峰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4):64-66,92
教师课堂授课是一种信息传播行为,影响传播效果的教师是个人因素(PersonalFactors)主要包含视觉因素(VisualFactors)、行为因素(BehavioraFactors)、理念因素(MindFactors)三个方面。高校教师只有充分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授课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质量比值分别为100×10(-6),150×10~(-6),200×10~(-6)的MET喷施二叶一心期油菜幼苗,于第7,14,21(或23)和45d随机取功能叶,以比色法测定POD活性,滴定法测CAT活性及GSH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采用紫外吸收法测定,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的油菜幼苗叶中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CAT活性降低,GSA含量增加,从而说明了MET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可能是由于提高某些保护酶活性及增加非酶类自由基净化剂含量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