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个句子:“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我想,如果能摒弃传统教法,用创新的方式引导学生品味出这两个句子“才”字的不同蕴意,对学生加深理解中心思想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个句子:“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我想如能引导学生品味出这两句中“才”字的不同蕴意,对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从时间角度讲,第一句中的“才”字表示烈火燃烧时间很长,第二句中的“才”字表示从发起冲锋到战斗胜利所用的时间很短。半个多钟头和20分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为什么用在这里就一个表示时间长,另一个表示时间短呢?这个时间长短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 这里主要体现了作者“我”的一个思想感情问题。邱少云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任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直至壮烈牺牲。表现了邱少云严守纪律、  相似文献   

3.
2004年第7、8期《小学语文教学》发表了张运群老师写的《“风向”一说不合事理》一文,读后令我不禁佩服张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而张老师在文中所提到的两个“谜团”,也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查阅手中资料,撰成此文,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疑点一:邱少云牺牲时,“我”在什么位置?按课文中“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及“扭转头一看”等句判断,“我”当时是在邱少云身边不远处或前面,因此先闻到浓重的棉布焦味,再转头看,才发现邱少云已被火烧。但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我”怎么可以随意“扭转头”呢?因为…  相似文献   

4.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一幅插图 ,教学时 ,我先指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背景和人物 ,对周围的火势及邱少云的眼睛、眉毛、嘴巴、面部表情、手指等作出口头描述。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创造性的描写 ,学生初步理解邱少云的内心世界 :宁愿牺牲自己 ,也要纹丝不动 ,确保战斗的胜利。在学生描述画面的基础上 ,讲读课文时 ,我把着重点放在描写邱少云的重点语段和词句上 ,并提出一些问题 ,帮助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如邱少云的“伟大”表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文中的三个“为了”突出了什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品词析句 ,…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思想要转变无数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 ,教学质量要提高 ,关键在于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师要以学定教 ,不仅要考虑到教材的特点 ,还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学思想的转变必然导致教学重心的转移 ,带来教学结构的重新组合。只有教师的教育思想有了创新 ,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 ,有的学生问 :课文中“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 2 0分钟” ,这里为什么要用“才” ,而不用“共”呢 ?对于这个问题 ,教师出示了一个比较句式 :“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两个句子里的两个“才”字有何不…  相似文献   

6.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讲读课正在进行。当讲到文中的“我”看到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心情难受这一情景时,为了“引导”学生答出我在板书设计中的“担心”一词,我问:“作者这时的心情怎样?”  相似文献   

7.
案例某教师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教师重点抓住了“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也没发出一声呻吟”这两句话,让学生体会这位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同学们讨论了之后,有的说“:他的牺牲可不是被一颗子弹射中,而是被烈火活活地烧死,他还一动不动,邱少云真了不起。”有个学生说:“我想,邱少云肯定像电影中的英雄人物那样,在心里高喊:祖国万岁!共产党万岁!”一位同学说“: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被开水烫过一次,那种疼痛实在难忍,当时我什么也没想,就是挺着没有哭。大火在邱少云的全身燃烧,他肯定没有想那么多,心里保证只有一个念头:挺住,挺住,再挺住!坚持,坚持,再坚持!才一动不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发出一声呻吟。”教师为学生精彩的发言感到自豪,立即表扬了这位同学的独特见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时,又有一位学生举手说有疑问,教师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让他站起来发言,这位同学说“:当时火势很大,邱少云身上带有子弹的枪,可能还有手榴弹……火烧了那么长时间,如果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的话,那这些一点就着的易燃物,怎么没有爆炸呢?”...  相似文献   

8.
《我的战友邱少云》(统编五年制第九册18课、六年制十一册14课),是篇革命回忆录。作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叙述了邱少云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为了战斗的胜利严守纪律,在烈火中壮烈牲牲的英雄事迹,是对学生进行遵守革命纪律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中,我抠住描写“我”的内心活动及邱少云英雄行为的重点词句,透过人物外表揭示人物内心,展现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而不惜献身的光辉形象,感染启迪学生动情晓理,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其既不分 离也不互相冲淡呢?我们探讨了许多方法,以下为其中两点: 一、抓词语的比较。如教《狼牙山五壮士》,抓住“壮”字,让学生比较“壮士”与“烈士”的区别。指导他们:1.查词释意:“壮”是豪壮的意思,壮士是为革命为人民宁死不屈、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2.换词比较:用“壮士”而不用“烈士”更能体现战士们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意志。3.让学生讨论文中是怎样描写壮士们的英雄行为的。 二、抓课文的比较。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  相似文献   

10.
开门请教好     
我曾记得在任教小学语文时,两次遇到学生提出难题,通过开门请教,才作了比较正确的解答。第一次,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一个学生提出:“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邱少云身上带的子弹和手榴弹爆炸了没有?”当时,我无法回答,因为爆炸会暴露目标,同时也与课文前后矛盾。究竟半个多小时的火烧,子弹又为什么不爆炸呢?《教学参考资料》未作说明。带着这个问题,我访问了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老人。他说:“当时我国工业较落后,弹药性能差,不达到一定的高温,是不能爆炸的。加上那时是十月间,天气比较冷,气温低散热快……”这时,我才豁然开朗——与当时的条件气候有关。  相似文献   

11.
语言文字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加强学生对品字解词的感悟,下面列举了几个实例。一、“才”字见人品文中出现三处“才”:①“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②“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③“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教学中,可指导学生通过“找—评—悟”的方法,理解这三个“才”字各自不同的内涵。第一个“才”,我们可以品悟到父亲恪守党的机密,即使是自己的亲人。同时,也让人感到父亲不想让“我”知道太多的原因是保护儿女,有一颗伟大的慈父心。第二个“才”字,我们可以深切地了解到“局势  相似文献   

12.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记叙了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 ,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 ,严守纪律 ,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文章中的“我”作者李元兴是邱少云的亲密战友 ,他亲眼目睹了烈士牺牲的经过。在教学本课时 ,我设计了让学生充当“小记者”去采访“李元兴爷爷”的形式 ,以此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同时又使学生能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内容。现将学生“采访”的片断摘录如下 :  师 :同学们 ,你们知道今天是哪年哪月哪日吗 ?  生 :今天是 2 0 0 0年 10月 10日。  师 :同学们 ,再过两天 ,就是邱少云烈士牺牲 48周年纪念日了 ,为了缅…  相似文献   

13.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关键是让学生有思维的主动性.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想方设法,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我的做法是:第一,运用直观教具创设问题情境,借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邱少云壮烈牺牲”这一段时,我借助挂图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以此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一  相似文献   

14.
教育随笔     
我碰过这样的“钉子”:有一次,我检查一个学生的作文是否重抄,不料打开本子一看,这个学生在我的批语旁边写了两个字:“你呢?”我一时不得其解。我的批语最后一句是“字迹潦草,重抄一遍,把字写端正。”我仔细揣摸了一会,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学生的意思:“老师的字不也潦草吗?”我顿时感到刺芒在背,十分内疚。  相似文献   

15.
[案例]《我的战友邱少云》是浙教版教材六年级的一篇文章。在教学第八自然段时,一学生的“节外生枝”打断了原来的教学流程。他说:“老师,我有个问题,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了半个多小时,为什么其他战士没有受到影响?”学生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共鸣“。是啊,文章前  相似文献   

16.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是通过作者的所见(邱少云的外表)、所思(“我”的内心活动),来展现邱少云不畏牺牲,严守纪律的精神品质。教学时可从此切入,点引学生紧扣文中描写作者所见、所思的句  相似文献   

17.
案例 某教师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教师重点抓住了“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也没发出一声呻吟”这两句话,让学生体会这位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8.
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极端危险处境 ,从而更深地理解邱少云牺牲的壮烈 ,在教学这一课时 ,可紧紧抓住“作者心情复杂”这一小节 ,由提问到逐一深化 ,扩散学生思维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邱少云意志之坚强、思想境界之崇高这一主旨。师 :请一个同学读读第7小节 ,看看“我”当时的心情怎么样?生 :“我”当时的心情很复杂。师 :怎么复杂?说具体点。生 :担心、矛盾、祈求、痛苦。师 :担心什么?生 :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 ,或者突然叫起来。师 :为什么这样担心?生 :因为邱少云才21岁 ,很年轻 ,经受锻炼少 ,怕忍…  相似文献   

19.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意思是说,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在教学中港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亦就是所谓的”文道结合”。那么,怎样才能把传道与授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呢?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认莫剖析关键词语。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这课时,我抓住课文中“纹丝不动”一词,,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为什么“纹丝不动”?为什么能“纹丝不动”?通过剖析,学生对邱少云同志为了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存亡、革命的胜…  相似文献   

20.
[实录]:(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我的战友邱少云》)师:讲完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请大家再一次自由朗读,然后谈谈你们由此产生了什么感想?(生读)生1:我很佩服邱少云叔叔的顽强意志,他真了不起。生2:我要学习邱少云叔叔严守纪律的精神。生3:邱少云叔叔是一名真正的英雄,我向他竖起大拇指。……生4:老师,邱少云叔叔确实了不起,不过,我认为“我”也了不起。师(惊喜):请说出你的见解。生4(捧着课本读):“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为了这次战役的胜利,“我”没有那样做,说明“我”也是个严守纪律的人,所以说“我”也了不起。生5:我觉得“我们”都了不起,其实除了“我”看到邱少云叔叔着火外,很多战士应该都看到了,但是他们都没有草率行动去救他,说明这是一个以大局为重、严守纪律的集体,所以说“我们”都了不起。师(带头鼓掌):同学们说得太棒了,你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我认为除了文中的战士们“了不起”外,你们也真了不起。(生笑)师:同学们,你们还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