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上持铃深蹲起(简称前蹲起),是举重项目挺举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举重专项训练的一个主要内容。举重运动员腿部力量的大小,直接影响专项成绩的提高,而合理的前深蹲动作对腿力的均衡发展又有着一定影响。本文目的旨在通过遥测肌电图与三维测力平台测力参数,分析不同站距、不同蹲起动作对下肢肌肉工作的影响,为合理前蹲起技术以及预防膝损伤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 法  相似文献   

2.
<正> 举重运动员用力的特点是要求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肌肉力量。因此在全面提高素质训练的基础上,必须突出发展举重专项素质——腿部力量。 笔者就训练本校课余举重队初学队员的训练和研究的体会,谈谈举重运动员腿部力量强化训练法。  相似文献   

3.
一、打好身体素质基础 少年举重运动员将来要成为优秀运动员,在少年时期就必须进行全面身体训练,提高与举重特点有关的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打好牢固的基础,就是指采用的训练方法全面,如跑、跳,投以及跟举重有关的下蹲架子和支撑架子、预备姿势、上拉提肘、支撑重心等多种手段,来发展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  相似文献   

4.
目的:配合奥运科技攻关冬训备战任务(即提高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腿部力量以及躯干支撑能力).方法:采用自制振动台对6名国家队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实施振动负荷辅助训练,通过机体运动能力(即后深蹲、预蹲和膝、髋关节等速肌力矩)、身体形态指标测试记录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通过振动负荷辅助训练后后深蹲和预蹲单位体重增加7%以上,膝、髋关节单位体重肌力矩增加10%~16%左右.身体形态指标显示出体重变化在1 kg之内,体脂没有变化,局部围度变化在1 cm左右,3项形态指标变化在正常范围,对比赛和训练没有影响.振动负荷是交变负荷的一种,振动负荷从属于交变负荷.研究认为,中等强度的振动负荷辅助训练可以提高局部关节周围肌腱及深层次肌肉功能,导致关节以及肌肉力量和张力发展平衡,提高了相对较弱肌群力量水平,促进机体整体机能提高.振动负荷对身体形态影响的机制探讨中得出低频振动,提高肌肉的新陈代谢能力,促进血液循环.结论: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通过振动负荷辅助训练后,身体局部及整体肌群协调性得到提高,腿部肌群力量有明显突破,躯干支撑能力明显加大.振动负荷辅助训练前后,实验对象的身体形态变化不大,不会影响比赛和训练.振动负荷辅助训练使得训练有素的机体整体能力突破的可能机制为振动刺激对机体中、深层次肌群产生由小到大的交变刺激效应,以及振动显著减少了流体的内摩擦系数,增加了其流动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的目的,是运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水平的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和下蹲翻进行运动学比较分析,并对其力量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此外,运用逆向动力学对两种技术动作的主要关节的净力矩进行了分析,为更深刻地理解抓举和下蹲翻动作的差异和力量特点提供参考的依据。本文研究对象是:参加2003年4月在河南平顶山举行的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的10名运动员。结论:本研究运用生物力学的分析方法,对举重的抓举和下蹲翻技术动作,在动作的结构、力量的特点以及关节受力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对于更深一步地了解其动作的结构和力量的特…  相似文献   

6.
有的举重运动员,特别是老运动员膝关节多半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不能经常持久地承受大强度训练而影响腿部力量的增长。我自己双膝外侧副韧带也先后受伤,对如何进行伤后的腿部力量训练,经过实践摸索,感到有几种方法较为有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举重"双屈式"上挺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录像解析、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举重挺举预蹲上挺中创新型技术——“双屈式”上挺技术进行了科学研究。认为“双屈式”上挺技术通过屈膝预蹲时配合相应的屈髋和翘臀的动作,使预蹲发力蹬腿同时能够辅以较大的伸髋动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腰背及腿部力量,加大了杠铃最后的上抛速度,从而能够提高上挺成绩;预蹲屈髋时杠铃重心水平前移导致的人体和杠铃总重心的前移,可以通过适当的翘臀动作予以弥补,以保持总重心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徐栋 《体育科研》2012,33(4):89-91
举重运动员由于经常持续地承受大强度的训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劳损和伤病。而在这些伤病中,膝关节损伤十分常见。一旦膝关节受伤,将不能接受系统的力量训练,而且会影响专项成绩,造成专项成绩的停滞不前或下降。腿部力量又是举重专项成绩提高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如何进行膝关节伤后腿部力量康复训练,使膝关节受伤的影响下降到最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经过实践摸索,发现有几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可以使系统训练不受太大的影响,腿部力量下降也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9.
力量训练对提高跳高运动员的成绩有很大的作用。笔者认为,我们更应该强调腿部力量的训练,并且力量的提高应该和技术相联系,脱离了技术而单纯地训练力量,比如通过举重来训练力量那只能是徒劳的。肌肉的运动要和技术的发挥相联系。  相似文献   

10.
在举重运动中,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完成比赛动作的过程中,用力的速度是关键。这一素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运动的成绩,并对举重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有着本质的影响。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1)确定举重运动员速度力量发展水平的最佳信息标准;(2)研究举重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与速度力量训练水平的相互关系。对大家来说,评价速度力量素质的简单而又可靠的,切实可行的标准,是阿巴拉科夫的原地起跳高度。对举重项目来说,这种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举重的标准动作中,主要由腿部肌肉承担负荷。况且,抓举和挺举的发力动作,跟原地向上跳的动  相似文献   

11.
举重抓举和下蹲翻运动学比较与用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三维运动学的研究方法对参加2003年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的10名运动员的抓举和下蹲翻进行运动学分析并对力量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运用逆向动力学方法对两种技术动作的主要关节的净力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膝关节角度在提铃离地时刻有显著性的差异;对力量参数回归分析表明,运动员抓举杠铃重量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所能够输出的最大功率,而运动员下蹲翻杠铃重量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对杠铃的作用力的积累过程;对于抓举和下蹲翻动作髋关节净力矩分析表明,对于抓举,髋关节最大净力矩与对应此时刻的髋关节角度呈负相关,而对于下蹲翻,髋关节最大净力矩则与所试举的杠铃重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求优秀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的选材模型。以多次夺得奥运轻量级举重冠军属地的福建省在训的23名健将级和一级少年轻量级女子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筛选法、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探寻举重选材的指标模型,进而探求选材模型。结果表明:体型因子为髂宽指数,充实度因子为克托莱指数,围度因子为上臂松紧差,上肢力量因子为左握力,腿部爆发力因子为纵跳,专项素质因子为前蹲。因此,在对主成分因子处理的基础上,构建了选材的均值模型和权重模型,其中一级指标形态与素质的权重为0.48、0.52,构建了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单项和综合评分标准的选材模型。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力量与健康》12月——1月一期中,著名美国举重运动员,一九七六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银质奖章获得者李·吉姆斯特别强调奥林匹克举重运动员,在各种举重形式的训练中,掌握正确姿势的重要性。这的确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建议。然而一般受训练的人,如果缺乏柔韧性则一定要遇到困难。一个特别典型的实例是——许多举重运动员进行后蹲练习的时候,往往臀部抬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内蒙古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的挺举下蹲翻技术训练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其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5.
在近几年的举重比赛中有很多优秀的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挺举比赛中的上挺过程出现了成功率偏低的现象。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单项成绩和总成绩,也影响了项目的排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一些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并给运动员心理造成了很大压力。本文通过对2002年黑龙江青少年举重比赛的93名运动员上挺中预蹲的深度、预蹲的方向进行研究,找出共性的东西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近几年的举重教学训练改革中.举重界的同行们大胆采用了《半蹲挺》、《下蹲挺》、《全蹲挺》等比赛动作技术,少数运动员也创造过一些全国纪录、亚洲纪录的好成绩。这些动作技术虽有某些优点和适用性,但总的来看尤其是《下蹲挺》是利少弊多.不利于推广.不利于我国挺举水平的提高和落后局面的改变。下面就简要地谈谈个人对《下蹲挺》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7.
奥运会举重比赛章程规定各级以总成绩多少决定名次,单项不计名次。所以平均发展抓、挺两项竞赛动作显得十分重要。而抓,挺两项动作的技术结构相对比较,前者以技术为主,后者则突出力量。所以抓举只凭力量是很难举起一定重量的。而抓举的技术动作又比较复杂也较难掌握。抓举中,下蹲式抓举的技术又比箭步式抓举技术复杂,更难掌握。初学举重的青少年运动员,为了掌握复杂的下蹲式抓举技术应从简到难,先  相似文献   

18.
挺举的上挺部分近几年一直是我省不少举重运动员的薄弱环节 ,特别是一些少年举重运动员上挺更不理想。本文通过对不同级别少年举重运动员对比实验分析 ,采用借力推、半挺、胸上负重预蹲三个项目综合训练 ,来提高上挺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大力量训练对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的不利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行车业余训练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熟练掌握 操车技术和合理的用力方法,以及培养青少年对自行车运动的热情和兴趣为目的,应着重抓好力量训练,为运动员下一步提高专项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1 大力量训练的不利影响1.1 对下肢的影响 业余队运动员的年龄一般都在11~15岁之间,这一时期身体各个部位都在迅速发育,身高快速增长,主要表现在下肢骨的增长,而自行车专项的主要做功部位正是下肢,这就需要运动员具备强有力的腿部力量,练习腿部力量常采用的训练方法是负重下蹲,但由于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骨化没有完成,骨骼增长快于…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种超限腿力训练法腿力是举重运动员重要的素质之一。有效地安排腿力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环节。超限腿力训练是指:以当日运动员最大深蹲重量110%~120%的重量做后蹲,由保护者在练习者起立时给予一个上抬力量助其完成动作的训练法。具体做法是:运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