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严蓓 《游泳》2007,(2):26-28
我们大多数人都把训练水平的提高与训练负荷的增加联系在一起。却常常忽视训练能力的获得恰恰是发生在我们身体休息的时候。运动成绩的提高出现在机体对某一训练负荷的适应,并在承受负荷后产生恢复的阶段。因此,虽然训练负荷是产生适应过程的重要刺激源,但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重组”都是发生在机体休息的时候(恢复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以往,人们对恢复的认识不够,注意力大多放在了对训练负荷的研究上,却忽视了训练后的恢复。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负荷只是训练全过程中的一个部分,负荷——疲劳——消除疲劳——恢复提高,才构成了训练的全过程。负荷不是训练的目的,它只是训练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诱导因素,也是为实现一定目标所必备的条件。而恢复不仅是为了补偿负荷所消耗的那部分能量,以求保护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尽可能大的超量恢复,以求获得更多的物质再生。所以说恢复与负荷在训练中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肌肉力量从力学角度讲,它是反映肌肉对阻力的克服或对抗能力;在运动训练中,力量素质作为其他身体素质的基础,是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关键,同时又是防止运动伤害的保证。因此不论是在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中,学者都对力量素质的训练颇为重视。力量训练的规律和生理依据,主要是不间断性的超负荷训练使机体逐渐产生适应性。超负荷训练是指机体承受训练负荷或强度超过日常生活中承受的负荷。  相似文献   

4.
朱煜 《中华武术》2006,(11):54-55
在中长跑等项目的训练中,经常会采用有氧训练来调节训练负荷,达到提高心肺功能以及增强血液携氧能力等目的。运动训练学指出,运动机体对一次适宜训练负荷的反应,可分为工作、疲劳、恢复、超量恢复和训练效应消失等几个阶段,充分利用人体在训练负荷下的生物适应过程具有阶段性这一特点,重视训练中和训练后的恢复,即可达到通过训练增强运动员个人运动水平和竞技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一、肌肉力量从力学角度讲,它是反映肌肉对阻力的克服或对抗能力。在运动训练中,力量素质作为其他身体素质的基础,是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关键,同时义是防止运动伤害的保证。因此不论是住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中,学者都对力量素质的训练颇为重视。力量训练的规律和生理依据,主要是不间断性超负荷训练使机体逐渐产生适应性。超负荷训练是指机体承受训练负荷或强度超过生活中承受的负荷。  相似文献   

6.
运动训练中的负荷设计及训练手段的采用是训练工作的重要内容。训练负荷是指在训练因素的刺激下,运动员机体所承受生理和心理的负担。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中,为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提高竞技能力所采用的身体练习方式,是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在每次训练课和不同阶段的训练中,训练负荷的设计安排、训练手段的采用,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训练任务,有针对性地安排,要根据个体的实际接受能力实施区别对待。训练负荷和训练手段要与专项技战术紧密地结合。既练了技术,从中又提高了体能技能,是提高训练效果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7.
训练负荷的合理安排在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对于运动训练过程中机体承受负荷的科学监控越来越受到广大教练员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足球专项训练负荷监控在提高运动表现和预测损伤风险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内外部训练负荷出发,总结归纳了训练实践中常用的量化指标,并基于跑动、加速度指标的外部负荷及心率、问卷调查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内部负荷构建了监控负荷的量化体系。在概述分析目前国内外训练负荷监控手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了通过负荷监控解决训练问题的关键点,建立了多指标的训练负荷量化体系。总之,新兴技术主导发展负荷监控手段和训练负荷监控的个性化已成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以我国女子铁人三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高原训练期间的训练负荷进行研究。结果:训练负荷量与训练周期成反比,铁人三项中各单项训练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自行车、跑步和游泳;在训练强度上,是有氧训练为主,混氧训练为辅;高原训练的效果与训练负荷、训练周期相关,但是与训练周期不完全相关。结论:1)适当缩短高原训练周期,提高有效负荷训练;2)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铁人三项中各单项的训练负荷;3)在训练负荷量较小的前提下,加大重点课次的训练负荷强度,加深对机体的刺激深度,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9.
马绍帅 《体育世界》2010,(10):39-40
中长跑训练是大运动量、大负荷的训练。它容易引起机体的疲劳。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中长跑训练后的恢复训练进行阐述,认为恢复是中长跑运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训练后的恢复与训练负荷有着同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聂鸣琨 《体育世界》2014,(11):84-85
中长跑训练是大运动量、大负荷的训练。它容易引起机体的疲劳。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中长跑训练后的恢复训练进行阐述,认为恢复是中长跑运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训练后的恢复与训练负荷有着同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众多的体育比赛中,完成跳跃或跑等动作是采用单腿完成的,它所承受的负荷是自身体重的六倍左右。要承受这样大的负荷,人的机体必须经过长期的系统训练,才能适应这种大负荷的要求。本文正是通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长跑等项目的训练中,经常会采取有氧训练的方式,调节训练负荷,达到提高心肺功能以及血液携带氧气能力等目的。运动训练学指出,运动机体对一次适宜训练负荷的反应,可分为工作、疲劳、恢复、超量恢复和训练效应消失等几个阶段,充分利用人体  相似文献   

13.
运动负荷,目前人们为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并不一致,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从运动训练学的研究角度看,运动负荷是指运动员有机体在训练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负荷,有的也称之为运动刺激。但是由于目前对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负荷的研究还不深入,特别是缺乏测定和监督心理负荷的有效方法和手段,难以做出定量的分析。要做到科学安排运动负荷,不同训练时期,不同训练阶段,训练过程中只有不断增加运动负荷,才能打破机体内环境原有的相对平衡,运动负,荷不增加到最大限度,也就是对人体不施加极限负荷也是不可能提高机体的机能水平,创造高水平运动成绩的。所以在训练实践中确定极限负荷要因人而异,这就要依靠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在训练中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运动员承担最大限度负荷能力的界限,做出恰当的安排。  相似文献   

14.
运动员的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而足球运动中的体能是指符合足球专项运动特点的运动员的机体基本能力。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足球运动技、战术训练的基础;是足球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是足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保证;能够预防伤病,延长足球运动员运动寿命。  相似文献   

15.
1.传统高原训练(HiHi)的基本思路及其思考(1)高原训练的基本思路:高原训练实质上就是利用机体处于高原环境中对缺氧所产生的应答性和适应性变化,改善机体转运和利用氧气的能力。通过运动员在高原低氧环境下承受训练负荷,给机体施加了一个新的训练刺激,以运动性缺氧和环境性缺氧  相似文献   

16.
大量研究表明,高原训练可能通过一些机制提高运动成绩。与此同时,进行训练的高原环境又会产生降低VO2max和训练负荷的负面作用。相对于平原,在高原环境中其基础训练的强度较低,氧耗量较小(较低的绝对负荷),尽管心率相似,但生成的乳酸值较高。在高原训练中,间歇做功练习以较低的绝对负荷进行,期间伴随着较低的最大心率和血乳酸浓度。如果加强机体的营养补充,则可能获得预期的训练效果(如机体的铁储备正常,则在高原训练过程中红细胞数量将增加)。因此,在高原训练中,高原习服、缺氧练习和/或营养补充都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培养青少年跨栏运动员应在全面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的基础上,以技术性训练为主,合理安排力量训练的顺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和绝对力量的训练,争取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1、力量训练负荷安排的顺序:力量训练必须有合理的负荷刺激才能有理想的效果,而合理的负荷应以符合生理特征为前提,同时,负荷量还应随着运动员能力的提高和年龄的增长逐步增加。从力量训练对机体的影响上分析,13岁以前的青少年跨栏运动员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中长跑项目的最大训练特点是大运动量。大运动量增加了训练的负荷,也加深加重了机体的疲劳。机体产生的疲劳,如果不能很快地恢复,就不能连续完成训练任务,使训练水平下降,并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文化课学习,因此要把青少年中长跑训练后的恢复提到重要的位置。本文是以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教学训练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中长跑训练后肌肉疲劳和神经系统疲劳两大主要因素,并  相似文献   

19.
超量恢复理论是指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由负荷后暂时下降和减少的状态恢复到负荷前水平的过程中,能源物质的补偿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爆胎”训练理论描述负荷刺激超过运动员机体极限承受能力时机体能力突然为零的现象.把爆胎训练理论与超量恢复理论进行组合,必将弥补超量恢复理论的不足,并且填补了训练学一理论空缺,使机体机能能力的动态发展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对应,实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1首都体育学院田径队跳远运动员冬训期训练结构的安排。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变化的过程,良好竞技状态的形成需要科学系统的训练。适度的运动训练负荷能够使运动员机体产生生物适应现象,提高机体能力,让运动员在良好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运动员对外界负荷刺激产生适应现象是形成竞技状态的机制,运动员获得竞技状态需要经历竞技状态的形成、竞技状态的保持和竞技状态的消失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